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养殖台湾泥鳅试验

2018-08-08孙成孙守旗

水产养殖 2018年8期
关键词:环沟泥鳅饵料

孙成,孙守旗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有水稻面积60000hm2,宜渔稻田近20000hm2,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空间很大。为加快渔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怀远县积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泥鳅的营养价值很高,也是怀远县“三大特色水产品”之一。同时怀远县拥有一家专业生产泥鳅苗种的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泥鳅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很成熟。2017年,在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笔者参与开展稻田养殖台湾泥鳅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稻田的选择与建设

1.1 稻田条件

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区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水质无任何污染,且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土质肥沃、保水力强,无渗漏。试验共选取3块稻田,编号依次为1#、2#、3#,每块稻田面积均为 12×667m2。

1.2 田间土方工程

沿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环沟是养殖泥鳅的主要场所,沟宽2m,深1m,开挖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并夯实加固,严防漏水。田间鱼沟是泥鳅的觅食活动场所,在田间设置“十”字形鱼沟,沟宽、深均为0.5m,鱼沟处原有的秧苗移向两边,做到减行不减株,并做到沟沟相通。环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9.6%。

1.3 进、排水口建设

在稻田的对角开设进、排水口,管道采用PVC管材,布置管道时夯实加固管道周围的泥土,防止长期流水冲刷出现漏洞,同时管道口加设拦鱼网,防止泥鳅逃逸和敌害入侵。

1.4 防敌害设施

泥鳅的逃逸能力很强,在稻田四周用宽幅为1.5m的7目聚氯乙烯网片做防逃网,紧靠田埂,下埋0.5m,用木桩、铁丝固定,防止陆地上的蛇、鼠等敌害。鸟类对泥鳅的危害非常大,在稻田的上空架设防鸟网,网目规格为2a=15cm,用钢管做立柱,细钢丝做钢绳。防鸟网高于水面1.5m,以防止鸟类落在网上,由于自身重量使网距离水面较近,仍然可以捕食泥鳅。

2 水稻的选择和插秧

2.1 品种选择

试验水稻品种选择“南粳9108”,该品种2015年被评定为农业部超级水稻品种,其特点是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强、不易倒伏、高产优质,后期熟相好。

2.2 插秧时间和密度

在施用基肥的第3天,5月20日进行机械插秧,株距为20cm,行距为25cm,边行适当密植,以充分发挥边际效益,平均不少于13500穴/667m2,保证水稻产量。稻株之间通风透气性能好,能保证泥鳅良好的溶解氧环境,便于泥鳅活动。

3 泥鳅苗种放养

3.1 环沟消毒

鳅苗放养前15d左右进水,初次进水深度为60cm左右,在环沟内使用120kg/667m2的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消毒3~4d后注入新水。

3.2 放养时间

台湾泥鳅苗种为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当年人工繁育的苗种,苗种色泽光亮、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待水稻插秧后返青时,选择晴天(6月2日)上午投放泥鳅苗种,放苗时水温温差不超过2℃。先把运苗袋放入池水中静置30min,使袋内温度和池水温度达到一致,再分多次缓慢加入池水,最终加水量与原袋内水量相当。

3.3 苗种消毒

鳅苗要进行消毒放养,使得鳅苗处于应激状态而分泌大量体液,从而放养后能有效预防病原生物侵害,选择高效低毒的消毒剂10%聚维酮碘溶液0.35mg/kg药液消毒5min后及时下田。

3.4 放养数量

鳅苗规格为600尾/kg,放养密度为1.1万尾/667m2,共放养鳅苗39.6万尾。

4 田间管理

4.1 水质管控

水稻在生长前期要浅水分蘖,不可浸没禾心,这样升温快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环沟内的水保持在80cm左右,同时要经常换水。7—8月高温季节,田间水位保持在水深20cm左右,注意换水。此时减少饵料投喂量,以免过多的残饵等腐烂败坏水质,并1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深度为4cm左右。鳅苗池的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20cm以上,溶解氧3.5mg/L以上,pH值7.0~8.0。经常观察水色变化,根据溶氧和水质条件经常注入新水或换水。

4.2 施肥管理

5月18日在稻田进水耙地前,把全年基肥总量的80%施到田里,做到一次性施足基肥。这样既保证了泥鳅苗下塘后有充足而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又保证了泥鳅生长过程中浮游生物的稳定供给。每667m2施有机肥50kg,水稻复合肥7.5kg。每次少量施肥,不超过5kg,避免水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泥鳅苗种产生危害。

