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偷懒”教师,促进互动

2018-08-08朱嘉隽

教育界·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偷懒降落伞环节

【摘要】随着中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的深入开展,教师习惯性“一言堂”的分享形式阻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出现幼儿消极的互动,影响其学习品质的养成。如何打破教师的定式思维以及与幼儿互动的单一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作者采用“偷懒”放手的方式,改进交流分享环节的固有模式,激发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参与,营造共生共长的学习氛围、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中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组织策略

一、背景与问题——交流分享不再交流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交流分享环节是个别化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引导幼儿汇集活动信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梳理提升经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同时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中班幼儿更是处在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由小班幼儿的自我中心过渡发展到愿意与同伴分享交流。然而在进入中班后,我们班在交流分享环节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幼儿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愿意在活动中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教师过度的指导,导致了师生互动形式单一、分享内容取决于预设而非生成和显性评价过多,最终使得幼儿对分享环节失去兴趣。

那么如何将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的主动权还给幼儿,以幼儿为主,促进活动中幼儿与教师的师生互动、与同伴之间的生生互动,真正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这是我在组织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时值得改进的问题。

二、观点与思想——“偷懒”教师促互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俚语“勤快的妈妈懒惰的娃”,确实,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发现很多时候,在家里什么都做的妈妈往往会带出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因为妈妈在生活各个方面都为孩子做到了最好,不需要孩子去学习,去探索,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不论是在生活自理方面还是学习探索方面,都不愿意“勤快”地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相反“懒惰”妈妈却能养出一个勤劳的小帮手。因为妈妈会给予孩子在各方面一定的空间,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学习如何来解决问题。

广为流传的俚语必有其深刻的含义。这也给我提了个醒,是否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中,作为教师的我过分的“勤快”了,我将属于孩子探索、学习的机会都给剥夺了,从而养成了他们不愿意积极动脑、不愿意互动分享的“懒惰”性格。而“偷懒”就是放开原本高控制的双手,将难题、问题都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鼓励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积极互动,变得越来越“勤快”。

三、方法与过程—— “偷懒”的艺术

最近班中幼儿对于个别化新投放的内容“降落伞”十分的感兴趣,都愿意动手尝试。但是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只是对操作的内容感兴趣,实际对于降落伞的了解十分少,这样也导致了幼儿在制作降落伞时出现了不少问题。这时我进行了第一次的交流分享活动:

教师:你们知道降落伞有什么用吗?

(幼儿一脸茫然,与教师面面相觑,没有回应。)

教师:我也不知道,我们都不知道,这可怎么办呀?

幼儿1:老师也不知道,那我们可以回去问爸爸妈妈。

幼儿2:我觉得要让爸爸妈妈回去查电脑,才能知道降落伞那有什么用。

幼儿3:我们可以去问问其他班级的朋友,降落伞有什么用?

幼儿4:我们还可以去问问其他的老师,知不知道降落伞有什么用?

…… ……

在这次活动中,我的“偷懒”让孩子们反而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将问题像小球一样又抛还给了幼儿,幼儿对于如何可以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之后他们也是从这些途径解决这一个问题。这一次的“偷懒”让我看到了幼儿其实很愿意说,也很想说,只是以往教师给予的机会太少了。之后我也继续尝试着比上一次还要“偷懒”:

教师:你们喜欢降落伞吗?为什么?

幼儿1:我喜欢降落伞,因为我觉得它每一次飘落下来的时候都特别的美。

幼儿2:我也喜欢降落伞,因为降落伞是跳伞的人需要救命用的,它让人可以慢慢的飞下来,不会摔死。

幼儿3:我看到过许许多多的降落伞一起飞下来的样子,美极啦!

幼儿4:我也喜欢降落伞,因为在一些山里面的人,有時候飞机要去给他们送东西,就是用降落伞把吃的东西用的东西都送给他们。

幼儿5:我喜欢降落伞,因为我觉得每一个背着降落伞飞下来的飞行员都好帅哦!

