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虎叼鹰金饰牌赏析

2018-08-08李树国邢黄河刘彦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5期
关键词:匈奴工艺

李树国 邢黄河 刘彦琪

摘要:2010年,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镇白家湾村发现虎咬鹰金饰牌2件,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乌兰察布市博物馆。金饰牌是一件北方游牧民族领首人物使用的佩饰,它的制作工艺代表着汉代匈奴社会的制作工艺的顶峰,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匈奴;金质;饰牌;工艺

2010年,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镇白家湾村发现虎叼鹰金饰牌2件,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约公元前3世纪,匈奴逐步征服了众多北方部族,发展为大漠南北最为强大的族团。原先的众狄与诸胡经过不断分化,一部分入居塞内,融于华夏;一部分加入匈奴族团,成为典型的游牧民族。

1虎叼鹰金饰牌介绍

虎叼鹰金饰牌2件,馆藏编号JI:0002、JI:0003。黄金铸成,板型,透雕,正面浮雕。两饰牌制作时使用相反的模具制作,正面虎头相对时两者纹饰基本对称,纹饰基本相同。编号JI:0002饰牌,长15厘米,宽10.1厘米,厚0.1~0.2厘米,重553.45克(图1)。背面后部中间施有一横状的桥形钮,长2厘米,宽0.5厘米,高1.3厘米。编号JI:0003饰牌(残),长15厘米,宽10.1厘米,厚0.1~0.2厘米,重431.24克(图2)。背面的两端施有对称的竖状桥形钮,长2.1厘米,宽0.4厘米,高1.3厘米。

两者的区别:

(1)JI:0002虎头和前蹄之间空地有专门制作的椭圆形孔(图3)。JI:0003在虎头和前蹄之间空地没有椭圆孔,而是制作时金属镂空造成的不规侧孔(图4)。

(2)两者平面上的镂孔不一样,JI:0002平面有4个孔,JI:0003平面有5孔,但是JI:0003上有两孔是模具制作时留下的残缺。

(3)装饰纹饰不同,虎脖子上装饰的花瓣纹JI:0002的制作比较规整,JI:0003的比较粗糙。

(4)背面穿带孔的制作不一样,JI:0002为横向拱形,单穿带孔(图5);JI:0003为纵向拱形,双穿带孔(图6)。

(5)两者重量不一样。

(6)JI:0002为完整器物,JI:0003为残件。

两者相同之处:虎呈三条腿站立,口大张,叼鹰的头部,犬牙将鹰头封在口腔内,犬牙部分嵌入鹰的脖颈,右前蹄抓鹰的颈部。虎爪露出五个脚趾,立耳,夸张的鬃尾,整齐立鬃,尾巴后翘,垂直篮文装饰,尾巴尖打绕。颈部有叶片纹和圆点组成项圈纹装饰,臀部和肩部用三叶草纹装饰,三叶草中心圆圈和叶纹中都应该镶有宝石,从残存材料来看应该是绿松石或芙蓉石。虎背部和脚部及鹰颈部有滴水状纹饰,从残损情况和制作工艺来看均镶有宝石,大部分宝石都已经脱落,单件平面上共有20个滴水纹装饰。虎全身毛用细线簪打体现出类似毛发的效果。鹰的图案制作活灵活现,尖嘴,大眼,大翅膀,全身使用不规则方格点缀纹装饰(图7)。

2相关问题

2.1出土情况

2010年9月8日,在白家湾村给水入户工程施工中,挖掘机司机毛存奎在挖掘沟渠时发现一批重要出土遗物,当时被村民所哄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乌兰察布市政府、察右前旗公安局、文化局、察哈尔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得知此情况后,立即进行联合追缴,收缴回了大部分遗物。随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察右前旗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业人员对遗物的出土地点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者认为白家湾金器的出土可能有三种埋藏形式:一为墓葬,二为窖藏(包括即时埋葬点),三为祭祀坑。根据考古发掘情况看,首先排除了墓葬与祭祀坑的可能性,集中一次性出土多件金牌饰件与其他玉石饰件,故推断其为窖藏。

2.2制作工艺

两件金饰厚度较大,重量较重,且饰物背面边缘有经过磨锉的金属飞边(图8.B),饰物坯体为双合范铸造成型。饰物背面的穿孔边缘飞边痕迹(图8.K),可见穿孔也是铸造饰物时预留的。饰物背面可见两桥形钮,其两侧可见弧形范线,桥钮边缘也可见范线痕迹,以上现象说明铸造器物的双合范嵌入了活块芯,用以铸出桥钮穿孔。该技术在商周青铜器铸造中使用广泛(图8.N)。从饰物正面纹饰的形态及纹饰线条之间的打破和叠压关系可见(图9),纹饰是在铸成的金属坯体上錾刻而成的。用于镶嵌绿松石的凹槽内有黑褐色残留物,可能使用了天然大漆将绿松石嵌入并粘接在金饰物的凹槽内。

