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08-08陈卓旋

广东农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林权证林地意愿

陈卓旋,高 岚,周 伟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森林碳汇具有固定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因此林业被并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发展林业碳汇是完成中国承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的评估报告表明,减缓毁林与增加人工造林已经扭转了土地利用带来碳排放增加的局面。人工造林和森林管理是所有碳汇项目中提高林业碳汇最有效、最有潜力的方法[1]。因而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种以碳汇为目的的生态林——碳汇林。

碳汇林经营与农户的参与息息相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农户成为集体林的经营主体,能为碳汇林经营提供资金、劳动力或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广东省,农户主要以提供土地的方式参与碳汇林经营,只有小部分造林大户直接经营碳汇林[2]。目前,碳汇林在广东省主要以政府财政投资造林项目的形式展开,而政府财政政策会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管理的行为决策[3]。一方面,在推进碳汇林项目时,由于农户不支持或者没有补贴等原因,导致碳汇林的林地供给受限;另一方面,碳汇林营造完成后,农户没有参与碳汇林的后期经营活动。在此情景下,林农是否愿意参与碳汇林经营,影响林农参与意愿的因素有哪些,哪类林农更加愿意参与碳汇林经营?了解并掌握上述情况有助于为政府部门提供制定促进碳汇林发展政策的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制定政策激励农户对已建成碳汇林的管理。

现有文献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包括农户家庭特征、林地资源特征、社会资本特征、制度与政策,这些研究主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来分析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与行为特征,研究视角包括林业经营风险[4]、时间偏好[5]、成本收益[6]和社会资本[7]等。实证结果表明,农户所拥有的林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水平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资源禀赋水平的高低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存在一定的分歧[7-11]。在人力资源方面,宁可等[8]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碳汇林经营意愿,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比例与农户经营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而洪明慧等[9]对农户参与碳汇交易项目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比例与农户参与意愿成正相关关系;在社会资本方面,明辉等[10]认为农户与林业部门和集体组织的关系越紧密,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水平就越高,这与宁可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朱臻等[11]则提出农户担任村干部会降低其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农户拥有的资源禀赋水平不能一致地解释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因为其参与意愿不仅受资源禀赋水平的影响,还受限于资源本身的特性。为进一步探讨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因素,不仅要关注农户的人力资本、林地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因素,而且要关注农户的资源属性。农户资源属性包含了林地的产权属性,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差异,这些都可能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为此,本研究基于林地产权属性角度,分析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广东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1.26%,森林面积906.13万hm2,森林蓄积量35 682.71万m3,无林地面积63.82万hm2。满足碳汇林地标准的无林地可用于碳汇林经营,因此广东省林业碳汇潜力较大。为利用广东省现存宜林荒山,改造低产低效林分,广东省将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作为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之一。根据2016年广东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可知,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共完成森林碳汇造林100.2万hm2,“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增4.1万hm2高质量的碳汇林。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得。根据广东省碳汇林分布情况,采取典型区域随机选取样本方法,将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合水镇、彭寨镇、林寨镇,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转水镇、潭下镇、华城镇,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上护镇、河口镇、螺溪镇等3个县区12个乡镇的150户农户作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以一问一答方式进行,由调查者填写,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和真实性。问卷内容涉及农户家庭基本信息、林地资源情况、碳汇林经营认知度、碳汇林经营参与意愿与行为等。调查共获得1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6份(和平县73份、五华县28份、陆河县15份),有效率为77.33%。无效问卷比例较高的原因在于语言沟通障碍,林农对“碳汇”、“碳汇林”等概念较为陌生,且问卷内容较多,农户在认知和理解方面偏差较大,导致所采集数据出现答案前后矛盾的现象。

