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综合管理,共享绿色发展

2018-08-09陈志伟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管理手段垃圾处理秸秆

最近,听新闻报道成都一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做得很有特色——原先小区内的蓝色塑料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规范而统一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他们将时下最流行的互联网+模式引入到了垃圾分类中,住户丢出的每袋垃圾都有二维码,可轻松追踪溯源,居民还可以通过下载App或关注微信,查看垃圾分类积分,并通过积分兑换环保垃圾袋和日用物品,变废为宝。目前,成都青羊区共有14个小区试点推行“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今后这一模式还将在更多小区进行推广。

听到这则新闻,我不禁有所触动,当今社会,要做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单纯依靠过去简单的行政命令、干预或者是处罚等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了,而必须改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运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因地制宜,综合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垃圾处理在我国一直算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处理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转型,产业的升级,对垃圾处理的要求从原来单纯的清理变成以垃圾分类为主的管理模式。当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垃圾分類需求的提升与现实中垃圾分类还比较缺失的现状还存在着不小的矛盾。这和我们长期以来对垃圾处理的认识不够有关,也和我们的管理方式有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要从过去的单纯地依靠“管”和“罚”的理念中跳出来,要变管理为服务,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特色、小区规划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对公共服务投入的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三是要运用现代的互联网、物联网等管理手段进行综合管理。

北京市治理秸秆禁烧的做法值得各级政府推荐并思考。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和燕山山脉交汇处,北京京郊的密云县,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县区,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受地形所限,大型农机上不去,秋收后,留在地里的大量秸秆,被农民一烧了之。每年京津冀周边地区因秸秆焚烧向大气中排放的颗粒物有数十万吨,对大气污染影响非常大。围绕秸秆禁烧,每年不少地方层层施压,环保、农业部门严防死守,但仍屡禁不绝。2015年开始,北京市郊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玉米种植,增加花卉、蔬菜的种植,不仅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禁烧的问题,还让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秸秆焚烧问题也因此得到彻底的解决。相反,广州对扔垃圾不分类单纯进行处罚的方式,我个人觉得并不可取。执行起来也很有难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共享绿色发展,建立和谐社会。不仅是全社会的期盼,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作者简介:姓名:陈志伟;出生:1999.12.26;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安徽省马鞍山市;学历:高中在读;单位:马鞍山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管理手段垃圾处理秸秆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的规范管理及思考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业务水平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SONG OF SMOG AND FIRE
万能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