在有了前期经验的积累的过程后,幼儿明显对于今天交流分享的内容有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是他们已有的一些经验,在教师有幼儿的互动中,他们有话可说。就在这一个问题后,班中幼儿参与互动的人数大大提高,从原来的19%到现在的88%,上了69的百分比。将个别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点以生活化的形式融入到了交流分享环节,由点至面进行扩散,现在幼儿已经能够开始慢慢体会到交流分享环节中的个中乐趣了。

教师:你的降落伞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幼儿1:我一开始想把绳子绑在这个伞上,但是我找不到会绑绳子的朋友,所以我就换了一种方法,我看到可以把绳子贴在伞上的胶布,所以我用了胶布来把绳子贴在上面。

教师: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幼儿2:我想到的办法和他不一样。我是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穿过夹子,再把夹子夹在伞面上,我一共用了3个夹子。

(这时,突然有一个孩子喊道:那你们比一比,谁的降落伞落得更慢?因为从前期经验中幼儿了解到,降落伞是帮助人们平缓下落的工具,越缓慢降落表示越安全。我很高兴孩子能够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那我请你来做裁判,看一看谁的降落伞落得更慢?

(本来比赛的初衷是比哪一只降落伞更慢,可是其中一只用胶布贴的降落伞,在抛上去的过程中散架了。于是孩子们又围绕着怎样才能使降落伞更牢固的话题进行自由的讨论。)

幼儿3:我觉得拿夹子夹住的降落伞更牢,飞上去不会断掉。

幼儿1:我还是觉得拿胶布贴住的降落伞更牢,我就是刚才没贴好。

幼儿4:我觉得用绳子绑住会很牢的,我看到过一个降落伞就是用绳子绑住了,然后人从飞机上飞下来也不会断掉。

幼儿5:我想用很粗的绳子来绑住那个伞。

幼儿6:我觉得用夹子夹住的方法比较好。

…… ……

按照以往教师肯定会将幼儿跑偏的内容直接忽略,从而进行自己设定的内容,而这样可能我们就错过了幼儿在过程中自发产生的讨论与互动。也许在这一次活动中,并不能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反而弱化了许多。活动中的氛围也非常的融洽,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了自由讨论的乐趣,从而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分享。

(之后幼儿自主进行了比赛,将不同重物的降落伞抛下后,比快慢)

幼儿1:刚才那个用小珠子绑住的降落伞和用大珠子绑住的降落伞,飞下来的时候是一样快的。

幼儿2:是不一样快的。

幼儿3:我看到的是一样快的。

幼儿4:我觉得是不一样快的,因为伞下面绑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应该飞来的也不一样。

幼儿5:我觉得伞下绑的物品可能需要从重量不一样。我们要看看谁比较重、谁比较轻?

幼儿6:我觉得重的降落伞肯定掉的快。

幼儿7:刚才飞下来是一样快的呀!

幼儿8:刚才飞得都不一样高,让老师来帮一帮我们。

(之后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变成了小帮手,帮助他们进行比试,他们自己发现了重物重的降落伞要比轻的降落伞下落的速度要快。这样就导致之后制作降落伞时,幼儿有意识的选择不同重量的重物。)

之后的活动,都是他们在讨论、在思考、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发现的秘密。而这个过程中,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了交流分享环节,也就是这一次的尝试,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偷懒”的好处,也体会到了“偷懒”的艺术。

四、结果与反思——“偷懒”教师勤快娃

1.“偷懒”需要科学

做一个有智慧的“偷懒”教师,其核心就是“懒”,关键就是“有智慧”。如何让这样一个智慧更加好地巩固,促进幼儿更多元地进行发展?使得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环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而是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得生生互动更顺利的进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幼儿的情况

