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本导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2018-08-08李彪林
李彪林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教育局教研室,四川 遂宁)
一、构建生本导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模式
“生本导学”的基本内涵,真正能对学科教学研究具有指导性,需要具体的操作模式。通过每个基本环节在具体教学中应用、体会、总结、修正、提炼,形成基本的操作框架体系。
1.“导置”——前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活化相关知识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通过目标的提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新课内容,产生心理指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2.“思问”——提供材料,学生寻疑,教师设问,引人入胜
通过思问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究型的问题情境,通过提供学生思索、探究的信息和载体,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
3.“探究”——分析材料,发现问题,获取新知,培养能力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和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从“我属于课堂”走向“课堂属于我”,从“吸收知识”走向“寻觅知识”。通过翻阅教材、独立思考、实践探索、争论讨论,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萌发生长,个性特征得以张扬,独立人格得以美化。通过教师的牵线搭桥,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跨越知识鸿沟。
4.“测训”——应用巩固,实践操作,深化认识,检测反馈
这是探索新知的继续环节。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找到还未发现的知识环节,拓展学生的认识深、广度。同时也是检测、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归结”——梳理新知,升华能力
这是新知识的升华环节。通过梳理将感性化的认识上升为理性化的东西,并融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梳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二、构建“生本导学模式”的施案系统
1.“个案”系统
个案,即一堂课的教案。它不是普通的,而是研习型的教案,具有“全面、科学、新颖、易操作”等特征,融知识、方法、技能、情感、素养、道德于一体,是各科各种课型教学模式的具体阐释。一个个“个案”,按教材顺序排列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有序的、科学的、新颖的施教系统。
2.“个例”系统
个例,即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是被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某一环节局部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绝活”,立竿见影的高招。抽出这些闪光点,并使之有序化、科学化、系统化,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个例就是一个模块,若干模块按一定法则就可组成变化无穷的“魔方”,从而组成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教学系统。
三、构建“生本导学模式”学力系统
现代教学的本质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先进的学习方法是现代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之一。通过“生本导学模式”研究,形成有效指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和没有引导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形成以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习能力培养的优化方案。
1.学法指导
一方面借助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和一些成功的典范搜集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点滴经验,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教师每周的学法指导课,深入到学科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学法指导体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探索:一方面研究: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研究:怎样进行认知策略的指导。
2.学力提升
学生自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运用各种工具书的能力,从多种渠道获得、查阅、筛选、加工、使用信息的能力等,即“自能读书、自能写作、自能研究”的终身受用的本领。对它的研究,从三个层面进行:(1)如何使学生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做好自我学习的管理者;(2)如何做好读书心得和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加工;(3)如何采用比较、类比、假设、想象,迁移等手段去理解新的知识。
总之,“教有法而无定法”“教有模式而无固定模式”,每位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规律,在“生本导学模式”的基础上创设若干变式或形成“生本导学”的课堂模式体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以生为本”的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