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问卷调查中,男性受访者占74.14%,女性占25.86%,男性比例较高是由于调研地区农户的家庭代表主要为男性;受访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25~50岁的受访者占71.55%;从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来看,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47.4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8.1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4.49%,整体上农户文化水平较高。这缘于问卷难度较大,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户对问卷的理解能力更强,能够有效地完成问卷内容,因此在有效问卷中农户的整体文化水平较高。调查农户中以农林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占18.10%,以非农林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占81.90%,说明受访农户对农林业的依赖度不高,兼业化或者非农化工作比例较高。从家庭劳动力比重来看,调查农户的劳动力数量占家庭人口总数的比重主要在25%~75%之间,占87.93%,调查农户家庭的劳动力数量较多,有能力开展造林活动。调查农户中愿意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比例为68.10%,整体意愿水平较高。

表1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

1.3 研究方法

关于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研究,许多学者已从人力资本、林地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找出了影响农户意愿的主要因素,而从林地产权属性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属于农户的一项投资行为。农户作为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将自家拥有的林地或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用于碳汇林经营以获取投资收益。其投资行为主要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最关注的就是成本和收益。哈罗德·德姆塞茨在《关于产权的理论》中说:产权能够帮助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易中形成一个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12]。因为土地产权对土地投资具有保证效应,在预期将来可获取投资收益时,投资者对土地的投资行为才发生[13]。土地产权越清晰,农民对未来土地产权稳定性的预期就更有信心,因而会增加其对土地的投入[14]。自留山、责任山和流转租赁等不同来源的林地,其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不同。自留山林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其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长期归农户家庭成员所有,所以林权的排他性和稳定性最强;责任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农户享有林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等,但农户的林地承包权、经营权等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而其林权的排他性和稳定性较强;流转租赁林地仅有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其林地经营权的期限一般是在林地出租方的林地承包期内,容易受政策变动或者毁约行为而中断,因此,其林权的稳定性最弱。林权的排他性和稳定性越强,对林地投资收益的保证效应越强,农户的碳汇林经营收益的稳定性和可实现性更高,进而增强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

此外,实证研究表明农地确权颁证可提高地权安全性、地权可交易性以及信贷可获得性[15],拥有林权证的农户在林权安全性和林权可交易性上比没有林权证的农户强。碳汇林经营具有森林经营周期长、风险高[16]的特点,更高的林权安全性能够减少由于产权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农户经营碳汇林的成本。同时,林权的可交易性是农户实现碳汇收益的制度保障,因而林权证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有降低成本和保障收益的作用,是否有林权证会影响农户对未来收益水平的预期,进而间接影响其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因此,为研究林地产权属性差异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影响,本研究在变量选取时引入了“林地来源”和“是否有林权证”两个变量。

1.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将“愿意参与”赋值为1,“不愿意参与”赋值为0,p表示林农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概率,取值范围在0~1之间,其模型构建如下:

式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n为解释变量X1,X2,…,Xn的系数。模型参数估计由Stata13.0计量回归软件得出。

1.3.2 变量设置 在决定是否参与碳汇林经营的过程中,农户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结合现有的研究及实地调研情况,本研究选择的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农户家庭特征,如受访者性别、学历水平、家庭收入来源和家庭劳动力数量等;林地资源特征,如林地面积、林地块数、林地来源、是否有林权证和林地现有用途等;农户对碳汇林经营认知度。最终确定10个变量作为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可能的解释变量,各变量的名称、定义和描述见表2。

(1)农户家庭特征。①受访者性别:在美国林地所有者中,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相信气候变化是林地经营的关注点[17]。而中国农村是典型的父系社会,男性在家庭中有较高的家庭地位,男性对林地投资的决策意见更容易得到支持。黄宰胜等[18]研究表明受访者是否为男性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具有正向影响。②学历水平:农户学历水平越高,能更准确地理解碳汇和碳汇林等新概念,认识到碳汇林对经济和生态的作用。王昭琪等[19]研究得出学历水平越高,农户的参与意愿越强。③财产:收入增长时,农户的风险规避态度会弱化[20]。目前非农林业收入高于农户农林业生产收入,因而主要收入来源于非农林业的农户对于投资碳汇林的意愿会更高。若农户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农林业,表明农户对于农林业的依赖性较高,农户在对林地投资决策的时候,会选择商品林或者经济林等投资收益较高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投资收益较低的碳汇林经营的意愿较低。韩雅清等[7]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纯收入越高,参与碳汇经营的意愿越强。④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劳动力充足,家庭的经济负担较小,对参与碳汇林经营这种短期内收益较低的投资活动,农户的抵触情绪较低[21]。

