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其优劣分析

2018-08-09梁洪双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

梁洪双

【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和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构建一条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迫在眉睫。林下经济作为林地经济的关键模式,深入研究并促进其相关产业的进步具有重大价值。当前我国主要从生态结构、林下经济的利用以及便捷性操作等方面对林下经济中主要模式的优劣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下将介绍林下经济的几种主要模式,并分析其优缺点,旨在使人们重视林下经济,为提高其经济及生态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经济模式;优劣分析

1、林下经济的概念

现如今,我国已经将林下经济作为林业经济中的一项主要经济类型来发展。很多专家和学者都阐释了林下经济的概念,并且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大同小异,公认的最为全面的界定,指出林下经济的发展要以不破坏林中其他物种的生存条件为基础,对区域内林地和园地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依靠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最大程度上的开发和利用林下现存的生态资源及条件。同时,林下所种植或养殖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类等,要经过科学、全面的观测和筛选,从而确保所构造的复合型林业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

2、林下经济发展的原则

林下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林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基础,严格按照科学划分、适时适量的原则,确保林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性。发展林下经济的目的在于使林地中的林木主体与所培育和养殖的经济作物、动物等相互依存、和谐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不同阶段对林木主体下所存在的水资源、光能等进行有效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也可以对林木的丰富功能进行开发和利用,发展非木材经济产品。例如,黄柏、厚朴等植物的外皮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来制药;红枣、核桃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可以用来制药。除了部分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外,还有一部分植物在其他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例如山楂、松树等植物是制作饲料的原料。松树花粉、松子、枣、苹果等具有食用价值。又比如橡胶树、松树等植物的汁液是某些化工产品的原料。

3、林下经济的主要结构和模式

3.1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是指在林木下繁育具有医学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并从中取得经济效益。但是在选择和栽种植物时,首先要对所选植物的特性进行充分研究和了解,在适宜的环境中发挥其最大价值。

优点:依据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来选择环境栽种,能够实现上层林木植物,下层药用植物的空间结构,整体之间互不影响,和谐共存。例如,在密闭度较低的乔木层下可以种植板蓝根或者山药等对阳光有需求一般的植物;而在密闭度较高的乔木层下则可以种植黄精等类似的喜阴凉植物。

缺点:林药模式发展的限制条件较多,难以进行大规模推广。不过如果当地有适宜的区域和环境,可以专门开垦出来根据林药模式经营,争取效益最大化。

3.2林虫模式

林虫模式,顾名思义是指在林下繁育对环境无危害的昆虫。例如,在盐肤木林养五倍子、柑橘林中养殖金蝉等。此种模式在基本不影响林木生长的情况下,提高了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优点: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根据他们的特性,为其选择相适应的林木环境,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做到科学养殖、精细培育,在充分确保区域内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缺点:在引进外来昆虫物种之前,一定要对所引进物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避免新引进的昆虫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其他物种的正常生存。

3.3林花模式

许多花卉喜好生活在土壤肥沃的潮湿阴凉环境下,因此林木下种花的林花模式也是一种可行的林下经济模式,例如马蹄莲、剑兰等花卉就能很好的在这种模式下生存。

优点:花卉植物所占用的生存资源比较小,因此在林花模式下,花卉对整体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花卉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改善环境景观,为人们带来视觉美的享受。

缺点:花卉的市场行情一直波动较大,因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太稳定,在选择这种模式之前要经过细致的考察和预测。

3.4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适合在林木密闭度高、潮湿阴暗的林中开展。确定发展区域后,将室内培育的菌种安放到林地中进行繁育,从中取得经济效益。

优点:林下环境往往比较潮湿阴暗,特别适合菌类作物的繁殖,能够给予菌类作物对温度、阳光、湿度等条件的生长需求。另外,林木也是菌类极佳的生长基质,比如板栗树枝就是比较好的原料。值得注意的是,菌类生长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缺点:菌类生长对水资源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选择地势较平缓的区域才能发挥林菌模式的最大效益,受限制条件相对较多。

3.5林禽模式

林下养禽需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条件进行,林木的种子、林下的草籽、昆虫等可以作为禽类的饲料,甚至可以专门饲养蚯蚓等作为鸡、鸭等家禽的饲料,减少投入,提升效益。不同的家禽有不同的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例如,鸡适宜在坡地或者平原地势下饲养。而喜水的家禽,例如鸭子等,需要林地中具有丰富的水源,比如河灘等区域。

优点:林禽模式能够对林地中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并且能够有效运用到林中的杂草资源,在抑制杂草疯长的同时,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另外,林禽模式能够给予家禽充足的活动空间,提高家禽的抗病能力及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效益。

缺点:家禽的排便范围难以有效控制,不利于处理,容易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甚至可能传播疾病,而且家禽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

结束语

林下经济是一项新型的、收益较高、可持续性强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具有保护环境及生态平衡、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重要作用及价值。然而,由于我国辽阔宽广,地势及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各地区在选择林下经济模式时具有较大差异。在选择经济模式时,各地区应对当地的气候及自然条件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条件优势,同时,还要将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例如技术支持、资金投入等因素考虑在内,将每种模式的优劣性纳入权衡范围,衡量所选择林下经济模式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崔明杰,王玉华,柏鲁林,等.商河县林下经济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2(4):97-100.

[2]张永北,冀春花,曹启民,等.开割胶园节水灌溉胶-菌间作高产模式[J].热带农业科学,2012,32(6):15-20.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
周宁县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泸水县发展林下经济初探
邢台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北京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浅析我国林业多元立体化生态开发和林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