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阳竟无在江津

2018-08-09刘思平

民族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佛学江津欧阳

刘思平

在江津区现在的鼎山街道东门社区原文化馆东侧,一座占地六七百平方米的由两座独立的悬山式屋顶相连而成的,有着中国牌楼风格的砖木石建筑静静地掩映在高大的树林之中。

这座建筑在周边渐次耸立的高楼大厦中,显得普通而寂静,但当重庆市政府2009年12月15日颁布、重庆市文物局2018年8月20日立的“重庆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内学院旧址”这块牌匾映入人们的眼帘后,自会意识到其背后必有的不凡意义和厚重的历史。

江津南京内学院旧址布局较为简单,不设厅、堂,采用单体大跨度架梁,山墙局部使用穿斗结构,由两座独立的悬山式屋顶建筑相连而成。整体建筑根据需要分隔为大小不同的房间,前为办公用房,后部临街部分根据房屋大小圈合有一狭长小院,两侧各设一门。该建筑尖顶,设四柱,有华板,造型独特讲究,是整个建筑的主要亮点。建筑面积638平方米,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南京内学院是重庆市重要的抗战陪都遗迹,其建筑的构造、风格和传统工艺均具有建筑科技和艺术研究价值。南京内学院旧址因其创办者显赫的身份和传奇的身世向世人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这就是近代著名佛学教育家、思想家、书法家,唯识宗代表人物,近代佛学一代宗师欧阳渐刻经讲学的南京内学院。

欧阳渐,字竟无,江西宜黄人,生卒年为187l-1943。

或许今天的人们还不熟悉他,但20世纪的30至40年代,在中国乃至东亚的佛学界欧阳渐的名字可以说是闻名遐迩,其佛学水准与学术成就具有划时代意义,他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之论在宗教及文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讨论,确立了佛法是不同于世间学理的独特范式。

欧阳渐6岁丧父,从小就刻苦读书,20岁中秀才。初从叔父读程朱理学,博览经史,精通天文历算。37岁时,即其母去世后的第二年,就往访南京,师从中国近代著名的居士佛学家杨仁山学佛学中的唯识宗。其后杨病故,欧阳渐接手经营杨所创办的刻经处并开设了佛学研究部。

南京内学院1922年由欧阳渐、吕澄、章太炎等人在南京创办。迁到江津前,梁启超、胡汉民、陈独秀、梁漱溟、鲁迅等社会和学术界名流曾常常到场听欧阳渐讲学和交流。抗战后,内学院刻经社为躲避战乱随国民政府辗转内迁到江津,由江津进步乡绅邓蟾秋捐款,张茂芹兄弟出让土地建成。南京内学院又名支那内学院,因古印度称中国为支那,佛教自称其学为内学,故时人又称其为支那内学院,迁到江津后,院名为支那内学院蜀院。

在江津期间,欧阳渐的“唯识抉择谈”将唯识内在之意蕴料理清晰,把唯识与不法相妙义阐释无遗,并且将之纳入其理论体系进行研究,据此而确立了欧阳渐在佛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欧阳大师及其门人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研究人数最多、学术水平最高的佛学研究群体。他对佛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整理文献、出版善本、讲学育人、开宗立说等。

近代中国,各种思想学说层出不穷,纷纷从幕后登上了时代的舞台,一时热闹非凡。然而,以欧阳渐为首的一群人却在江津深居简出,潜心探讨佛学义理,成为中国近现代佛学乃至整个思想界的一道独特的景观。

以西方近代的宗教研究方法来研究佛学并复兴佛学的,是被誉为中国近代佛学复兴之父的杨仁山。然而,真正使这一派学说发扬光大的则是他的弟子欧阳渐。

欧阳渐绝非是一个只知闭门书斋不问世事的学者,他致力于弘扬佛学并非只为佛学本身,更主要的是为了济世救民,拯救苍生。他关心世事,针砭时弊,将佛法作为改良社会之利器。在那动乱纷争的年代,他曾痛心疾首地说道:“今日非纷乱危急之秋乎,强凌弱,众暴寡,武力专横,金钱骄纵,杀人动以千万计,灭国动以数亿计,阴惨横裂,祸乱极矣。虽然,此犹非所最痛,亦非所最危,所谓最痛最危者,则人心失其所信,竟无安身立命之方,异说肆其纷披,竟无荡荡平平之路。”在欧阳渐看来,虽然各种社会乱象令人忧虑,但更严重的还是“人心失其所信”。