4.3 饵料投喂

鳅苗放养初期,环沟内天然饵料比较丰富,加之鳅苗对新的生长环境不太适应,因此在鳅苗投放后第3天开始投喂。试验选用嘉吉饲料,坚持按照“四定”原则投饵。根据泥鳅生长的不同阶段投喂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饵料,前期选用粗蛋白36%、粒径为1.5mm的饵料,中期选用粗蛋白含量32%的饵料,后期选用粗蛋白含量28%的饵料。投饵料率前期为4%~6%,后期为2%~4%。

同时投喂量也视天气、水温、泥鳅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少投喂或不投喂。由于泥鳅比较贪食,为避免泥鳅气泡病的发生,先把饵料浸泡后再投喂。

4.4 药物使用

水稻均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严格控制计量。施药前加深田水,粉剂宜在早晨带露水喷洒,水剂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洒。试验采取分片、分面积施药,以便让泥鳅有躲避的场所。施药时避免农药喷洒到环沟内,投喂前不施药,下雨天不施药。施药后如发现泥鳅活动异常,必须立即灌注新水,防止泥鳅受害。不使用任何违禁渔药,而且泥鳅对敌百虫较敏感,严禁使用。

4.5 病害防治

稻田养鳅一般情况下病害较少,但鱼病的防治仍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每半个月用强氯精0.35mg/L或10%聚维酮碘溶液0.25mg/L药液消毒1次,两种消毒剂交替使用。为更好的预防气泡病,高温季节在光照较强的时候不要用地笼网具起捕泥鳅。通过日常消毒管理,试验期间没有发生病虫害。

4.6 巡塘

坚持每天巡塘,沿稻田四周仔细查看,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泥鳅活动和生长、摄食等情况。及时捞取病死泥鳅,防止恶化水质、传染病害。稻田水浅,泥鳅极易被鸟类发现和捕食,做好敌害鸟类的防范工作。观察防逃网、排水管道周围是否有泥鳅外逃,雨季注意泥鳅防逃,排水管埋设是否牢固,若有要及时做好修复和预防。

5 试验结果

5.1 产量

试验至10月20日收获泥鳅,11月19日收割水稻,具体结果详见表1、表2。

5.2 经济效益

总成本5300元/667m2,其中地租1000元,鳅苗860元,饲料1600元,稻种、肥料460元,药品100元,防鸟网500元,其他(人工、机械等)780元。

泥鳅单产为400.6kg/667m2,产值7210.8元,水稻单产为525.4kg/667m2,产值1366.1元,稻鳅共作产值达8576.9元/667m2,纯收入为3276.9元/667m2。

表1 泥鳅放养和收获情况

表2 水稻收获情况

6 分析与讨论

6.1 泥鳅规格对比分析

试验显示台湾泥鳅收获时的平均规格为44.8 g/尾,平均单产为 400.6kg/667m2,高于习宏斌[1]稻鳅共作的20.3g/尾、360.7kg/667m2。虽同为台湾泥鳅品种,但后者放养的鳅苗规格较小,为3460尾/kg,造成收获的泥鳅规格也较小,通过本试验可说明稻田养鳅放养稍大规格的鳅苗可增加商品鳅的产量。试验单产也高于余红喜[2]稻田养鳅的321kg/667m2,后者放养的品种是当地真泥鳅,并在当地进行了2年的示范推广,通过本试验可说明台湾泥鳅更适合怀远县当地稻田养殖。

6.2 稻田养鳅效益分析

试验稻田纯收入为3276.9元/667m2,高于蒋静[3]稻鳅共生的2910元/667m2,高于王甫珍[4]藕田养鳅的1500~2000元,低于刘颖裴[5]稻田养蟹的4720元/667m2,本试验的结果说明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经济效益与其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相比属于中等水平。虽然各试验条件不同,但在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政策环境下,旨在探讨稻鳅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收益,并为怀远县推广稻鳅综合种养模式提供数据支持和试验依据。

6.3 稻鳅模式生态提质

稻田养鳅模式发挥了两者共生互利的生态效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化肥及农药使用量,实现绿色生态种养的目的。试验中化肥投入60元,农药和渔药投入共100元,很大程度减少了投入品的使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产品质量安全也不断得到提高。

6.4 稻鳅综合种养发展空间广阔

稻田养鳅既保证了水稻的产量,又增加了泥鳅的收获,大大提高了土地附加值,创造了“一水两用,粮渔共赢”的新模式,实现了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基于怀远县拥有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的优势,泥鳅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非常成熟,稻鳅综合种养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将是怀远县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好方向。

猜你喜欢

环沟泥鳅饵料
泥鳅笼
香饵
香饵
青虾育苗新模式
——环沟直放抱卵虾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稻田养殖小龙虾 冬季温棚育苗技术
捉泥鳅
捉泥鳅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