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的内容取决于幼儿本身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出发,由点及面的进行分享。教师可将问题抛回给幼儿自身或群体,适时适当地“偷懒”,以激发幼儿的自主性。但是在交流分享环节中,教师必须了解班中幼儿的情况,避免幼儿因年龄段注意力时间较短的因素,导致讨论内容的核心容易跑偏,出现一些无关活动内容的话题,引导幼儿回归原本内容。

(2)相信幼儿的能力

以往在交流分享中,内容以及分享的形式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但是 “偷懒”的教师会改变自己的定式思维,将活动还给幼儿,鼓励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做活动的“小主人”。当幼儿都参与到了交流分享活动中,幼儿会模仿教师之间的讨论模式,但是这只是在初期阶段,“偷懒”教师必须坚持,相信幼儿的能力,他们会在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出现不同形式的交流,如个体、小组、室内室外等形式,切忌教师在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重新“执掌大权”,更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对于交流分享环节的兴趣,同时通过与同伴的协商、互动等促使幼儿多元发展。

(3)把握放手的契机

相较在之前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中,幼儿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参与性低,不愿与教师进行互动,问题的询问模式单一,如“是不是?”、“好不好?”这时我们要学着“偷懒”,将幼儿出现的问题还给幼儿,或是用开放性的提问,鼓励更多的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偷懒”教师也不能全部都“偷懒”,什么都让幼儿自己去解决。教师需要审时度势,高出幼儿最近发展区过多的问题或內容,可以由教师组织继续交流,也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之后的查找资料等方式留由下一次或一段时间后再继续进行交流分享活动。

(4)学会鼓励与欣赏

交流分享环节中,教师对于幼儿的互动做出肯定与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再是以往常用的“你很棒!”、“你真厉害!”等显性评价为主,而是更具体的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与表扬。在整个活动的最后,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所讨论、争论的内容,进行有效地梳理与提升。梳理与提升的内容,可以由幼儿来表述,也可由教师来说出,那么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在下一次活动中,或是长期的活动中,能够掌握并丰富原有的知识,真正做到进步与提升。

2.“偷懒”铸就“勤快”

随着教师的“偷懒”,教师与幼儿在多个方面都有了变化,变得越来越勤快。而且这样的变化,为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学习道路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促进学习品质养成

“品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各方所关注及重视的内容,而在这样一个教师“偷懒”,将幼儿推到活动的最前方的形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学习来获得想要的知识内容,从而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在交流分享环节中,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都已个体或小组等多动多样的形式开展,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一个“偷懒”的行为,却能大大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营造共生共长氛围

教师的“偷懒”使得幼儿在整个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再被教师高控制的进行把握,而是有着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共生共长的的师幼关系,幼儿自主形成了积极有效的互动群体。教师与幼儿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尊重、支持、合作、接纳的人际关系,幼儿也向教师敞开心扉,用他们的童真鼓励教师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同时良好的师幼互动、也让每一位幼儿在快乐中体验成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3)优化交流分享实效

相较于以往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环节,教师在“偷懒”后,幼儿更愿意主动探索、积极表达,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会自主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同伴进行分享,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在一个以幼儿自主发起的环节中,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生生互动十分密切且有效,与教师的互动也有着显著的提高,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堂”的形式开展,真正做到了优化交流分享内容,提升交流分享实效。

“偷懒”是科学、是艺术,做一名有智慧的“懒”老师,塑造潇洒的“懒”教师,用更加宏阔的精神视野审视当下的教育,以达到诲人不与时俱进的高原境界。

【参考文献】

[1]崔灵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马丽婷.《中国与挪威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游戏实践比较》[D].上海,2014.5

[3]葛敏辉.《生长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9.6

[4]王蕾.《建构师幼有效互动机制探析》[J].武汉: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8

【作者简介】

朱嘉隽 ,女, 1990年1月, 汉族, 上海 ,教育学学士学位, 职称: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偷懒降落伞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做个“偷懒”的英语教师
降落伞
学会“偷懒”学会放手
“偷懒”中的商机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谁为你折叠降落伞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