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主要瓷器类型小考

2018-08-08罗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5期
关键词:类型陶瓷

罗馨

摘要:景德镇御窑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该遗址地下遗存极为丰富,出土了元代官窑瓷器以及大量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各类瓷器遗存,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了解明代御窑厂的主要瓷器类型,对于进一步研究御瓷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御窑厂;陶瓷;类型;釉

元、明、清三代官窑均设置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一带。元代以后,官窑被称为“浮粱瓷局”,负责为皇家监造御用瓷。明洪武二年(1369),景德镇“设厂制陶,以供尚方之用”。从文献与出土实物资料可知,此时朝廷不定期将烧造明太祖国事活动所需瓷器的任务下达给饶州府,于是有关部门在景德镇建立“陶厂”,烧造贡瓷。直至洪武三十五年(1402),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到清代康熙年间又改称为“御窑厂”。据《浮粱县志》记载:“御窑厂建于里仁都珠山之南规制既弘……迨后基益广,辟五里许。”根据考古调查,御窑厂分布面积约54000平方米,文献记载与考古调查情况基本吻合。从陶瓷制作工艺来区分,明代御窑厂生产的瓷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高温颜色釉瓷

高温颜色釉瓷是指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的着色剂,施在瓷器的坯胎上,再将坯胎放入温度为1200~1350摄氏度的窑中焙烧,烧成后呈现不同釉色的瓷器。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高温颜色釉瓷主要有永乐鲜红、宣德祭红、宣德祭蓝、永乐甜白等。

永乐时期红釉烧造技术逐渐成熟,器物明显增多,常见器型有瓶、盘、碗、高足碗等。胎薄体轻,造型规整。永乐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呈色稳定纯正,釉色鲜艳如初凝的鸡血红,后人称之为鲜红、宝石红等。

宣德时期铜红釉的烧制达到成熟阶段,釉色红中稍带黯黑,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面光滑无裂纹,宝光四溢,犹如雨后的雾霞,故俗称雾红或霁红。由于此时皇廷把此类陶瓷作为祭祀用器,故又称为祭红。宣德祭红的传统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珍贵材料,甚至还需掺入黄金。即使如此,在采用同一配方时若温度、气氛、时间稍有差异,也时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

宣德蓝釉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又称雾蓝、祭蓝或霁蓝,器型以盘、碗为主,亦有少数莲瓣卤壶、梅瓶、水仙盆等。釉面不流不裂,釉质肥腻,色调均匀,带有细小橘皮纹,色调均匀深艳,似蓝宝石。《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盘、碗口沿处有自然形成的一圈白釉,俗称“灯草边”。

永乐时期的高温白釉釉质细白,色微泛青,胎体极薄,接近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釉层肥厚,温润如玉,晶莹似脂。由于这种高白度的釉格外莹润,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陶录》释为甜净之意,故名“甜白”。器物足沿釉面截削整齐,隐现橘皮纹。有的甜白釉瓷带有划花或印花装饰,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珍贵。器型主要有碗、盘、小壶、高足杯、梅瓶,此外还有双耳瓶、玉壶春瓶等。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低温颜色釉瓷

低温颜色釉亦称铅釉,是指用氧化铅作为助熔剂,施在已烧成的瓷器上,入窑二次烧成的颜色釉。烧成温度在700~1000摄氏度。明代御窑厂比较著名的低温颜色釉有嘉靖矾红、弘治浇黄、正德官窑孔雀绿、瓷胎法华等。

嘉靖矾红釉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矾红釉其实是在釉上矾红彩基础上创烧出来的,两者制造工艺相似。矾红釉的呈色虽没有铜红釉色泽纯正鲜艳,但其色泽稳定且易烧造。嘉靖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多用矾红与多种色彩相配描绘龙凤、花卉等各种纹饰,画工精细。

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多为黄褐或深黄色,直到弘治时期,低温黄釉瓷的烧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此时黄釉釉色娇嫩、淡雅,光亮如同鸡油一般,被称为娇黄或鸡油黄。又因其使用浇釉法施于瓷胎之上,故又称浇黄。弘治黄釉瓷器壁较薄,通体施黄釉,光素无纹。造型规整,修坯细洁,多见直口盘。器物底足低矮,圈足光滑,底微塌,造型呈窝状,俗称“窝盘”。

