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犊鼻裤:方尺腰布回唱衣韵历史

2020-01-13蔡宁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犊鼻黎族服饰

蔡宁

犊鼻裤,又称丁字裤或腰布,现乃存在于海南黎族地区,有些地方俗称为吊衬、黎襜。

犊鼻裤一般由两块梯形腰布组成,材质为木棉布或野生麻粗布,多为素织,少量织有花纹、花边和刺绣。裤子式样,上宽下窄,缠绑在腰身前后,属一种旧时代的服饰。看似简约的犊鼻裤,却蕴含丰富的历史印记——

追寻犊鼻裤历史趣事

古时不是贵族或官员的人,都称平民。平民本指平善之人,后泛指普通老百姓。

旧时平民为了符合日常劳动需求,加上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在服饰上的表现,往往朴实、方便,普遍实行短简打扮,尽量以实际、省布、方便修补及重复利用作为着装的优先考虑因素。

古代普通平民曾被要求只可着装黑白两种颜色,如此暗淡平和的颜色,似乎谈不上时尚,但古代文人的创作灵感不会被单调的颜色所束缚。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小说《田七郎》中,描述了一个身着一条皂色犊鼻裤的田七郎,完成了舍生取义的壮丽篇章。后人在读这个故事之余,对于什么是犊鼻裤产生了兴趣,史学爱好者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一条七分裤,有的说是三角裤,但普遍认为这是一件相对比较狭小的兜裆布衣物。

在今天看来,这件犊鼻裤属于内衣范畴,可是在当时,为了劳作方便,尽可能减少衣料磨损的平民百姓们来讲,这是一件标准实用的“短打扮”。

历史对犊鼻裤也许是情有独钟吧,戏剧性的是,这种短打扮过去也出现在古代“落魄”的文人身上。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当年带着卓文君私奔,当二人在当垆卖酒为生时,司马相如便穿着一条犊鼻裤与平常仆人一样劳作。在大庭广众下摆桌洗碗,吆喝叫卖。为了生计,对司马相如而言也没法顾及面子的事了。但卓文君的父亲看见后以此为耻,羞得一时不敢出门,虽为女儿私奔之事气得七窍生烟,但为面子被逼无奈出资救济,免得女婿继续在外“丢人现眼”。

要是说司马相如的情况纯属于迫于生计无奈的话,我们要说的西晋名噪一时的文学大家阮咸就是有意为犊鼻裤正名了,阮咸年轻的时候家里不富裕,吃的穿的很平常,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他因看不惯同族有钱人家用华服炫富,就特意拿出一条大布犊鼻用竹竿挂晒在庭院里,这条前后约有两三米长的大号犊鼻裤随风飘逸在路口,让路过的富家子弟大吃一惊,围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并不以自己因贫穷穿犊鼻裤为耻。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什么耻辱,人活着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后来,古代野史、小说笔记中,喜欢将他这条大布犊鼻裤当成一种隐喻,用它来讽刺世俗人性等等。

有谁想到,一件普普通通的犊鼻裤,经古代文人名士信手使用,竟赋予新的寓意。这些滑稽有趣的历史往事,更为平凡无奇的犊鼻裤在汉服被沙罗锦绮堆砌的时尚史中赢得了一方天地。千百年后,我们还能津津乐道感受故事中犊鼻裤曾经存在过的另一面时尚与风趣。

虽然平民使用的犊鼻裤质料一般,但富贵之家也有用丝织品制作的,被认为是奢靡之服。

《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孺纨绔之间。”提到穿“绮襦纨绔”的贵戚子弟。绮是有花纹的丝织物,纨是织造细致的生绢,都是很贵重的。后来,人们用“纨绔子弟来形容旧时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公子。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唐代诗人杜甫曾用纨袴与儒生对比,暗指纨袴者不学习、不向善之意,表达了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

上述有关犊鼻裤的历史趣事,让我们对犊鼻裤的了解应该说是一目了然吧,如果我们今天想在华夏大地再去追寻远古犊鼻裤的任何蛛丝马迹,偏居一偶的海南岛黎族,对古老犊鼻裤衣韵传承是最好的解读。

黎族犊鼻裤演释古风衣韵

黎族使用犊鼻裤的历史悠久,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先秦时期,黎族已有了原始的服饰。《战国策·趙策》中云:“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据之可窥当时黎族(属瓯越)先民的服饰特点主要是“被发”(或剪发),“文身”,着“左衽衣”。

