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特点及其启示

2018-08-09

中国林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林学林业森林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是一所在全球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大学,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在世界上久负盛名[1]。UBC的林学院是北美最大的林业教育机构,也是全球最著名的林学院之一,在林业政策、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采运、林木遗传育种、生物质能源、木材加工、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均居世界领先水平[2-3]。UBC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又称BC省)是加拿大的林业大省,为其林学院的林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UBC林学院与亚洲许多国家的林业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合作的国家主要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近年来,UBC林学院与中国的合作日益紧密,与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开展了“3+2”“2+2”等本科生联合培养合作办学项目。UBC林学院面向全球的国际视野、领先和扎实的林业科学研究,为其形成独具特色的林学专业本科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河北农业大学出国访学基金的支持下,前往UBC林学院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访学,通过对其林学专业本科教学进行近距离的观察,获得了大量对促进我国高校林学专业教学很有启示的信息。

一、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与选课模式

(一)课程体系的构成

UBC林学院的林学专业课程体系由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构成,本科4年共需修满128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大致为86学分、选修课程大致为32学分;课程按照学年进行设置,每学年大致需修满32学分。林学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设置的课程以必修课程为主,包括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基础课主要有“化学”“数学”“土壤学”“自然保护学”“生物学”等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森林生物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分类与培育”“植物分类导论”等课程;在大学三、四年级设置的课程以专业课为主,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但以选修课程为主。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森林遗传学”“生物干扰”“森林野生动物及生态学”“研究方法导论”“高级生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经营”等课程,大致为24学分;而专业选修课则大致需要修满39学分。

UBC林学院的课程体系就像一个超市,课程就是超市里面的“商品”,学生可以到超市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但有些“商品”是必须购买的,有些“商品”是可以自由选择的;而且在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商品”时,会为其配备“导购员”,即由林学计划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选课方案进行指导和提出建议。

(二)课程体系的特点

UBC林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UBC林学院林学专业的选修课由特别领域选修课(area of concentration electives)、林业选修课(forestry electives)和一般选修课(general electives)3部分组成,为以每个学生为核心的选课模式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自己的培养计划,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的选择。

第二,提供的课程更具有针对性。UBC林学院要求林学专业学生在大学3年级之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领域(major),这些领域可以是森林生态、森林昆虫和病理、森林防火科学、森林遗传与生物技术、森林水文与水生生物、森林土壤、树木生理、森林培育、保护生物学及野生动物生态学等;同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与所确定研究领域相关课程的学分。而特别领域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与各个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领域,在林学计划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课程,并按照要求修满12学分。

第三,能够提供更大的自由选课空间。特别领域选修课、林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等多类型选修课的设置,保证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且UBC林学院还建有课程库,大约由40余门课程组成,面向林学院的各个专业开设,学生可以从中选择已经选修的课程之外的任何课程。此外,UBC对一般选修课没有特别要求,学生可以完全自主选择。

第四,能够保证课程选择的严谨性。UBC林学院的林学专业课程体系除了提供大量丰富的选修课程之外,还设置了系统、全面的基础和专业基础必修课;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在林学计划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学习计划和课程学习方案必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从而避免了学生只选择相对容易但与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保证了课程选择的严谨性。

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专业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一)及时反映林业发展的趋势

与其他的传统学科如生物学等相比,林学专业有明显的不同。森林是一种具有多属性、多功能的自然资源,人类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或森林资源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认识过程对林学学科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UBC林学院林学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这一认识规律,能够及时反映林业发展的趋势。

例如,UBC林学专业开设的“非生物干扰:火与气候(abiotic disturbances:fire and climate)”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介绍林火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生态效应。我国高校相关专业也开设了类似的课程,课程名称为“森林防火”。从课程名称的不同可以看出课程设置理念的不同。现代生态学理论认为,林火是一种干扰,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森林的演替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自然界中某些森林类型的长期存在依赖于林火的发生,所以林火不只是一种灾害,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过程[4]。因此,UBC林学专业开设的“非生物干扰:火与气候”课程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而且在课程名称上都及时、准确地体现了林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理念和人类社会的新认识。而在我国的森林经营实践中,基本上还是把林火看作是一种灾害,所以对林火的态度仍只是立足于“防”,无论是理念还是认识都相对滞后。

再如,UBC林学专业还开设了一门课程“景观水平的森林经营(landscape-level forest land management)”,仅从课程名称上就及时反映了森林经营的新理念。近年来,森林经营方面的研究认为,森林经营的最佳尺度是景观(流域),而不是传统的经营单位——小班[4]。因为景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地理单元,是若干森林斑块的组合,在对其中某一森林斑块进行经营设计时,需考虑该斑块与周围景观要素的关系,所以森林经营设计的最佳尺度是景观。

