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表征:信息呈现与意义建构

2018-08-08冯正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5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表征博物馆

冯正国

摘要:博物馆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储藏载体,收藏和展示是其基本的功能。一方面,要对藏品的基本信息进行研究,理解其所承载的历史、艺术或科技价值;另一方面,在藏品研究的基础上亦要对陈列展览进行深入研究,从意义建构的角度理解展览主旨。从而结合博物馆观众进一步理解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理解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文童拟从博物馆藏品、展览及观众出发,在其基本信息呈现的基础上,试图探析其隐喻意义和表征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表征;意义建构

在哲学领域,现象与本质是一对重要的基本范畴。博物馆作为社会公众文化机构,可以说首先是作为一种现象而存在。但另一方面,这种机构缘何存在,其功能何在,其本质和建构意义是什么,便会涉及到本质层面。尤其是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而言,既有对展品基本信息的呈现,又有对展览主旨的升华,是在通过展览传达和表述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意即展览的表征和意义建构。

1博物馆内涵与发展

所谓博物馆,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其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之后国际博协进一步强调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将教育放至博物馆功能的首位。

博物馆作为一种能够适应多元文化形态、具备普世价值的理念与实践,其宗旨是保护和传承人类社会的多元文化及其多彩环境。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公共博物馆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以理性、秩序、民族国家、公众教育等要素为特色的启蒙精神和以艺术、文学、地方、民间习俗等要素为特色的浪漫主义一直伴随着博物馆的历史发展。一方面,博物馆具有收藏和展示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作为“接触地带”(contact zones)的博物馆又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不断诠释和表征着社会背景及发展趋势的意涵。正与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所蕴含的意义类似,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既反映了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态势,也表现了当年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总体概貌及社会热点,对世界各国博物馆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比如2010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就主题鲜明地强调了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信息呈现与表征策略

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是文化主体,同时又是文化的对象。文化创造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符号的创造。所谓文化,究其本质乃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亚里士多德所谓“人是逻各斯的动物”可以理解为人是符号和文化的动物。表征一方面涉及到符号自身与意图和被表征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又和特定语境中的交流、传播、理解和解释密切相关。那么什么是表征呢?簡言之,表征是通过语言生产意义。《牛津英语简明辞典》给出了此词的两个相关意义:表征即描绘或摹状它,通过描绘或想象而在头脑中想起它;表征还意味着象征。这一方面显示了符号自身诸如大小、形状等本来含义,另一方面又与符号所在的社会情境以及人际交往有关,这也如同巴尔特所言的直接意指与含蓄意指。因此,这里符号的原本含义也即直接意指的信息呈现,而与社会情境相关的文化意涵则对应了含蓄意指的表征。

对于博物馆而言,收藏与展示是博物馆的两大基本职能。一方面,通过征集入藏使物品转换为博物馆藏品;另一方面,通过陈列展览又使藏品转换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展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博物馆作为主体,决定着某一物品是否入藏,以及如何展陈;另一方面,博物馆又会作为客体,在观众参观的过程中建构自己博物馆展览的理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也是一种叙事,一种区别于文本叙事的实物叙事,是通过展品的排列组合来阐释和表达某一思想内涵。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展品首先有其基本的信息诸如名称、质地等,而展品背后的隐喻则是其意义阐释部分。诸如新闻是在呈现事实信息,但新闻事实在厚度和纵深上远远不够,现代世界还需要社会科学对事实的呈现,把琐碎的现象勾连起来成为社会图像,在社会过程中理解人与文化,借以深刻地理解整个社会与文化。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也是如此,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展品基本信息的介绍上,而是通过对展品的排列组合对整个展览进行深刻的意义阐释,从展品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及科技等价值的基础上提升展览主旨,诠释展览的思想内涵。

3藏品与展品表征

博物馆,从名字上看,便具有对物的属性的重视。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收藏的记录和反映人类社会及自然世界发展历程的实物证据,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当然文物藏品也有局限,一是遗存零散,必须汇集才能得窥全貌;二是内涵不语,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正确解读。藏品成为博物馆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在于藏品本身所承担的价值。一件物品能够被博物馆征集入馆成为藏品,是因为此器物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与博物馆的发展定位相吻合,比如出土文物会满足历史类博物馆的征集要求,重大的科技发明创造更会符合科技类博物馆发展定位等。当然,这只是物品或藏品自身所具有的基本价值信息。而一旦入藏博物馆或参加展览,与展览的主旨相匹配,经过与不同展品的排列组合后又会表征和建构出不同的意义。