(2)林地资源特征。①林地块数:林地块数越少[7],离家距离越近,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越强。碳汇林经营的长周期以及产品特性决定了其投资收益率较低,较少的林地块数和离家距离越近,能够降低造林单位经营成本,增加农户的造林总收入,碳汇林经营收入越高,农户的参与意愿越强。②林地现有用途:如果林地用于自己生产经营,考虑到碳汇林经营对林地要求,则农户没有无林地用于碳汇林经营,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会受到限制。③林地来源:不同来源的林地,其产权属性不同。以产权的时间限制和变更难易程度为依据,自留山产权安全性最强,责任山产权安全性次之,来源于流转租赁林地产权安全性最弱。当林权制度安排没有达到农户想要的产权目标的时候,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会更高[22]。④是否有林权证:林权证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明晰农户林地产权的合法性,在碳汇林经营中,林权证能够有效地增强农户林权安全性和林权可交易性,提高农户对碳汇林经营的未来收入预期,进而影响其参与意愿。

(5)碳汇林经营认知度:农户对碳汇林越清楚,即对碳汇林经营的认知度越高。农户对碳汇林的功能、碳汇林经营的要求和政府对碳汇林经营的相关政策等越了解,他们对参与碳汇林经营的自身能力和预期收入的感知和估计会更加清晰。高认知度的农户在决策是否参与碳汇林经营时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少,他们能够更加理智进行投资决策。因而农户对碳汇林经营的认知水平越高,其参与意愿越强[8,23]。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与检验

利用Stata 13.0 软件对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3。模型中,LR chi2指回归模型无效假设(即所有协变量的发生比均为1)所对应的似然比检验量,Prob>chi2代表似然比检验结果。本模型估计结果中LR chi2=44.69,Prob>chi2=0.0000,说明模型整体较显著。

2.2 家庭特征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影响

(1)学历水平:该变量作为虚拟变量放入模型中,其中,当学历水平为大专/大学及以上的时候,该变量的系数为2.032,学历水平与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学历水平高于大专或者大学以上,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高于低学历水平农户的造林意愿,影响较为显著。学历水平较高的农户能对森林的社会功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会注重碳汇林经营的生态保护功能,因而这类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更高。其他学历水平不显著的原因可能在于样本量不够大,可以尝试增大样本量来深入研究。

(2)性别、主要收入来源两个变量在模型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由于在样本选取过程中存在不足,农户的男性比例较高、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林业收入的比重较高。

(3)在广东省碳汇林项目中,农民作为参与者,将林地用于碳汇林经营,并不一定需要投入劳动力,而通过提供劳动力来参与碳汇林经营的农户比较少,所以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关联度不高。

表3 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2.3 林地资源特征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影响

(1)林地离家距离:回归系数为-0.105,说明离家越远,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越低。从成本角度来说,如果农户居住地距离林地越远,那么在农户前往林地进行造林生产活动的路上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就会越高,造成农户的造林成本提高,缩小了农户的盈利空间,因而降低了农户碳汇林经营的意愿。

(2)是否有林权证:该变量是模型中的一个虚拟变量,其中“没有林权证”组的回归系数为-1.399,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没有林权证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林地确权发证,能明晰农户产权排他性,保障林权安全性和可交易性。拥有林权证的农户,对自家林地的未来收益有更加稳定的预期,愿意对自家林地进行投资利用,因而其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更高。此外,由于在问卷中不知道自家林地是否有林权证的样本量较少,所以“不清楚是否有林权证”组的回归系数不显著。