(二)与林业实践紧密结合

UBC林学院的课程设置针对性非常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林业大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UBC林学院培养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会在BC省的林业行业工作。基于此,UBC林学院设置了多门与BC省林业有关的课程,力求与林业实践紧密结合。例如,开设了“森林分类与培育(forest classification and silvics)”课程,主要介绍BC省的森林分类系统、不同森林类型的特征以及森林经营措施等。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BC省有哪些森林类型以及每种森林类型的树种组成、更新特征、演替趋势、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等都会有深入的了解。而这些内容和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将来在BC省从事林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而言,我国高等林业院校在设置类似课程时,通常更注重一般知识的介绍,很少与学生就业地区的林业实践紧密结合,所以课程内容往往缺乏针对典型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特征以及经营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具体的林业实践很好地结合,进而给用人单位造成“学生只具备书本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差”的印象。

(三)安排了多种多样的专业实习

UBC林学院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首先,林学院开设的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有实验课的内容,实验课通常在学校的实验室完成。其次,林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校内和校外的实习机会,校内实习有秋季校内实习(fallinterior field school)等,校外实习有春季海岸实习(spring coastal field school)等。

特别值得借鉴的是,UBC林学院通过带薪实习计划(co-operative program)为学生提供到实际工作单位实习的机会。林学院的本科生都可以通过带薪实习计划申请到与林业相关的企业或政府部门进行实习的机会,但获得带薪实习机会的本科生的学习年限一般要延长至5年。林学院规定带薪实习应在4~5个工作学期完成,实习地点可以是在加拿大,也可以是在加拿大之外的国家或地区。通常每个工作学期的时间大约为15周,一般安排在暑期,有时也安排在春季或秋季学期。UBC林学院5年制林学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带薪实习的安排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有3次带薪实习安排在暑假(每年的5—8月,即夏季学期)进行,有2次带薪实习安排在以课程教学为主的第1学期(每年的9—12月)和第2学期(每年的1—4月)进行。学生完成实习后,实习单位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成绩,成绩一般为“通过”或“不通过”。

表1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5年制林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带薪实习安排的情况

此外,通过带薪实习计划,学生除了能够获得宝贵的提高实践能力的锻炼机会之外,还会得到其他的一些帮助,如增加工作及面试的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背景、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提高将来的就业能力、获得相应的报酬以及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等。同时,对接受实习生的企业而言,也有诸多好处,如获得短期的劳动力资源、学生能够将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引入到企业等。

三、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课堂授课方式多样化

UBC林学院的课堂授课形式多样,教师能够将讲授、提问和讨论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课堂讨论形式就有多种。其中,较为简单的讨论形式是相邻的两个学生就教师给出的问题,如“区分物种的依据是什么”“如果在城区设计一个宠物公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进行2~3分钟的讨论;较为复杂的讨论是由学生代表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针对一个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一般由教师提前给出议题,然后学生按照所代表的不同利益相关方进行分组,最后各组学生在课下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形成代表各利益相关方的观点,并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笔者在UBC林学院观摩了一次“森林生态学”课程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相关议题及其利益相关方详见表2。针对第一个讨论议题“自然干扰之后的挽救性采伐及重新造林是一种合理的经营措施吗”,“森林受到自然干扰之后应该如何处理”是森林经营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相关的各方即利益相关方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受影响的各方包括松甲虫、小杆松、伐木工、鹿及环境主义者等的学生代表,作为各利益相关方,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干扰后的采伐再造林这一措施发表意见。这就要求代表各利益相关方的学生必须对这一经营措施所产生的生态后果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例如,代表松甲虫一方的学生必须了解采伐再造林这一经营措施对松甲虫的影响,包括对食物、栖息环境等的影响。

UBC林学院“森林生态学”课程的课堂讨论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学生为了准备课堂上的讨论,需要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从而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有关的研究能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其次,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一个林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和途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表2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课程的课堂讨论议题及其参与讨论的利益相关方

(二)课堂教学时间短

我国高校的课程教学安排通常是每次2节课连排,共90分钟。在UBC林学院,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安排通常是每次1节课,共45分钟,很少有2节课连排的情况。有研究表明,成年人学习时精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5]。如果课堂教学时间过长,而且又是讲授同一门课程,那么学生很容易疲劳,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下降、甚至排斥上课等现象。因此,UBC林学院安排较短的课堂教学时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可以使学生对讲授的课程内容保持新鲜感和足够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课下的辅导答疑