如前所述,一件物品能否成为藏品,对于博物馆而言要看其是否符合此博物馆的职责定位和发展规划。物品进入博物馆成为文物藏品就会脱离其本来的存在环境,从大千世界进入了馆舍天地,这种物品存在情境的改变,会影响对其意义诠释的变化。尤其对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而言,由文物库房里的藏品转化为展品,对于文物藏品而言就是一个去情景化与再情景化的过程,意即脱离物品本来的环境而进入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社会情境。博物馆在筹备陈列展览过程中,对藏品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把握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更要对展览宗旨、线路、展品组合等问题进行综合考量,进而能够从策展人的角度做出高质量的展览。以一般博物馆的中国通史陈列为例,一方面会有文物藏品的基本信息介绍;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文物展示,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会进一步地激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这便是通过展品的组合陈列,通过物品存放情境的改变,由藏品基本信息的呈现表征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器物通过征集进入博物馆,进一步成为展览中的展品,对于器物本身而言就是一个情景再造或再情景化的过程。所谓情景的改变,不仅仅是器物存在情境的改变,还会涉及一系列现代展陈技术的运用及展陈空间的再造。情景化在展览中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手段,这种情景化表现的手段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而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设计者要根据展览内容信息、历史脉络,争取每一处设计都有理有据。这种情景化的再造,既与展品自身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及科技价值有关系,也与博物馆自身的定位有关系,还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及策展人的知识背景、社会阅历等有关系。

4公众与观众表征

社会大众走进博物馆参观展览,转变为博物馆观众。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观众作为主体,对展品及展览进行认知理解和知识构建。另一方面,从策展的角度来看,策展人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引导观众进行参观和理解展览,从而又转换为客体。在这种主客体的转化过程中,一方面会有展品及展览所本来呈现出的信息,另一方面又会有策展人及观众的理解和知识构建,从而将展览表征为不同的意义角度。随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参观博物馆的方式亦不仅仅是单向的静态学习,而是更加注重人与展览之间双向的动态交流,这也与新博物馆学理论所强调的由注重物向注重人的转变不谋而合。

表征以展品在博物馆空间中意义的再现实现了观众对展品的理解和解释,并建构了博物馆空间秩序。观众是这种内外空间表征最直接的接触者与承受者,也是博物馆空间物品表征意义呈现最直接的感官体验者。一方面,观众在其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通过对展品的凝视实现了展品表征的作用;另一方面,观众将自身置于由展品的表征所建构的博物馆空间中,观众成为博物馆空间的型构者之一。这种过程是展品意义生产与消费的过程,这种创造是展品意义叙述与实现的创造,而观众的存在,使得这种过程与创造结合在一起,通过系统化的表征,将物品以新的形态呈现在博物馆空间中。展览作为博物馆功能表达的主要方式,其所呈现在观众面前或是权威性的叙事,或是知识的表现和建构,也都会在观众的参观过程中进行重新的解构和重构。

5博物馆与社会表征

博物馆首先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具有收藏和展示的基本功能。关于文化空间的理论,有多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探讨维度。有国内学者指出,文化空间是人的特定活动方式的空间和共同的文化氛围,兼具空间性、时间性、文化性。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博物馆一方面收藏和呈现了社会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表征了社会发展的秩序与逻辑。通过博物馆所收藏的器物,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以史为鉴,从而为当下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借鉴。与此同时,在熟知过去和当下良性运行的基础上,又会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进而体现出博物馆所具有的文化性与时间性。

功能主义认为,某一事物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其所发挥的基本功能。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尤其是现代博物馆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在于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信息呈现角度看,博物馆首先表现为一个收藏和展示人类文化遗存的建筑物或公共空间;从意义构建的视角看,博物馆则会因定位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意义表征。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的文化客厅,肩负着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职责,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明魅力、传播世界文明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显然,不同的博物馆由于其职责定位的不同,从意义构建的视角看其价值诠释也会不同。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其使命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不断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公共文化机构的本质特征,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的重要内容。博物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自然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结语

综上,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和展示的空间场所,博物馆场域亦是社会的缩影,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和运行逻辑。一方面,博物馆收藏了人类历史的物证,以物证史进而明晰了人类的过去;另一方面,博物馆亦展示了社会的文化与价值偏好,继往开来进而预示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博物馆,首先要明確其工作定位和功能定位,在扎实做好各项基本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价值诠释和意义建构,进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资讯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8年3月11日上午,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周总理生前卫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一行专程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东风骀宕花正红——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与文艺家关怀邯郸娃娃剧团图片展”。当年娃娃剧团的小演员、现年73岁的王振国先生为两位80岁的老人及陪同人员动情地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周秉德兴致勃勃地与大家不时地进行交流互动。

参观结束后,周秉德在接受邯郸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周总理把邯郸娃娃剧团作为一个典型来扶持,旨在倡导大家要重视文艺工作,更要关爱培养年轻一代的文艺工作者,一代接一代,后继有人,使民族传统戏曲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使国家的文化事业更健康地发展起来。(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表征博物馆
博物馆
“定篇”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表征
关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铁锰双组分氧化物催化剂低温催化还原性能表征研究
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播和意义建构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