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是内陆省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18-08-09张大卫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陆地区内陆河南

◎张大卫

开放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内陆省份应抓住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形成区域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内陆省份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1.开放格局进入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入世”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开放格局进入了新阶段。国内一些企业逐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加之内外市场的对接、要素的共享、供应链的优化、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改善,使我国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分享到了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进一步明确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全面开放,这种密织的经络构成了我国全面开放的新体系。而在内陆地区布局“自贸区”“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跨境电商”“自主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或试点城市,使得过去由沿海地区独享的政策先机,变得平衡而普惠。

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表述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今年博鳌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全面扩大开放的战略、格局、领域和政策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新一轮开放的大潮扑面而来,内陆地区和沿海正处于同一风口上。

2.开放程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笔者对沿海省份浙江、山东和内陆省份河南、山西的开放程度对地域发展的影响作了以下对比与分析。

(1)从河南与浙江1980-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态势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初,河南省的GDP高于浙江省近50亿元,是浙江的127.4%。随着浙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乘势而上,其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37年后,浙江省的GDP高于河南省近7000亿元(见图1、图2)。从河南与浙江GDP之比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河南内陆省份开放和结构调整的加快,其与浙江GDP的比值有了一定的提升(见图3)。

(2)从河南与山东1980-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态势图可分析出同样的结论,随着河南内陆省份开放和结构调整的加快,其与山东GDP的比值都有了一定提升(见图4、图5、图6)。

(3)从河南与山西1980-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态势图可以看出,受产业结构和开放不足的影响,山西与河南的GDP比值仍为下降趋势(见图7、图8、图9)。

图1 河南与浙江1980-1990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态势(单位:亿元)

图2 河南与浙江1990-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态势(单位:亿元)

图3 河南GDP与浙江GDP之比(1980-2017年)(单位:%)

图4 河南与山东1980-1990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态势(单位:亿元)

图5 河南与山东1990-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态势(单位:亿元)

图6 河南GDP与山东GDP之比(1980-2017年)(单位:%)

3.新开放格局对内陆地区的意义

新格局使内陆地区发展全面融入了国家对外开放的大战略。内陆地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腹地,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的差异,也正是我国经济增长巨大潜力所在。通过扩大开放战略把内陆地区的内需激发出来,可以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巨大的能量。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大逻辑可以概括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外向型经济新体制,在这两个支点上,中西部和沿海地区站在共同的起点上。我国倡导的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把着力点放在了建设制度高地、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准入门槛以及放宽投资领域上。另外,内陆地区巨大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完善的产业体系、较低的商务成本和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等都在对外开放的竞争中成为突出的优势。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先进交通技术及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内陆地区打破了空间障碍,直接对接了国际市场和全球供应链。抓住这些有利的机遇和条件,内陆地区就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顺风而上。

内陆省份开放应注重搭建四个平台

实现对外开放要注重基础性平台等“硬”件建设,以降低开放成本、提升开放效率。针对中西部地区开放设施和环境普遍相对薄弱的现状,当前应着力搭建好四个平台:

1.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和物流集散的便利性,是现代产业与都市发展的基本条件。从历史的经纬看,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推动着交通和贸易方式不断演进,发达的交通往往会使资源要素高效地向枢纽城市汇聚,推动城市经济形态、空间结构不断改善,形成以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经济圈。沿海地区有海港之利,内陆城市就要在内河航运、高速铁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上下功夫。德国的法兰克福、美国的芝加哥和亚特兰大、孟菲斯、达拉斯等内陆型城市,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枢纽型经济的成功范例。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要义,在于使各种快速交通方式互联互通、高效衔接,使它具有强大的转换和集疏功能。内陆地区很多中心城市具有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良好条件,如能形成高效的中转和物流集散功能,促进市场的要素资源在此配置、流动,就可以提高自己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从而促进各种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各类知识资源向其汇集,吸引相关制造业、服务业向枢纽城市区内或周边集聚,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城市竞争力、辐射力的提升。假以时日,就有可能培育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和推动广域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

2.进出口口岸

口岸是对外往来的门户,是一种特殊的国际物流结点和国际经贸枢纽。在全球化和我国不断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口岸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关卡”,它更重要的是为通商和人文交流提供服务。内陆地区扩大开放,要高度重视口岸的设立和建设。没有高效的通关服务,没有种类齐全的口岸体系,没有便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通道和配套协调的监管体系,开放的程度特别是人和物的跨国流动就会大打折扣。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认为,如果把现行通关条件减少一半,全球贸易将提升15%,全球GDP将会提升5%。目前我国口岸管理体制正在改革,国家对口岸监管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口岸部门也正在积极推进监管模式的创新,这都为口岸建设滞后的内陆地区赢得后发优势。

图7 河南与山西 1980-1990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态势 (单位:亿元)

图8 河南与山西 1990-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态势(单位:亿元)

图9 山西GDP与河南GDP之比(1980-2017年)(单位:%)

■ 暮春喜流 董年龙/摄

3.产业园区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各种新区、试验区、保税区和示范区等在促进开放、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带动当地结构调整升级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地方还把这些区域当成产城融合发展的平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与高地。虽然这些园区已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管理能力,但仍存在着如何有效利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资源并与全球市场进行对接等问题。因此,在新一轮开放开发中,内陆地区要利用好这些区域要实施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及新模式。同时,要大力推进区内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并率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使其成为带动大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4.互联网平台

传统的全球市场网络,是靠产业分工和交易所形成的供应链连接的。而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已将单一分散的生产商、供应商、采购商、物流商、销售商和消费者集合成统一高效的系统,形成了需求规模效应和供给规模效应,构建起以网络规模效应为基础的新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布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普惠、公平、自由、便利与共享的特征,可以打破空间障碍和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内陆地区的市场、资源与产业等优势与全球供应链体系、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直接对接,使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及各种创业创新潜力得以发挥,获得价值确认,分享到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并成为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大的互联网平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渠道和市场信息的垄断,但数字经济、数字生活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还非常巨大。因此,要着力构建本区域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信息化平台,从而汇聚、掌握最宝贵的数据资源。

猜你喜欢

内陆地区内陆河南
河南药茶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后创建时代”河南人大更美好
内陆移民(外二首)
中部内陆地区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及信贷风险管控
内陆地区:创新链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