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基于生态农业景观背景下的乡村建设简析
2018-08-07徐亮
[摘要]:为了进一步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为了我们的后代能够看到青山绿水,以生态农业景观为背景构建全新的乡村环境刻不容缓。因此,本文以生态农业景观背景下的乡村建设简析,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更有效的促进乡村环境的发展和改进。
[关键词]:生态农业 ; 景观背景 ; 乡村建设
1、生态农业景观的主要原理
在生态农业景观原理的研究过程当中,整体论以及系统理论则是整个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探索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目标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两大重要理论基础。整体论思想能够进一步说明地表因素能够看做是有不同的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合而成的。每一个整体都是在内部事物的互相作用之下从而形成的一些相对稳定的集合体。通过内部自身的自我调节从而促使系统处于动态的平衡过程当中,而这又被我们称之为内稳态。对于要想更清楚的知道内稳态所表现出来的机制特点,我们则需要进一步对区域内地表当中所存在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的联系方式以及相关的原理。从而反映出区域内部当中生态农业景观当中生物活动的主要平衡点。运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景观生态学所研究的就是整个地表因素所划分出来的每个系统内部、系统与系统之间相互关系,在他们之间进而调节出一个平衡的机制特点,进而形成生态农业景观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原理。
2、乡村规划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乡村当中的环境治理不够合理
目前来看,我国乡村环境问题治理仍旧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农民对于生态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农村当中的行政管理层面对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够高,政府治理的方案以及相关措施所具有的针对性较差,而且仅仅只是做一些表面的工作。乡村当中的“脏、乱、差”成为了一个乡村最为典型的特征。
2.2乡村生态制度建设相对不够完善
由于乡村其自身的资源以及生态意识都相对比较淡薄,乡村生态法制化也不够完善,许多政策对不具备支持魅力新村建设所需的政策上的支持。例如,村庄环境表现出来的脏乱差、白色污染严重、垃圾不能够及时的清理、缺少垃圾回收设施,对乡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对这一问题予以解决的话,需要建立起乡村垃圾回收以及相关处理制度进而予以规范和保证。除此之外,伴随着大规模的养殖业发展,由此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进入河流,逐渐成为了乡村固体废气污染以及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对乡村规划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3、生态农业景观背景下的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策略
3.1生态农业景观背景下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a)坚持合理、科学的规划:乡村建设以及规划过程当中需要科学、合理、协调好经济社会以及农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运用科学的观念有效的对其中的主次关系、先后顺序进行进行指导,在规划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开发,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保护。
b)坚持一人为本:在乡村建设规划的前期当中,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调研,不仅仅要调研村庄发展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听取村民的意见,让广大群众真正参与到乡村的建设过程当中,使得群众身体力行的感受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自觉的提升对生态的保护意识。
c)坚持生态优先:在乡村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有效的对农村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进而构建生态人居环境,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生态良好的乡村环境。
d)坚持对力量上的整合,建设美丽乡村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我们需要通过对资源的运用、产业的发展、环境的提升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整合我们的农村资源,助推乡村建设以及生態文明建设的实施。
3.2生态农业景观背景下的乡村建设的基本策略
a)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污染防治。加快制定和完善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来协调和管理乡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离不开国家法律的支撑,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往往只是对防治对象勾勒了底线,原则性太强。构建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热线、信箱、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充分发挥网络、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避免有人钻法律的空挡,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层次认知。
b)开展多样式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生态乡村建设的生力军,村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的其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的高低。以开放式旅游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景观为背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专题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不断激发广大村民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其次,在生态乡村建设中,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治、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等相关活动,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先进模范,引导广大村民自主学习生态农业经济知识。最后,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掌握现代知识的自身优势,通过其日常工作,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知识。这样,通过政府的引导,基层部门的落实,以及村民的实施,其生态文明意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J]. 陈利顶,李秀珍,傅伯杰,肖笃宁,赵文武. 生态学报. 2014(12)
[2]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J]. 和沁. 经济问题探索. 2013(09)
[3]倡导生态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J]. 张壬午.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3(01)
[4]美丽乡村建设的深生态内涵——以安吉县报福镇为范例[J]. 王旭烽,任重. 浙江学刊. 2013(01)
[5]浅议生态村镇规划[J]. 王维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7)
[6]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综述[J]. 李素英,王计平,任慧君.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3)
[7]京郊小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胡淑萍,孙庆艳,余新晓.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5)
[8]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以重庆柳荫镇为例[J]. 毛华松,张兴国. 山地学报. 2009(05)
[9]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J]. 隋艳.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8)
[10]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J]. 傅伯杰,吕一河,陈利顶,苏常红,姚雪玲,刘宇. 生态学报. 2008(02)
作者简介:姓名:徐亮(1991.02),性别:男,籍贯(安徽省安庆市),单位(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称,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