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以牙硝为助熔剂的透明蓝釉,也称法翠。孔雀绿萌发于宋代,明宣德、成化时期也有烧造。正德时期的官窑孔雀绿则更加完美,釉色有浓重青翠与浅淡鲜艳之分,垂流处呈透明玻璃态,犹如孔雀的羽毛,甚是美丽。还有的加饰刻花,或将其施于青花纹饰的器物上,别具风韵。

明代嘉靖时期景德镇创烧法华器,它是在仿制明代中期北方山西蒲州、榆次等窑场陶胎法华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装饰。明代中期北方山西地区窑场的陶胎法华,釉色以蓝、绿、紫为主,间有黄、白等色。因其多用作庙宇祭器之用,故冠以“法”字,通常分别称为法蓝、法翠、法紫、法黄、法白。

3釉下彩瓷

釉下彩瓷又称窑彩,是指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釉,一次烧成。烧成温度约1300摄氏度。明代御窑厂釉下彩瓷主要分为青花和釉里红两大类。

青花是一种用含钴的矿物原料在瓷土胚胎上作画,然后罩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在釉下呈现出蓝色花纹或相近颜色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始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景德镇。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精细肥厚、青花浓艳、纹饰多样、线条优美和造型丰富而进入全盛时代,被世人誉为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采用进口色料“苏麻离青”,青花发色宝蓝苍翠,明艳深厚,线条多有晕散,如同中国画在宣纸上形成的晕墨效果。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纹样常出现双钩轮廓,再用小笔在廓线内渲染填色。纹饰多见缠枝梅花、牡丹、莲花、菊花等。在绘画风格上,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常多留空白地,追求意境之美。明代中期,成化、弘治青花采用国产色料,青花发色偏灰,绘画上采用双钩边线,大笔一笔涂抹画法,画面色彩深浅统一,给人清新典雅之感。明代晚期,嘉靖官窑青花以西域回青与国产石子青为色料,发色蓝中泛紫。隆庆青花由于选料的精练和技术的纯熟,色调最为美丽,回青的呈色蓝中泛紫,纯正稳定,可谓炉火纯青。万历青花继承了隆庆官窑传统,使用进口西域回青,呈色浓艳泛紫,与嘉靖官窑青花接近。

釉里红除了采用铜为着色剂与青花不同之外,制作工序、艺术特点与青花瓷基本一致。元代景德镇创烧的釉里红瓷,釉色时常红褐不匀。明代御窑厂烧造的釉里红瓷颇为成功,明初是釉里红瓷器的发展高峰期。永乐、宣德时期,釉里红釉色质量远胜前朝,胎质洁白细腻,色泽艳丽浓重。绘画多用涂抹技法,纹饰流畅自然,但与元代一样也有晕散现象,线条边缘略有模糊。成化时期釉里红瓷器仍以“三鱼纹碗”“云龙纹碗”为主,釉色浓艳鲜亮,不逊于永乐、宣德时期。明代中期以后釉里红烧造一度衰落,即使偶有发现也多色泽灰暗。

4釉上彩瓷

釉上彩瓷又称炉彩,是指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纹饰,经二次入窑后低温固化彩料而成。烧成温度为600~900摄氏度。明代御窑厂釉上彩瓷主要有斗彩、青花五彩和青花加彩。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画面中的彩色纹饰均需用青花勾画轮廓线。成化时期的斗彩最为流行,是专为宫廷烧制的一种御用精美细瓷。斗彩瓷器造型玲珑隽秀,有益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色彩清雅富丽,施彩方法多变。绘画技巧可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万”字。

青花五彩也是由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而成。与斗彩不同的是,青花五彩纹饰无需使用青花勾轮廓线,只把青花单纯作为一种色彩而与其他红、黄、绿等彩色共同組成整个画面。明早期青花五彩风格典雅,色调丰富;晚期则刚劲挺拔,用色多为饱和色,画面中红色较为突出,画风饱满,纹样图案化,装饰l生极浓。

青花加彩同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而成的陶瓷品种,始烧于明成化时期。指全部图案主要以青花构成,只有部分使用釉上填彩。一般有青花填黄、青花填红和青花填绿三种装饰形式。

猜你喜欢

类型陶瓷
趣图
陶瓷罐摆一摆
平顶山市陶瓷行业提出向“陶瓷强市”起航
陶瓷艺术作品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陶瓷鉴赏
陶瓷食具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