黄金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和塑形,这两件饰物使用铸造成型后刻纹的制作方法,并不是使用黄金制作平面型浅浮雕饰物的最合适的技术。虽然反映出制作过程的不惜工本和奢华,但并没有体现出成熟高超的黄金使用和加工技术。这两件器物虽然使用了錾刻技术加工纹饰,但仅限于在铸造成型的坯体上用錾刀踩压或擦划出细小的纹理,类似技术在战国至秦汉的刻纹铜器上也很常见,并未使用锤揲和钣金冲压技术加工黄金。根据虎叼鹰金饰牌介绍中的两件器物的不同之处可以看出,这两件器物不是同一时间制作的,应JI:0002为前制作,JI:0003为后制作。两者重量、纹饰和佩戴方式的不同可以看出两件器物不是一起制作的器物。

2.3年代及使用者推断

虎叼鹰金饰牌在鄂尔多斯、凉城县崞县天子、俄罗斯斯基泰文化中均有发现。但是不同的是,白家湾虎叼鹰金饰牌的制作工艺更趋向于写实,精雕细刻,装饰性强,虎身上出现了一些特别的装饰,颈部有项圈装饰,身上有三叶草纹、圆圈纹、篮文、戳点纹,并镶嵌有绿松石、芙蓉石,背面無纹饰。据前文所述制作工艺来看,这两件饰物仍未脱离青铜器制作技术的窠臼,这也是判断其制作年代不晚于西汉的依据之一。

金饰牌的制作工艺类同于准格尔旗西沟畔战国墓出土的同类器(M2:26、M2:27),但是这一对虎叼鹰金饰牌的制作工艺远远超过此两件器物的制作工艺,所以时间上可能稍晚一些。虎叼鹰金饰牌同时出土的金项圈与准格尔旗西沟畔战国墓中同类器(M2:28、M2:31)相近,同时金项圈在颚尔多斯地区的匈奴墓中亦多有发现,如阿鲁柴登、瓦尔吐沟等匈奴墓葬。发掘者认为白家湾金器年代应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公元前2世纪左右)。这是虎咬鹰金饰牌年代应在战国后国至西汉初期的依据之二。

根据史料《史记》卷——0《匈奴列传》中记载:公元前2世纪汉兵大败匈奴。“是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代设立匈奴漠南王庭的所处,包括现在乌兰察布市大部分地区,所以可以推断该对金饰牌是匈奴漠南王有关的物件。

3结语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馆藏虎叼鹰金饰牌的制作工艺精湛,可以称之为匈奴时期金器制作的巅峰之作。它有着北方游牧民族精神的汇总,汉时期中原铸金工艺的精华,属于匈奴漠南王庭物件,是专家、学者在研究乌兰察布地区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匈奴时期的历史、经济、手工业等方面时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资讯

“予所收蓄永存吾士-——張伯驹先生诞辰1 20周年纪念展”

在故宫武英殿开展

4月2日,为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表达对张伯驹先生的怀念,故宫博物院与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共同举办的“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故宫武英殿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等领导,张伯驹潘素夫妇的亲属,以及来自文博界和艺术界的老专家谢辰生、傅熹年等一百多位嘉宾出席了活动。开幕式上,单霁翔、关强在讲话中高度评价赞扬了张伯驹先生的书画捐献或转让给国家的举动对我国文博事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张伯驹先生的女儿张传綵代表亲属在致辞中表示,他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为国家文博事业出力。

本次展览以国有博物馆中经张伯驹先生鉴藏的古书画为限,展品共33件(套),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三个部分,每部分之下按照文物的时代排序,力争使观众对张伯驹先生的书画鉴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因其中一部分珍贵文物,如陆机《平复帖》卷、展子虔《游春图》卷、杜牧《张好好诗》卷、范仲淹《道服赞》卷等,尚处于休眠期,为保护文物,本次展览无法展出原作,而是用复制品替代。

在随后召开的研讨会上,单霁翔介绍了自20世纪50年代起,张伯驹先生化私为公,陆续将所藏大部分精品书画捐献或转让给国家的情况;并特别讲到,今天纪念张伯驹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的三种精神:一是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二是化私为公的崇高境界,三是引导后来者的榜样力量。我们举行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之学术研讨会,就是为倡其念,纪其行,感其怀,引导人文文化大德懿行。

自1956年起,张伯驹先生和潘素女士分数次将收藏的部分精品文物捐赠或转让给国家,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卷、唐李白《上阳台帖》、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等法书精品,极大地丰富了故宫法书类馆藏,提升了故宫法书的收藏品质,价值连城,意义重大。(来源:国家文物局网)

猜你喜欢

匈奴工艺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西游新记7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穿在身上的火箭工艺
飞将军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