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胰腺囊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2018-08-08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贾 永 赵玲玲 肖 红
胰腺囊性病变系由胰腺上皮或间质组织形成的含囊腔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为偶然发现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但随着近年来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临床检出率显著提高,可分为胰腺假性囊肿(PPC)、胰腺真性囊肿(TPC)与胰腺囊性肿瘤(PCN),其中PCN大致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及实性假乳头肿瘤(SPN)等,部分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术后确诊为囊性肿瘤,甚至恶性肿瘤,针对不同性质病变,其对应治疗方案也截然不同[1-2]。外科手术是治疗症状典型、高度可疑恶性病变的主要方式,但术后曾存在并发症风险较高的问题[3-4]。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抉择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对比核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胰腺囊性病变中的病理分型及影像学特征,为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4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患者均具一定程度腹痛病史,且对本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5~74岁,平均(52.13±6.12)岁。24例患者均在术前行MSCT及MRI检查。
1.2 检查方法
1.2.1 MSCT检查方法:患者禁食禁水8h,检查前以800~1000mL温水口服充盈胃肠道,使用西门子Sensation 64排螺旋CT扫描仪,自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160mAs,螺距:0.98~1.25,层厚:1.25mm,重建层厚:3~5mm,重建间隔:3~5mm。按1.5~2.0mL/kg剂量选用300g/L碘海醇(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34)作为非离子型对比剂,经高压注射器从患者手背静脉注射,注射速率2.5~3.0mL/s,行动脉期(造影剂后20~30s)、静脉期(造影剂后50~60s)及平衡期(造影剂后120~180s)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成像(VR)技术行后处理重建。
1.2.2 MRI检查方法:患者禁食禁水8h,使用GE公司3.0 T Signa HD磁共振成像系统及体部相控表面线圈,视野:36cm×29cm~32cm×42cm,行轴位T1WI(LAVA序列:TR/TE/TI=2.7ms/1.3ms/5.0ms,层厚:5mm,层间距:2.5mm,矩阵270×224,NEX=0.72)、T2WI(脂肪抑制FSE序列:TR/TE=6316ms/90ms,层厚:6mm,层间距:2mm,矩阵320×224,NEX=2)及MRI胰胆管成像(MRCP,2D厚层SSFSE序列:TR/TE=6000ms/1000ms,层厚:40~60mm,矩阵320×288,NEX=1)。按0.1mmol/kg剂量选用钆喷酸葡胺(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26)作为增强扫描造影剂,经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注射速率2.0mL/s,获得轴位动脉期(造影剂后15~20s)、门静脉期(造影剂后55~75s)及延迟期(造影剂后120s)增强扫描,成像参数设置与轴位T1WI平扫相同。
1.3 观察指标 CT及MRI扫描图像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阅片,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特点做出综合诊断,若意见不统一,则由两位医师共同商议并以最终统一的诊断结果为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MSCT与MRI检查时间以(χ-±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SCT与MRI检查准确率比较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24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中PPC9例,TPC2例,SCN3例,MCN5例,IPMN4例,SPN3例。MSCT及MRI检查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MSCT与MRI检查时间比较MRI检查时间显著长于MS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影像学分析
2.3.1 MSCT检查表现:6例PPC患者假性囊肿均位于胰腺旁,其中3例胰腺周围可见少许积液,3例可见钙化、结石等胰腺炎表现;2例TPC真性囊肿均位于胰腺内,囊壁较薄,呈轻度强化;3例SCN可观察到较为清晰的肿瘤边界,且肿瘤多为多囊分叶状肿块;3例MCN可见囊壁较厚、边缘光滑的椭圆形囊肿快;4例IPMN胰头部分可见不规则形态的小囊性病灶,管径约为3~5cm,无乳头状突起;2例SPN肿瘤边缘包膜完整,内部呈囊实性,可观察到低密度的絮状或乳头状实性成分。
2.3.2 MRI检查表现:24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MRI检查表现与MSCT检查较为接近,囊性病变分隔内软组织较少者高度怀疑良性病变,软组织较多且多为粗分隔者高度怀疑恶性病变;发生囊性病变的胰岛细胞瘤实性软组织明显强化,在T1WI图像上肿块表现为低信号,病灶边缘部分可见略高于肿块的信号,T2WI图像上可见不均匀的高信号,囊肿内有低信号;IPMN多发囊性影与胰管相通,可观察到葡萄串状改变;SPN囊内有软组织,且囊性成为多伴有出血坏死征象,而MRI对出血诊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T1WI图像中高信号表达可提示肿瘤中出血区域,T2WI图像中低信号表达可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着的陈旧性出血。
2.3.3 病例范例:见图1-8。
3 讨 论
临床治疗胰腺囊性病变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可延长90%患者的生存期,而准确选择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方式是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手术治疗的关键,选用适当准确的诊断方式可在术前为临床医师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依据[5-6]。
表1 MSCT与MRI检查准确率比较(n,%)
表2 MSCT与MRI检查时间比较(
表2 MSCT与MRI检查时间比较(
检查方式 例数 检查时间(min)MSCT检查 24 18.24±3.21 MRI检查 24 27.33±6.14 t - 6.427 P - 0.000
本研究对24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行MSCT及MRI检查,MSCT平扫可观察到囊性病灶内分隔及实性成分,增强扫描时,病灶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分析其囊性部位可为囊变、坏死或陈旧性出血。由于MSCT图像分辨力较高,扫描速度速度较快,行增强扫描时可对胰脏及肝脏起到较为满意的增强效果,即便是对于肿块体积较大的患者,MSCT也可较为理想的显示胰腺囊性病变细节,是否存在实性结节,胰腺周围形态学改变、临近血管关系与强化特点,为临床医师判断肿瘤起源位置提供影像学依据[7-9]。
而MRI检查部分特性与MSCT检查相近,但MRI在出血性坏死方面具有更高的分辨率[11-12],T1WI图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内是否具有出血区域及出血碎片,T2WI图像中低信号表达反映其中具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的陈旧性出血,由于囊性部分病灶内具有组织碎片或分层现象,覃关道等[13-14]学者认为,该现象对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重要意义。经造影剂增强扫描后,部分患者出现病灶周边增强现象。另一方面,MRI检查过程中行多轴位成像,除可观察冠状面、横断面及矢状面外,还可观察其他面,多方位成像,有利于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本研究中,MSCT与MRI检查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检查方式均能准确诊断胰腺囊性病变。与MSCT检查相比,MRI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但MRI检查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病理信息,在实际临床运用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最优检查方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RI平扫极易将腹主动脉瘤误诊为胰尾囊性病变,临床诊断时应结合其强化特征集周围血管搏动伪影进行鉴别[15],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MSCT与MRI对胰腺囊性病变均具较高诊断准确率,虽然MRI检查耗时较长,但能全方位成像,提供更多囊性成分信息及出血显示,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合理选择诊断方式,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随访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图1-3 MSCT检查,男,58岁,病理诊断为SPN,术中可见囊内陈旧性积血。图1:平扫;图2:动脉期增强扫描;图3: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图4-6 MRI检查,女,46岁,病理诊断为SPN,T1WI图像胰腺颈部可见囊状信号,囊内分隔呈多个小囊性病灶,部分小囊性病灶T1WI图像及T2WI图像呈高信号表达,术中可见囊内陈旧性积血,增强扫描可见囊内强化囊壁结节。图4:平扫;图5:动脉期增强扫描;图6: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图7-8 MSCT检查,女,48岁,病理诊断为IPMN,胰腺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影像,增强扫描可见囊内明显强化的较厚分隔,图7:平扫;图8:动脉期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