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里的儿童装
2018-08-08付华林
华夏地理 2018年6期
付华林
半臂又称半袖,在唐代极为盛行,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南壁绘制于初唐的阿弥陀经变画中,三童子翩然起舞,其中两童子上穿红色半臂小衫,下穿绿色小袴。
丝路沿线至今仍保留有大量古代儿童服饰图像,也出土了不少实物,既有襁褓、虎头帽、肚兜、围嘴等,还有通过丝绸之路远来的波斯儿童装。目前已知最早的襁褓形象出土于西安韩森寨唐墓,其中有婴儿俑头戴虎头帽,外裹襁褓。学者认为:婴儿戴虎头帽是对佛教护法神服饰的模仿和改造,古人希望用驱邪镇恶的天王护佑儿童健康成长。古人所说的“裺”,就是现在的围嘴儿,敦煌莫高第329窟(初唐)西龛外侧的化生童子脖子上就戴着围嘴儿。兜肚古称“袜腹”“帕腹”,莫高窟第23窟(初唐)北壁绘有四身童子,其中有幼童身着蓝色格子纹兜肚;莫高窟第138窟(晚唐)绘一位侍女怀抱婴儿,婴儿上着小衫,下穿长裤,中裹红地团花纹肚兜。
裲裆形制與兜肚相似,类似今吊带背心,莫高窟第329窟西龛外侧的化生童子图中,一童子就身穿裲裆衫。小袴相当于今天的短裤,在古代通常作内衣穿于下裳里边。大人不能直接穿着小袴示人,孩童则不受限制。
唐代诸多考古实物和图像中,儿童甚至只穿着类似三角内裤的犊鼻裈。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336号唐墓出土的顶竿单臂倒立木俑,竿上倒立童子赤裸上身,只穿红色犊鼻裈,作单臂倒立状。莫高窟第322窟西壁中的一身童子也只穿了犊鼻裈。
间色条纹背带裤则是随着丝绸之路从波斯传入的,形制是裤腰上装有挎肩背带的裤子,裤口紧窄。背带裤在新疆、敦煌直至中原内地都曾流行。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唐墓出土的双童图织物上,两个童子就是穿着波斯条纹小口裤,显得稚气可爱。无独有偶,莫高窟第220 窟南壁壁画中也有童子穿着这种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