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人文与自然的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改造初探
2018-08-07戴晓京
【摘要】:路是人走出来的,人曾经是道路的主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今“车”成了道路的主角,“人”被挤出路外。人的活动空间变得越来越小。道路愈发显出躁动、单调,空间缺乏多样性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品位的改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城市道路也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这就要求城市道路的绿地景观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环境质量,观光条件,还要注意营造文化气氛,增添人情趣味。城市道路是城市的结构骨架,是城市活力的所在,更是人流活动最集中的场所。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原有植物;雨水花园
1.项目背景概述
演丰镇,是美兰区生态、旅游、经济和互联创业的桥头堡,而本次规划改造的漫步道正是通往这座经济重镇的必经之路。本次漫步景观道改造依托其位于美兰机场辐射圈特有地理位置条件,以及全国最大湿地公园“红树林旅游区”的独有旅游资源,确定本次设计的重心,即将这条漫步道路打造成景观大道。演丰是美兰生态打造的重要展示窗口,更是融合旅游资源致力于发展互联网经济孵化的通达之路,漫步景观道的改造将成为这些因素碰撞反应的加速剂,达成演丰作为经济、旅游、科技的最终目标。
2.场地解读
2.1区位分段及植物配置初期意向
本项目漫步到总长8.8km,通过前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斟酌讨论,前期方案阶段将改路段分为三个主题段:生态迎宾段(长4km)、多彩生活段(长3.3km)及漫步休闲段(长1.5km),而在后期的植物施工图阶段,为了植物施工图的严谨性,将该道路南北两侧绿化带分为了A-F段并分别对其进行分别编号,并结合前期方案的设计主题,将编号一一对应,以便植物配置的分段设计,其中A-B段对应生态迎宾段,C-E对应多彩生活段,F段对应漫步休闲段。
2.1.1生态迎宾段植物配置意图
由于该段连接多条高速路段,且路边有较多树形较好的海南椰子,所以该段整体植物配置采用简洁大尺度的设计手法,注重天际线的塑造,保留原有树形较高的海南椰子的同时,少量增加大规格异类冠形乔木如:细叶榄仁(宽塔型树冠)、尖叶杜英(卵形树冠)等,使整体林冠线错落有致,有章有法;另外以花叶良姜、变叶木、红背桂、花叶扶桑、金脉爵床、金边吉祥草等赏叶低矮灌木地被为下层,搭配地毯草等草坪,表现一高一低,层次分明的端庄迎宾大道,营造“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的优美景观。
2.1.2多彩生活段植物配置意图
该段现场具有较多长势好坏不一的原有植物,且种类较杂,根据植物空间及特点,进行乔灌草梳理,丰富高低层次空间关系,后期通过增种不同花期不同花色的开花主题乔木来丰富四季色彩,并以各种开花灌木如龙船花、软枝黄蝉等来进行合理搭配,使该段绿化空间序列有节奏的变化,以“花”为主,形成一片繁花大道。
2.1.3漫步休闲段植物配置意图
该段位于镇区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之间,结合两侧的居民,合理表现常绿密林,缀花草坪、林中空地等造景手法,突出闻香类植物(如海南栀子、米仔兰等),结合自然保护区特色塑造鸟语花香的幽深静谧的漫步游道。
2.2现场问题综述
在前期对现场的踏勘后,问题种种,显露无疑,现有如下:
(1)本项目在设计中分为A-F段,其中A-B段连接多条高速路段,现状高速路旁与绿化带有将近10米的高差,呈陡坡之势,绿化造景较为棘手。且该段具有较多原有品质较好树形高大的海南椰子,但绿化空间景观层次较单一,缺乏地被及灌木層,需进行适量的补植。