关于黎族服饰,在《汉书·地理志》中载:“儋耳、珠崖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以贯头。男子耕农禾稻紵麻,女子桑蚕织绩”。另据《淮南子·原道训》记 :“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短绻不裤,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

从上述文献中,黎族服饰从先秦少数民族“左衽衣”演变到汉代“短绻不裤”的描述是指用布简单围扎,没有裤裆和裤腿。

此衣韵风格一直绵延到明清时期。

据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人语》卷七记“黎人”:“短衣及腰,以三角布掩下体”。《皇清职贡图》卷四中“琼州府黎人”条载:“短衣至膝,下体则以布两幅掩其前后而已”。

清代张庆长在《黎歧纪闻》中云:“黎歧,下著犊鼻裤。余黎,并无下衣,仅以四五寸粗布二片,上宽下窄,蔽前后名日黎厂,或用布一片,通前后包之,名曰黎包”。

据文推知,海南古代黎族长期有身着犊鼻裤的习俗。

黎族男子的服饰,一般由衣、腰布和红、黑头巾组成。男子上衣开胸,无钮、无扣。仅有一条绳子绑住。衣的背后下部边缘多有无边穗。“丁”字形的犊鼻裤为开叉裙子,上宽下窄,用棉麻绳子绑住,在传统民族节日、宗教活动或婚丧时,我们还能看到各方言黎族不同服饰族群标志。

浏览近现代有关历史资料显示,解放前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流行穿载犊鼻裤,黎族男子上山打猎,他们经常身披麻衣,下身是麻质犊鼻裤,黎族男子穿上这身灰棕色的全麻服装,手持猎枪、腰别黎刀弯弓,严肃彪悍,像是出征的古代武士,麻质犊鼻裤的厚实、简美、方便,为在山中狩猎的男子提供了合适的保护。

追寻黎族犊鼻裤的选材,有麻质和棉质两种,麻织的犊鼻裤相对宽大适体,配麻质上衣使用,有时两条宽厚一致,呈梯形状,两幅前后围住下身,左侧身固定,右侧身配有两条活动麻(棉)粗绳子,方便套紧犊鼻裤。麻(棉)质犊鼻裤在黎族祭祀时经常使用。

海南黎族妇女至今传承手织犊鼻裤的习俗。她们以特有的心灵手巧,在腰布前面下端的布条绣有小小的波纹和几何图案。这种腰布往往用染色棉或麻线在宽3至5厘米左右的边上绣有十字型纹样。黎族姑娘喜欢刺绣这种图案,送给自己的男人,以代表忠贞的爱情。此情此景,清光绪年《定安县志》卷一关于“黎襜”有“出黎峒中,黎妇所制,上有花纹,黎人需为礼服”的相关记载。

笔者在走访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附近的黎村时,听说黎族老人文章兰擅长手织犊鼻裤,她向笔者展示自织的几条犊鼻裤,布幅线眼紧密、布尾绣有红线格子图案。她说,解放后黎人不再穿犊鼻裤,但在逢年过节祭祀时,要准备好手织的男女服装各一套,其中男服由上衣和传统犊鼻裤组成,放在一旁的桌椅上,意在慰劳先人,他们在用好酒好服招待祖先,祈求保佑黎家子孙世代平安健康。

另据当地一位八十多岁的黎族老人回忆,年幼时黎族山区因为贫穷,小孩一般要满10岁才能穿上由母亲手织的衣服。在她的记忆中,解放前,黎族男性着装还流行犊鼻裤。

笔者在多年寻访黎族传统工艺资料的过程中,还购藏几样较有代表性的清代至民国犊鼻裤,有一款尤其特别,是清时乐东哈黎符姓大地主人家使用过的犊鼻裤,裤子边沿上镶嵌着润白的琉璃串珠,质地晶莹、色泽纯正,足见黎族峒主使用的犊鼻裤工艺精细、不失奢贵。

黎族犊鼻裤经历长期的发展演变,尚能保持旧有的衣韵风格,它为我们提供了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史中一个可触摸的珍稀古老样本。

猜你喜欢

犊鼻黎族服饰
黎族小伙闯“深海”
动物“闯”入服饰界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关节炎就找膝眼来调治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相如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