APP下载

足球与手球兼容训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2018-08-09李天胜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手球普通班感兴趣

李天胜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目前校园足球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如何让足球运动焕发生机使学生爱上足球是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让足球、手球兼融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有新意、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体育潜能,是本研究的核心。

一、体育兴趣的概念

运动兴趣是学生终身运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加运动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运动没有兴趣,此项运动就难以持续,更谈不上以球育人的作用。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早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就牢固地纳入了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中。本研究将兴趣定义为: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参与或某种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这种倾向是在比较稳定的条件下,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才能构成人的兴趣。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本校4个班共3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七年级188人,八年级184人,七年级2个实验班共96人,2个普通班共92人。八年级2个实验班共91人,2个普通班共93人。2个年级实验班人数为187人,普通班人数185人。

课程设置:普通班学生每周3节课,1节体能课,2节活动课。实验班,1节体能课,1节活动课,1节手足综合课。

比对方法:在实验之前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程度、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进行问卷调查。实施实验一个月后,进行重新调查并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

首先在试验前对4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发出372份问卷,收回372份问卷,据统计对体育课感兴趣程度分别为:非常感兴趣31%,比较感兴趣40.5%,一般为15.7%,不感兴趣为9%,非常不感兴趣的3.8%,各班统计数据相差不超±0.2%,类比较公平。

手足兴趣课实施一个月后对4各班重新问卷调查,调查数据如下:非常感兴趣48.4%(实验班)和32.0%(对照班),比较感兴趣45.4%(实验班)和41.7%(对照班),一般6.2%(实验班)和24.5%(对照班),不感兴趣0%(实验班)和1.3%(对照班),非常不感兴趣0%(实验班)和0.5%(对照班)。

四、 结论与建议

1. 手足兼融训练可以演变出更多的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手足兼融训练使课堂不只是传授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兼顾另一个项目的动作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挑战的难度,在手足兼融训练的过程中,两人一球、两人多球传接球;只用脚传球、手脚并用传接球。每一个组合都是对学生注意力、动作准确性、协调性等综合素质的挑战,这对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都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手足兼融训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兴趣不稳定、易变、求新奇等特点。所以单一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手段必然让学生很难对体育运动感兴趣。争强好胜说明此阶段的学生喜欢竞争性运动项目,而手球和足球都是奥运会项目,并且每学期都组织班级联赛,并且为部分只喜欢其中一项运动的学生提供了条件。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手足兼融训练形式、方法多样的特点,多创编出游戏性、活动性、趣味性、竞争性、挑战性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

3. 手足兼融训练符合初中生生理特点

手足兼融训练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点。中学阶段是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体育兴趣开始分化的阶段。让学生多一点选择,多一点激发兴趣的点(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鼓励的微笑等),都有可能让学生终生爱上体育运动。

4. 手足兼融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符合当前社会潮流

手足兼融训练本身就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两种运动兼融训练,不仅是手上运动还有脚上运动,运动部位、肌肉都在交替练习,这自然刺激大脑皮层不同脑细胞的兴奋,进而对运动形式和方法产生新的想法,激活其创新思维。手足兼融训练的创新性训练模式和方法,都会刺激学生在其他运动中举一反三,满足自己对体育活动的探究需要。這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注:本文系广东省校园足球专项课题“初中生开展校园足球与手球兼容训练的探索”(课题编号:SXYB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手球普通班感兴趣
更 正
浅析手球运动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
“破境”而出,向上生长
我国高校手球运动发展策略研究
若想成功,就别把路堵上
这样的智能厨房台面,你会感兴趣吗?
手球进攻技术的探讨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普通班《汉语》教材现状分析——以阿克苏地区为例
基于动态分析技术的手球比赛表现指标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