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及类型
2018-08-09吴国喜
吴国喜
摘要:早在上世纪末,祁连山就被纳入了典型性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包含多种多样的野生物种。进入新时期后,祁连山保护区整体上呈现生态改善并且环境恢复的状态,有关部门对其也给予了更多关注。因此针对该保护区而言,应当能够全面明晰该区域现有的各类保护对象,从而精确划分现有的珍稀物种类型以及区域保护对象,此项举措有助于显著增强当前的区域保护力度。
关键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类型
近些年以来,祁连山保护区由于受到多种多样要素给其带来的影响,因此更加突显了保护当地野生植被以及其他野生物种的价值与意义。然而不应忽视,现阶段的有关规定针对该保护区并没能显著拓宽原先的保护范围,而是将其界定于某些野生动物以及当地林区的保护。除此以外,针对当地水源与其他珍稀性的物种都没能将其纳入现存的保护区,因此整体上呈现较低层次的保护水准。为了从源头入手加以转变,有关部门还需更多着眼于拓宽祁连山区在现阶段的保护范围,从而将当地水源以及其他资源全面置于生态保护的视角下。
一、祁连山保护区现有的主要保护对象
(一)关于草地保护
对于祁连山区来讲,草场资源构成了该区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性资源,同时也构成了基质景观中的重要类型。截至目前,该区域总共可达接近100万亩的草场,草场占据了超出40%的整体保护区范围。对于祁连山区有必要将其纳入关键性的保护领域,这是由于草地能够有序涵养水源以及保持当地水土。
与此同时,草地对于现有的总蒸发量能够有序予以缩减,针对地表径流有效予以维持。然而不应忽视,祁连山区整体上呈现较低的草本植被高度,因而如果仅凭草地那么很难全面实现针对水分的截留。因此相比于林地而言,草地可达相对更大的地表径流。在某些年度内,该山区甚至将会超出16亿立方米的地表径流。
(二)关于湿地保护
在祁连山现有的整个保护区域内,湿地总共占据了超出20万公顷的整体面积,最为典型的就是沼泽地。与之相比,该区域呈现较小比例的湖泊湿地以及河流湿地。由此可见,祁连山区最为关键的湿地对象应当包含天然湿地。这主要是由于祁连山构成了河流交错的重要地带,该区域也属于涵养水源的典型内陆河区域。由于受到上述要素的影响,祁连山区分布着集中度较高的植被与动物种群。在此前提下,湿地为当地物种提供了必需的日常栖息地,与此同时也供应了野生物种必需的食物来源。
近些年来,有关部门正在更多着眼于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通过运用综合性的途径与方式来有序运用湿地并且合理保护湿地。针对现有的湿地资源如果能致力于全面加以保护,则有助于紧密结合自然界与人类,在此前提下突显了涵养水源以及保持物种多样性的宗旨与目标。此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凭借祁连山区特有的湿地资源来开展当地旅游业,对于企业能够拥有的经济收益予以全面增加,以此来拉动多层次的产业进步与发展。
(三)关于林地保护
祁连山区拥有规模较大的水源涵养林,在现有的山区林地中,灌木林占据了其中的重要种类。从整体上来讲,祁连山林区较多位于阴坡的3000米海拔区域,上述区域总共占据了超出8%的林地总面积。在这其中,交错分布着多种多样的灌木丛、苔藓层与其他林地植物,此外还包含高山草甸带等。当地林区由于受到气温变更以及积雪消融给其带来的影响,因此有助于实现全方位的水源涵养作用,对于保持当地水土以及避免上移冰川雪线具备不可忽视的价值。
二、划分保护对象的不同类型
从保护对象涉及到的不同类型来看,针对祁连山保护区有必要将其分成水域生态体系、内陆生态体系、草甸与草原系统、野生动物以及野生植被系统。在这其中,对于该区域现存的动物与植被需要将其纳入整体保护的视角下,确保能够紧密结合山区当前的气候特征与其他典型特征来实现多层次的保护类型划分。
祁连山本身处在过渡性的特殊地带,该区域连接了蒙古高原以及黄土高原,除此以外还包含青藏高原的较少部分。因此可见,上述保护区体现为多样性的物种基本特征,其整体上呈现交错分布的森林地带、湿地系统、高山冰雪带、草原地带与其他生态系统。与此同时,该保护区还具备水源涵养以及保持水土等多样化的性能,该保护区的存在有助于维持多样性物种并且起到了释放氧气并且实现微观气候调节的重要价值。
早在1994年,有关部门就将祁连山区视为关键性的保护区,在此前提下构建了多层次的生物圈网络。进入2010年以后,有关部门通过运用禁止开发以及限制开发的举措来保护祁连山区,此项举措的根本宗旨在于维持多样性的湿地生态,同时也致力于妥善保护当地现有的湿地与森林。例如针对青藏高原的特殊区域而言,有关部门对其设置了涵养水源以及维持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宗旨,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措施来构建当地的生态保护体系。
三、结束语
祁连山区包含多层次的当地生态体系,其中典型为森林系统、当地冰川系统、湿地系统与草原系统等。从整体性的视角来看,该区域近些年以来日益表现为退化的生态状况,因此针对原有的山区生态亟待予以全面性的修复,此项举措涉及到净化当地环境以及维持山区的物种多样性等。在该领域的未来实践中,有关部门还需因地制宜探求可行性的保护举措,针对不同种类的山区保护类型以及保护对象都要予以科学保护,在此前提下增添多样的生物物种并且优化水源涵养性能。
参考文献:
[1]袁虹,冯宏元,汪有奎等.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及类型调查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01):6-11.
[2]杨全生,汪有奎,李进军等.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成效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01):89-95.
[3]刘铮,白英,赵传燕等.气候影响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材积生长量差异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07):171-176.
[4]孙昌平,张良,李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及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林业建设,2012(05):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