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如何实现核心素养教育之我见
2018-08-08程迪
摘要:高中历史实施的教学应该是“人文化”的,我们在研读历史知识时应该从中看到“人性的光辉”,我们应该从中品读出“人类的思想”“民族的大义”。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这些显然做得不足。如何改变这一问题呢?就要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出发,以核心素养养成为目标、为方法,改变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以“高考为目标”,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模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的内容有“应试味道”,却缺乏“探究味道”;教师教的目标凸显“高考”却缺乏“人文”。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呢?就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只有实现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我们的教才能显现出“人性味道”,才能让高中学生更具备“人情味”。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呢?下面我将对此进行分析。
一、 从辨析中学习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的往往是“就是如此”的知识学习,而这里笔者想说,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最需要参与的其实是“怎会如此”的知识学习。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史实,以辩证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借助此种学习方法,深度剖析历史问题。将历史事件涉及的社会背景、文化、政治思想等内容有效总结,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的深度解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更突出了人文修养。
二、 深挖思想、积极辨析
深挖思想,才能做到“以史为鉴”,积极辨析,才能明了“思想内涵”。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拥有的是“思想与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开展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创新改革教学理念,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历史探究,侧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有效利用唯物史观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及人物,深入挖掘史实,结合相应方法有效对历史问题分析,进而自主构建自我独特的价值观念。
三、 应用好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学生有“个人能力”,也有合作的“欲望”。在高中历史知识学习中,其内容往往容易让学生生成“情感”“思想”,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后,学生的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应用、合作欲望可以得到满足。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需要事先将班级中学生划分学习小组,深入剖析导致这一场战争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中找到最直接的导火索与间接因素结合时代背景展开分析,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印象。
四、 端正学生的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影响的就是“学生的思想”,如何做好思想引导呢?就要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注重把握资源优势,注重“三观建设”。如在形成独特历史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我历史文明观念,主要包括相关历史、文明、国家、阶级等内容,有效树立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坚持辩证思考历史问题,进而不断强化自我历史学习能力。
五、 应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
在笔者看来,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其教学问题就是“讲的过多”,“直接灌输”。高中学生不同于低学段的学生,他们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产生往往不是“信服”,而是“质疑”。再加上各种负面资源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教作用于学生的学往往会“大打折扣”。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多多开展“讲”之外的教学。如:教师在教《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在正式教学前播放一段Flash动画及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以此渲染气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多媒体展示毛、蒋的合照说:“同学们,70多年前,两党曾精诚合作,共同对抗外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我们随着这两张照片、一起回到70多年前,回到那国共两党并肩作战,共同抗日的光輝岁月。”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史实一览表,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有哪些侵华行动?抗日战争中日军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让历史说话,以史为凭,以历史事实回击日本右翼势力。
六、 注意视野的开阔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有思想的“视野”、文化的“视野”,才能形成知识的“视野”、情感的“视野”、能力的“视野”。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所有的视野都集中在“试卷”上,自然学生的思维就不够“灵敏”、思想不够“深化”、心胸不够“开阔”。高中教育阶段历史课程,作为一种集成性的人文科目,为学生提供感知与解析过去文化的机会与空间,无形之中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将人文精神内化成为历史涵养,有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七、 让学生走入生活
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之一。“读万卷书”重要,“行万里路”同样重要。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高中历史知识时,仅仅“读万卷书”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需要“行万里路”。如何让学生“行万里路”呢?就要让学生走入生活。如,教师在教《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采访身边的一位老人,了解新旧中国物质生活变化的情况。借用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23件花团锦簇的旗袍,有效折射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通过有效归纳,对比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有效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的学习,并不符合“历史学科的特色”,并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眼界过窄、视野过小。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思想有深度的学习者呢?如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呢?在笔者看来,就要应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用核心素养目标融合人们已经认知的高考目标。
作者简介:
程迪,重庆市,重庆市石柱县西沱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