在我国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是在课堂上,在课下相互交流得较少,很少有学生就课堂讲授的内容主动找教师进行答疑,教师一般也不会安排专门的课下辅导。UBC林学院的任课教师非常重视课下的辅导答疑,通常会把辅导时间安排在中午。笔者在UBC林学院访学期间经常看到,在任课教师的办公室门前常有等待教师进行辅导答疑的学生。

(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UBC林学院,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网上教学平台。有的教师还会借助于Facebook这样的公共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通常,教师会将各种教学资源,如学习资料、PPT、思考题以及布置的作业等,放在网上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注册自己的账号进行登录,然后下载所需的学习资源,以及上传完成的作业。而我国高校则缺乏类似的师生交流平台,同时国内通用的网络交流平台如QQ、微信和博客等的功能又难以完全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需求。即便有些高校拥有网络平台资源,但是出于安全考虑,往往很少对教师和学生全方位开放,教师与学生也很难利用这些校内的网络平台资源进行有效的交流。

四、对我国高校林学专业教学工作的启示

(一)建立学业指导教师制度及学生培养计划制度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选课制度下,学生往往是在新的学期开始之前进行选课,这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学校的课程安排。例如,高校经常因选课的学生数不够而使一些重要的课程无法开设。为此,笔者认为,借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成功经验时,我国高校林学专业首先应建立学业指导教师制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学业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指导;要求每名学生都要选择自己的学业指导教师,所选的课程要由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其次,应建立学生培养计划制度,要求学生最晚在大学3年级的学习开始之前提交自己的培养计划。学生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森林生态、森林经营或森林培育等,并在学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培养计划;同时,在培养计划中应确定需要选修的课程,尤其是要选定与所选专业领域密切相关的课程,以完成相应的学分。

(二)增加与森林经营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

我国高校林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以一般化、通用的知识为主,而几乎没有涉及体现地域性特点或与具体的林业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这导致学生难以直接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与林业实践联系起来。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林学专业为例,由于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学生对河北省有哪些主要的森林类型,以及其分布状况、林分特征、更新过程、林分的生长规律、经营技术等,都了解不够。这导致林学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很快适应经营单位的林业生产工作需要,从而不得不经历一个较长的再学习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林学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紧密结合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的森林经营实践,增加与森林经营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开设与UBC林学专业“森林分类与培育”课程相类似的课程。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林学专业为例,建议增加“河北省森林立地分类”“河北省森林分类与培育”“河北植被”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相当于在林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森林经营之间构建起了桥梁,从而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森林生态、森林培育等方面的知识应用于森林经营的生产实践。

(三)在林学专业中细分专业方向

林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涉及课程较多,按照目前我国高校林学专业培养计划的学分要求,很难将相关的专业课都安排进去。对此,一些高校只能采取压缩课时的方法予以解决。但是,这又导致一些课程的教学陷入只能点到为止而不能深入的尴尬局面,从而不利于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笔者建议,参照UBC林学院林学专业学生自选Major的做法,我国高校也可在林学专业中细分专业方向,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在林学专业中细分专业方向,如划分森林生态、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林木遗传育种等专业方向;其次,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确定需要选修的课程以及相应的学分要求。这样,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选课时就可以有所侧重。例如,如果学生选择了森林生态这个专业方向,就可重点选修“森林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等课程,而无需选修林木遗传育种这一专业方向的“分子生物学”“林木遗传学”等课程。而选修课程数量相对减少了,每门课程的学时就可以相应增加,从而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

(四)建立带薪实习制度

多年来,笔者在与林业生产单位的合作中发现,林业生产单位迫切需要具有林学专业背景的高级人才,但受事业单位进人指标的限制,经常难以招聘到适合的人才。因此,我国高校的林学专业可以借鉴UBC林学院的带薪实习制度,由学校与相关的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安排林学专业学生在暑期或正常的课程教学学期到这些合作单位进行不少于12个月的带薪实习。带薪实习期间,学生按照学校与合作单位签署的协议,参与合作单位的生产活动,实习单位付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实习结束时,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共同考核,并给出考核成绩。此外,参加带薪实习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可延长至5年。

(五)利用网络技术为每个教师建立教学平台

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林学专业教师建立专门的教学平台。在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资料,如教学大纲、PPT、与课程教学有关的视频资料以及重要的参考文献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校园账号登录进行资料下载和作业上传,同时还可以与任课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交流、讨论和答疑。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林学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农林类专业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专业为例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