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湿地保护区管理模式及评价

2018-08-09姚晨光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国管理模式

姚晨光

【摘要】:结合中国湿地保护区分布的地理因素,分布较为扩散,管理难度较高的特点。分析湿地保护区管理模式的现状对于完善湿地保护区管理的重要作用。湿地保护区自身的特殊性与重要性,结合国外的经验丰富我国的湿度保护区管理模式的建立。

【关键词】:中国;湿地保护区;管理模式

【前言】:湿地资源生态系统,是由湿地生境内的生物资源与其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在国内外的环境保护意识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国内外对与湿地保护的意识正在逐渐加强,并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湿地保护的同时,也是对水资源极大保护,故湿地保护工作不容忽视。

1、 我国湿地保护区的特点:

湿地资源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范围,土壤浸泡水中的独特环境下,生长着众多湿地的湿地性植物。湿地广泛分布,拥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数量巨大,与海洋、森林同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幅员辽阔。我国湿度保护区分布较为广散。主要分为八大区域:长江中下游湿地,、东北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 杭州湾北滨海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云贵高原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我国湿地总面积约6600万公顷,占世界湿地的百分之十,排列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这其中包含天然湿地约为2621万公顷 , 包括水库水面约23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86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60万公顷, 200公顷以上的大型湿地面积为38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36万公顷。人工湿地约6000万公顷,稻田约3900万公顷。浅海水域296万公顷。

我国现建立湿地类保护区域158个,有32个列为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被国际社会引起强烈的重视。将吉林省向海,湖南省东洞庭虎,黑龙江省扎龙,江西省鄱阳湖,青海省鸟岛,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海南省东寨港。将这7个湿地保护区列入到了《国际重要湿地目录》。

在湿地上众多的珍贵水禽鸟类进行繁殖和迁徙,故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具有强大的净化作用,故又被称作“地球之肾”。《湿地公约》(WETLAND CONVENTIONG)旨在重点保护水禽栖息地的国际湿地公约”,签署于伊朗的拉姆萨尔镇,因此,又簡称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是全球首个环境公约。《湿地公约》设立的初心是为保护水禽,通过各缔国保护水禽栖息地的共同愿望来实现。截止到今日已经将保护范围到了全部湿地生态系统中。

在人口爆炸性增长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大量湿地被迫于生计的农民改造成农田,由于对于湿地认识的空白对湿地资源进行过度的资源开发并形成了巨大的污染,湿地面积被快速的削减及浪费,湿地生物环境及物种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保护湿地中的生物及物种,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保护湿地资源在政策上,立法上,监管监督上都进行的诸多的举措。湿地保护工作在不断的加强。在对现有的湿地资源保护的同时,积极调查研究,探索新的湿度保护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建设。

2、我国湿地保护区管理模式的现状

2.1针对湿度保护区内湿地植物的管理模式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横跨温带、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东临太平洋,自然条件复杂交错,湿地资源保护区中的湿地植物众多,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结合我国的湿地植物物种繁多的特点,建立特殊的保护管理模式,由于湿地资源植物对于湿地的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同时湿地环境对于湿地植物生长的独特性。按照植物种类类别进行统一划分,按照同科植物种类225科,建立分科管理,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在掌握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繁殖的特性来科学统一管理。细化湿地植物种类2276种,按照每种植物的特点,统一编号,记录在册,建立植物生长档案。

2.2针对湿地保护区内湿地动物的管理模式

由于我国湿地类型种类繁多,幅员辽阔,生长这复杂多样的湿地动物,多为野生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特殊,由于生存环境的独特性且野外生存性强,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难度很大,在众多是湿地动物中,湿地兽类31种,习性凶猛。湿地鸟类278种,群居性强,领地意识强等特点,使得保护工作者难以接近。爬行类,两栖类类动物542种,此外,虾类,鱼类,贝类,甲克类脊椎和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

针对种类繁多,独特性强,湿地资源保护区建立专业的保护团队,扎根在湿地资源保护区内建站建港。在保护湿地动物的同时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建立动物与动物间的联系,刺激湿地动物间的融合性,促进湿地动物间的进化进程。

3、 国外湿地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借鉴

3.1集中式管理模式

在国外的湿地资源保护区内,建立统一集中式管理模式,协调分配管理资金,管理资源,整齐化一,保护区内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快速采取行动,不易产生矛盾。

3.2特殊地点合作管理模式

合作管理模式对于迁徙性较强的动物进行保护,是尤为重要的,比如候鸟,越冬的候鸟在冬季要迁徙至南方越冬,这样对于南方北方对于候鸟的保护知识与保护意识的要求很高。南北方的合作管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是对湿地动物的专业性保护的要求。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对于物种保护的同时,也是在丰富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态资源是生存的保障,更是历史的使命。

在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协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的不足,在管理模式上的借鉴采纳让我国的湿地保护工作提升了新的台阶。进入新的领域,由于我国的湿地资源丰富,湿地动植物种类繁多。保护工作更是重中之中。在我国的保护工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下,定将会将湿地保护工作做到完善,完美。实现我国大国的责任感。履行我国的大国义务。更好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结论: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是在国内同时在国际上都有较高的保证要求与共识。湿地资源的保护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是在保护我们自身的生存家园。建立完善专业的湿地资源保护区管理模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共同建立完善湿地资源也是全世界共同的呼唤。

【参考文献】:

[1]李彧挥,张合平。 中国湿地保护区管理模式及评价[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02):53-57。

猜你喜欢

中国管理模式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