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高考全国卷生物学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8-08-08周素英

生物学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种群生物学试题

周素英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重庆 400015)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1]。高考除了服务于高校选拔人才外,从评价角度对高中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近年来高考生物学试题逐渐注重对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本文旨在从高考试题中如何体现生物学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从而为高考备考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1 以重要概念为载体,考查生命观念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立离不开生物学的重要概念。生命观念具有生物学学科的独特属性,是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分析后所进行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生命观念具有跨概念性和上位性,是众多概念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因此,生物学概念是生命观念的载体。在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中,有很多是以概念为载体考查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观念的。

例1 (2017年全国Ⅱ卷31题)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

(2) 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

(3) 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 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

参考答案:(1) J (2) 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 捕食 (4)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备考建议:此题以“种群”和“群落”这两个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为依托,考查了生命观念的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考生只有较好地理解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后,才能形成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教学中,应围绕生物学科重要概念进行教学,将学法交给学生,指导学生绘制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维恩图、归类表格等,厘清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自主建构学科概念,逐渐形成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

在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复习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构建概念图(图1),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进一步形成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

图1 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图

2 设置问题情境,考查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它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有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即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生物学学科科学思维基于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建立模型、批判性思维等方法[2]。2017年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通过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导向考生关注生命科学与生产实践、生活的联系。

例2 (2017年全国Ⅰ卷5题)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备考建议:试题以“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这个真实的情境为依托,重点考查了考生的分析与综合和建立模型等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是科学思维的基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贴近学生,有利于学生构建科学思维模式,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教学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根据真实的生活经历,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复习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时,设置学生在运动场上进行比赛的实际情境,提出问题串:比赛中,机体产热大量增加,体温是怎么维持相对恒定的?这一调节过程的神经中枢位于哪里?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什么激素发挥作用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比赛中渴感是怎么产生?怎么解除渴感?运动后肌肉酸痛是怎么引起的?通过以上设问,综合引导学生分析体温变化、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等,并进一步建立体温变化模型,水盐调节及血糖调节模型。

3 以实验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科学探究还包括科学态度和精神。科学探究素养由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制订并实施方案的能力、获取证据或数据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组成。实验试题的考查能涵盖以上能力要求,从而能很好地对考生的科学探究素养进行考查。

例3 (2017年全国Ⅲ卷31题)为研究胰岛素的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 B、 C、 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 C、 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 C、 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 B、 C、 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

(2) B、 C、 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3) 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 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 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 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备考建议:本题以实验为载体,综合考查了考生的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科的科学性质决定生物学科学习方法的特殊性,生物学科的新发现是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达成的。而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一定的科学方法是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来获得的,所以,教师只有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学习活动,学生才能在对生物及相关事物的观察、描述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思维判断、做出解释[3],并逐步内化为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高考考场上才能得心应手去解答生物学的实验类题目,如果教师只是在黑板上讲实验,课件上演示实验,这是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获得的。

4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考生的社会责任

2017年考纲和试题的变化,都体现了与新课程中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接轨。考纲对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生物学知识内容表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由I升II,这也充分体现了更加注重对考生社会责任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从而也体现了考试大纲主动走进新课程,逐渐与新课程接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责任主要涉及4个方面:①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②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③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④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2017年全国Ⅰ卷5题和Ⅱ卷31题所渗透的参与环境保护的问题,2017年全国卷Ⅱ卷5题和Ⅲ卷4题所关注的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问题,都从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试题的导向功能,导向学生要关注社会热点,具有社会担当等核心素养。

备考建议: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物科学的发展,现代生物科学更多地走向了人们的生活,注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备考中,要渗透STSE思想,创设与生物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且可以增加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复习调节内容时,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中有关艾滋病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原理,关注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关爱艾滋病携带者和患病者,主动承担向社会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当然,高考试题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也不可能是非常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某个试题就一定只考查核心素养的某个方面,也不是某个试题一定要对生物学科某个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考量,从核心素养的层面关注高考试题的特点,也是为了让高考试题具有的“导向教学”功能发挥到与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素养相吻合,从而使教学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猜你喜欢

种群生物学试题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分析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