在江津期间,除继续讲演佛学之外,他还涉猎融通般若、华严、涅槃之学,并将儒家学说与佛学融通,人称宜黄大师。除主持辑撰《藏要》三辑外,还著有《唯识抉择谈》《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等,合集为《竟无内外学》26种,共30余卷。这些经卷。后来被日本、印度许多的大学及佛学院作为补充教材。

1940年前后,欧阳渐开始编印《精刻大藏经》。在江津刻经坊逐步运转正常后,每年他都会聚集好友和门人摆坛论道,江津及重庆周边等地的文化宗教名流和信徒纷纷亲自或派人聆听他讲佛说法,学习义理。如重庆罗汉寺、汉藏教理院、四川佛学会以及张澜、蒙文通、吴稚晖等,其时四川、西康两省的教育厅还发给补助经费。流寓江津的一代人杰陈独秀也常与大师畅谈宗教文化、时事社会,唱和诗文,交流书法艺术。稍有闲暇,欧阳渐也时常到白沙、德感等与当地社会文化名流如邓蟾秋、吴汉骥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上卓有成就的梁漱溟、熊十力、吕澄、汤用彤等学术水平的提高與南京内学院有着密切的关系。

欧阳渐还经常应邀出席抗战集会演讲,在演讲中,他把“抗战到底,保家卫国”、“杀鬼子不犯杀戒”的观念贯穿其中,是抗战时期佛学院的代表之一。在每年的春节或重要庆典集会都要率院众上街参加义卖或书写春联的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欧阳渐在民国时期获得士大夫阶层的高度赞誉,章太炎对其极度推崇,梁漱溟更是称其“佛学第一人”,梁启超、熊十力、汤用彤等国学大师以及后来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都对其执弟子礼,民国时期的佛教义理得以振兴,在僧团之中,当推太虚大师之功,在居士之中,则非欧阳渐莫属。因而在江津期间,除在白沙等地讲学外,这些饱学大师经常到江津东门外的支那内学院听欧阳渐讲经说法并交流对时局的看法。

1943年2月23日欧阳渐因肺炎不治而卒于江津南京内学院,终年72岁。由于其亲人有的远在国外,有的孤悬沦陷区,因而后事由院内门人主持。治丧期间,国民政府教育部撰《祭文》以悼,行政院拨发一万法币以示抚恤,4月由政府颁布《褒奖令》。西安、成都等地佛学界举行了公祭活动。欧阳渐初葬于江津县城西门外官山(今江津中学校园内),后迁葬于艾坪山。

欧阳渐病故后,由弟子吕澄接任院长,继续进行教学研究。江津解放后,1950年12月4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函令江津县人民政府调查并妥善保护好经文、图书、刻片等。不久,将支那内学院更名为“中国佛学院”,刻经、讲学、说佛、研究等活动照常开展。

1952年秋,南京金陵刻经处开始恢复。“中国佛学院”将收藏的文物资料、欧阳渐手稿及经版等文物一并由江津移交南京。现在的南京金陵刻经处不仅成为世界佛教经典的刻印中心,同时也是佛教经典图书、佛像和佛教文物资料的收藏地。

2009年,自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后,江津文化部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修旧如旧、有效传承、整体控制、重点保护、合理规划、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南京内学院旧址的文物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综合性保护,以促进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有效保护。

现政府有关部门已将该旧址作为江津抗战主题陈列馆对外进行展示,重点展示南京内学院在江津支持抗战的爱国活动,继续发挥其爱国主义传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功用。

斯人已去,但浸润浓浓文化气息的南京内学院是欧阳渐留给江津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为研究佛学和欧阳渐生平事迹提供了可贵的物质载体和条件。

专辑责任编辑 安殿荣

猜你喜欢

佛学江津欧阳
我家的健忘老妈
筋斗云
爱哭的手工达人
习惯成自然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欧阳丽作品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