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适应性探讨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

2018-08-09陈继卫贾玉芳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配置

陈继卫 贾玉芳

【摘要】:在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带动下,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园林立地条件的多样化,绿化植被成为园林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物种种类繁多,有针叶木、阔叶木、花草等,这些植物配置为城市美化增添了色彩。但很多园林设计师对植物生态习性、环境适宜性、配置合理性缺乏了解,只是重点关注景观效果,不仅造成了一部分植物群落生长不良,影响了美观效果,还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植被的价值。本文通过归纳植物的生态习性、观赏性,将景观与生态适宜性相结合,从而探讨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

【关键词】:生态适应性;城市园林植物;配置

【引言】: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渐深入,城市环境问题也愈来愈明显,因此注重城市园林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迫在眉睫。园林中以植物造景为主已成为国际园林发展的趋势。

1、影响植物生态适应性的环境因子

1.1温度因子

温度是关系着植物生长的主要要素之一,植物只有在合适的温度下才可以健康生长,根据植物对温度的不同需求,植物分为以下3种类型:(1)耐寒植物。原产于寒带或温带地区,能耐0℃下短时低温,在-10~5℃的温度下不会受冻,有些植物甚至能耐更低的温度。(2)喜温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要求在成长期内有较高的温度,生长发育起点温度在10℃以上,不能忍受低温,在-0℃的温度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3)半耐寒植物。原产地在温带较暖地区,对温度的需求介于以上2类植物之间,可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生长,植物种类较多。

1.2光照因子

(1)植物对光照的要求。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因子,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特别是对弱光的适应能力有显著的差异。根据园林植物的耐阴程度,可把植物分为3类。1)喜光植物。喜强光,要求在全日照70%以上的光强下生长,不耐阴蔽,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如木本植物中的马尾松、油杉、银杏、木棉、水杉、银桦、海红豆、构树、泡桐、尖叶杜英、千瓣红石榴、紫薇、玉兰、番石榴、一品红、夹竹桃、月季、碧桃、海枣、加拿利海枣、假槟榔,以及杨属、柳属、桉属等树种;草本植物中的菊花、太阳花、向日葵、香石竹、唐菖蒲、五色椒、一串红等。2)中性植物。在全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但稍受阴蔽时亦能正常生长,夏季过强的阳光不利于生长。如木本植物中的雪松、苏铁、香樟、红花天料木、小叶榕、黄葛榕、蝴蝶果、阴香、香叶树、女贞、红千层、苹婆、高山榕、乐昌含笑、广玉兰、火力楠、木荷、枫香、栀子、凌霄、叶子花、蒲葵、鱼尾葵等;草本植物中的龙舌兰、萱草、紫茉莉、天竺葵等。3)耐阴植物。需光量少,具有较高的耐阴能力,最不能忍受强光直射(尤其是高温和干旱的情况下),适宜在80%以上的遮阴度下生长。如木本植物中的罗汉松、桂花、珊瑚树、山茶、含笑、海桐、方枝蒲桃、红背桂、黄杨、杜鹃花、瑞香、八仙花、九里香、福建茶、灰莉、六月雪、箬竹、棕竹、袖珍椰子、短穗鱼尾葵、散尾葵、花叶七叶莲、八角金盘等;草本植物中的蜈蚣草、万年青、文竹、一叶兰、吊兰、合果芋、沿阶草、鸢尾、玉簪;蕨类植物、兰科、苦苣苔科、姜科、秋海棠科、天南星科等。

1.3湿度因子

(1) 耐旱性植物。没有必要有特别多的水分,水分台多可能致使植物不可以正常生长。在干旱的地方也能够正常发育,耐旱性强,如爬山虎、仙人掌、马尾松、石竹等。(2)耐水湿地植物。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干旱的情况下不能正常生长,对湿地、沼泽的环境比较适应,如水稻、芦苇、垂柳、水杉、鸢尾等。(3)半耐湿性植物。适应于中等湿度条件下,不能忍受过湿或过旱的条件,大部分植物都属于这个类型。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情况不一样,因此,要根据适合植物的环境因子栽种植物,才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1.4大气因子

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大气环境,灰尘、噪音、各种污染物等问题,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得到较好的解决效果。滞尘和减噪植物的配置。街道绿化带和商业区绿化带主要是针对灰尘和噪声两大问题,起减尘减噪作用。所以,在粉尘较多的工矿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等,应选用枝叶茂密、分枝低、叶面粗糙、分泌物多的常绿植物,如广玉兰、女贞、大叶黄杨、雪松、侧柏等,或选用部分滞尘效果好、适应性强的落叶树,如朴树、构树、苦楝、重陽木等。尽可能营造宽的绿化带,形成松散的多层次结构,发挥其良好的滞尘减噪功能。

2、根据生态适应性,设计城市园林植物配置

对于城市环境建设问题,绿化植被是必不可少的,依据以上对影响植物生长环境因子分析可以看出,植物要在适合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生长,因此,对于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设计,总结出4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在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中,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的植物物种对于环境的要求不一样,温度、光照强度、湿度等都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因此,要合理搭配。(2)功能性原则。城市绿化一般具有美观、供观赏、净化环境、降低噪声、减少辐射等作用,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功能。绿地所接触的空气污染较大,需要选取一些生命力较强的植物。(3)艺术性原则。植被设计要错落有致,有主次感,色彩搭配要合理,有设计感,城市中各个绿地之间相协调,有衔接,在保证生态适宜性的同时,追求植被美观的设计。(4)地域性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的构建中,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乡土植被必不可少,要以乡土性植被为主、其它植被为辅为设计原则。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情,在保护物种的同时,还能够彰显城市特色。

结语

生态园林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在保障设计丰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遵守植物与环境的和谐原则,从生态适应性角度探讨植物园林配置,是城市园林绿化设计道路的一大进步。目前,对于植物的研究与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要不断探索与应用,构建生态和谐统一的文明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厚高.地被植物景观[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

[2]俞洋.地被植物[J].中国园林,1989(2)

[3]周武忠.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配置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电网无功补偿科学配置与优化控制的一体化研究
草坪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简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配置应用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自学习免配置方法
论高校网络防火墙的配置与管理
计算机Linux网络操作系统特点及服务器配置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