(3)实证结果表明,林地来源与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关联度不强。由于农户对于责任山和自留山的概念认知较模糊,再加上国家将林地的承包期延长的相关政策,所以对受访农户来说,责任山和自留山的产权安全性没有突出的差别。此外,样本中林地来源为流转租赁的样本量非常少,无法为流转租赁林地的产权安全性提供有力的说明。

(4)在林业经营管理中,林地块数越多,表明农户林地不集中,会导致农户无法集中连片管理,增加农户的经营成本。而在碳汇林项目中,项目管理者可做到将广大农户提供的林地集中起来,解决碳汇林分散经营的问题。所以农户个体林地块数有多少,不是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主要因素。

2.4 认知度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影响

碳汇林经营认知度:回归系数为-1.081。农户对碳汇林经营越不清楚,其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越低。目前,农户对碳汇林经营的认知水平较低,农户在广东省森林碳汇项目中主要担任参与者的角色,他们不用为碳汇林经营投入资金和劳动力,可以选择通过提供土地的形式,让林业部门在自家的无林地种植碳汇林。这种合作模式,直接可观的投资收益是农户的无林地上面多了林木,同时还有未来碳交易市场上潜在的碳汇收益。相较于原本的弃耕行为,农户可以得到有形的林木收益、潜在的碳汇收益以及无形的生态效益。对碳汇林经营的这些信息有较全面的认知,农户能够权衡参与碳汇林经营对于自家林业生产的利弊,从而做出是否参与碳汇林经营的决策。认知度较低的农户,不能敏锐地发现发展碳汇林经营给他们带来的利益,缺少了碳汇林经营利益的刺激,他们的碳汇林经营意愿较低。

3 结论与对策措施

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和产权理论,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广东省的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水平较高,有68.10%的受访农户表示愿意参与碳汇林经营。

(2)拥有林权证的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较高。农户林地是否有林权证显著地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水平,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有林权证的农户比没有林权证的农户高75%。

(3)农户的学历水平、林地离家距离和对碳汇林经营的认知度等变量也显著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其中,农户的学历水平和对碳汇林经营的认知度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有正向影响,林地离家距离与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意愿呈负相关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与其林地是否有林权证具有显著关系。从这个视角来看,结合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来开展碳汇林经营,针对不同地区的产权差异化安排,因地制宜地实施碳汇林经营的措施,对提高我国碳汇林经营效率和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1)在林地已确权到户地区,为吸引未参与过碳汇林经营的农户的造林积极性,需加大对碳汇林经营政策的宣传,让农户对碳汇林经营的所带来的林木收益、碳汇收益和生态效益等认知更加全面透彻,刺激农户的投资欲望,让林农户为碳汇林经营而发声,激励更多林农参与到碳汇林经营当中。对已经参与碳汇林经营的农户,林业部门需进一步规范未来碳汇收益的分配方案或者补贴政策等,保障农户将林地用于碳汇林经营的收益权。这些措施在保护农户未来收入的同时,将农户的利益与碳汇林的生长质量相捆绑,激励农户对碳汇林进行管护,进而起到减少碳汇林经营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提高碳汇林生长质量的作用,缓解碳汇林经营中存在的管护难题。

(2)在林地确权到集体的地区,在宣传碳汇林经营基本知识和相关政策时,要关注农户个体的林地投资决策权力是否得到保护,让有意愿参与碳汇林经营的个体农户的意见得到集体的尊重和采纳。同时政府部门要出台关于参与碳汇林经营的确权集体林地的未来收入分配方案,明确和保护集体林地用于碳汇林经营的收益权,吸引农户将林地投资到碳汇林经营当中。

(3)在未进行林地确权地区,政府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与农户合作进行碳汇林经营,规范合作关系中的权力和职责,保障农户在碳汇林经营过程中投资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减少合作期间的收入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开展碳汇林经营活动。

猜你喜欢

林权证林地意愿
林权证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追回“消失”6年的林权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证发放问题与优化策略分析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