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广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18-08-09潘丽珍
潘丽珍
改革开放四十年,广东屡创风气之先,创造很多全国第一。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基础,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广东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广东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建议加强和改进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打造粤东西北新的经济增长极
要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第一,拓展思路。在功能區域布局上学习江苏经验,跳出地理上的划分概念,摆脱区域发展“排队走”老路,打破传统板块的行政地理划界和行政壁垒,改变粤东西北仅仅作为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被动接受者、发展追随者的现状,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上,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
第二,交通先导。争取国家支持,将交通路网建设纳入全国交通主网规划,大力发展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之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发挥民营资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快打造与地方营商环境相适应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第三,提供“亲商”服务。广东省工商联企业家问卷数据显示,粤东西北营商环境评价中,粤东西北投资满意度不足50%,其中粤东、粤西、粤北满意度分别只有49.87%、47.1%和45.07%,与珠三角地区(73.85%)的满意度差距超过20%。要在粤东西北全社会形成“服务也是生产力”的思想理念,重点推动区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严格落实行政审批职能改革措施,建成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实行投资项目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完善相关登记手续,促进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使个人、企业、投资者都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高质的公共服务。
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不断提升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力
第一,认真谋划,积极构建特色鲜明、相对集聚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体系。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瞄准高端市场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具有广泛带动力的服务综合体。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重点行业,布局一批前瞻性的重点项目,着力在新兴金融、服务贸易、云计算、大数据、研发设计咨询、新兴消费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利用高技术,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第二,要大力促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与新兴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基础,促进智能终端与应用服务相融合、数字产品与内容服务相结合,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为主的信息平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前沿科技,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
第三,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动力。提升服务与制造业的融合,使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向“高端发展”转变。进一步深化服务专业化分工,延长制造业产业链,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共同发展。
第四,大力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创建影响力。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服务业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集中,推动一批服务业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深入实施品牌强省战略,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培育一批“广东服务名牌”企业,力争每个行业都能形成一批在国内有竞争力、国际有影响力的领军品牌。加快科技市场培育,建立多元化创新体系,切实提高服务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契机
对标全球先进制造业,努力突破产业链短板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转型和城市群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合作需要进入新的模式。要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充分发挥珠三角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对外联系的优势,积极加强与港澳及泛珠三角省市的合作,对标全球先进制造业水平,推进产业转移,强化交通、生产、贸易网络的培育,建立开放的经济合作载体,广泛开展产业发展、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深圳、广州两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枢纽型网络城市、国际交往中心作用,把东莞、中山、佛山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努力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走出一条“世界科技+广东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之路,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共建共荣共享。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企业创新成果
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知识产权也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技术、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以外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发展知识产权事业,是保障广东实体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一,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加强区域性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设,构成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搭建展示交易、评估审议、咨询服务、金融、资金、人才等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
第二,健全知识产权教育保护预警防范等服务机制。推进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工作,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视情况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探索建立收集假冒产品来源地相关信息的工作机制。推进大型专业市场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试点,建立常态化市场巡查机制。加强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预警防范能力。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衔接。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侦查、检察专业化办案机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侦办力度。推动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机制,完善案件移交、检验鉴定、重大问题会商、疑难复杂案件咨询等制度。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机制。积极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有效打击知识产权重复侵权、故意侵权等行为。
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负担
第一,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重点是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以及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坚决杜绝中介机构利用政府影响违规收费,行业协会商会不得強制企业入会或违规收费。大力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服务和收费。全面建立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完善收费监管规则,推出一批制度性、管长远、见实效的清费举措,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实际负担。
第二,下力气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减税已没有太大空间的情况下,应重点考虑降低融资成本。加快建立政银保三方合作模式,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成立专项风险担保基金,建立政银保三方合作模式,建立完善的天使投资体系,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普惠金融,探索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第三,深入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提高电力市场化交易比重,建立起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负担的长效机制。
加大公共文化供给,优化生态环境建设
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社会环境
区域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生态与文化的竞争,当人们解决温饱进而全面富裕起来以后,广大民众对生活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全新的要求。广东除了继续做好外来人口的落户、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外,还要加强以下三点:第一,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顺应产业和消费升级大势,促进商贸、文化、教育、娱乐、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国际购物天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美食之都、国际会展名城和国际赛事名城。
第二,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沿海生态及山地森林生态的保护,从人的幸福生活出发,关注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将城市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市民风范、生态环境等多方要素进行融合,彰显南粤历史悠久、务实创新的岭南文化,突出人文引领。
第三,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建设网上“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特殊医疗等“一站式”服务,解决其回国(来华)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加快推行“人才优粤卡”服务,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户籍办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停居留和出入境、工商登记、金融服务、交通服务、就业服务等便捷。
(责任编辑 姜懿翀)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