(2)该道路绿化在横向分段的同时,纵向又带分为南北两侧,由于前期建设过于强调车行交通功能,南侧C至F段将近25米宽的绿化带内缺乏应有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漫步道空间,且原有绿化长势较差,杂乱无章;(3)现场道路北侧C至F段有较多的长势相对良好的原有绿化,品种单一,且配置毫无章法,大乔木毫无组团性,随意零星点植的乔木使得整条现状道路绿化纵向缺乏序列感,横向层次不丰富。(图1)
3.植物深化配置设计与改造
3.1植物设计原则与策略
在踏勘现场的同时,对演丰镇当地苗木进行了调查,结合场地内原有苗木及种种问题,总结如下原则:
(1) 植物配置坚持以本土树种为主,并尽量保留现场张势良好的原有植物,兼顾外来树种,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道路景观。
(2) 场地配置上强调近、远相结合原则,塑造近景效果与远景效果。
(3) 设计遵循人车分流,合理搭配原则下做到车行、人行互不干扰,保障人车安全。
(4) 设计遵循疏密有致的原则,塑造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精光环境。
(5) 以落叶树种为主,合理搭配常绿树种。常绿乔木:落叶乔木=1:3-1:4
林上(上木)空间的塑造:通过对北面植被统筹恢复与梳理及对南侧植被的清理及配置,整体形成开合有致的绿化围合空间,能有效阻隔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更有利于生态型道路景观内部空间的营造,同时于东西端口处与各道路交叉口等重要景观节点将地面视线打开,使生态道路景观与城市空间充分沟通。林上(上木)空间的植被恢复与梳理积约占总用地面积85%。
林下(下木)空间的塑造:以适生地被草花小灌木类植物为主,形成较通透的林下空间;主步道两侧重点塑造色带景观,提升整体气氛;场地边界布置适量灌木与线性花带, 并结合地形营造活跃的步道林缘环境。林上(上木)空间的植被恢复与梳理积约占总用地面积84%,其中地被补充与调整面积约占总用地面积72%,疏林草地面积约占总用地面积12%。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小气候。(图2)
3.2高速路段(A-B段南北两侧)植物配置
本项目的重点在于绿化改造,植物配置任重而道远,其中的难点在于结合现场种种问题的同时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植物配置,以达到最初的景观效果。因此,通过上述“2.2现场问题综述”的反馈,作出以下解决方案: A段南北两侧绿化带与高速路相邻接壤,而高速路旁仅有的1米宽的绿化带对于种植而言显得极为苛刻,而一米之后的绿地则是具有10米高差近60度斜面的陡坡,陡坡的尽头则是紧贴着坡脚成排种植的海南椰子,且坡面的立地环境较为荫蔽,最终在与当地高建委的协商讨论下达成共识,为保护高速路路基,绿地两旁仅有的1米的平地绿化带无法种植乔灌木,连同一米绿化带及陡坡统一铺设较为耐荫的地毯草,不仅护坡还不会影响其生长,由于该段连接多条高速路,考虑到其交通走向,未设游步道,取而代之的措施则是在保留原有树形较好的海南椰子的基础上增加适量增加细叶懒仁(宽塔形)、尖叶杜英(卵形)、鸡冠刺桐(伞形)等不同冠形的乔木来丰富现有A段较为单一的椰林群落,从而进一步提升美化该段的林冠线。
3.3北侧路段(C-F段)原有植物的利用与配置
相对于道路C-F段南侧绿地,北侧的情况较为特殊,现状北侧原有植物的个体品质及长势良好,甲方要求保留并加以利用,但由于缺乏原有竣工图纸资料,前期则奔赴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通过现场统计得出原有植物有如下品种:银海枣、海南椰子、洋荆凤、金边百合竹、狐尾葵、鱼尾葵、海南杜英、黄金榕球、红绒球、黄心梅球、花叶三角梅球等规格大小不一的苗木品种。在对其品种及数量的采集统计后,绘制原有植物分布图,以便进行后期的植物配置设计,而设计手法主要对原有植物进行集中性组团配置,以此改进现场散乱的混种问题,同一品种或同一类树形归结到一起以片植的形式与新增设计植物结合种植并形成较为合理的植物组团,如:“红花风铃木(或国王椰子等棕榈科乔木)+原有鱼尾葵、狐尾葵+花叶美人蕉+彩霞变叶木+红龙草”等高低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组团进行配置,另外,由于北侧绿化带考虑造价成本的控制,且相对南侧较窄仅有15米宽,所以北侧暂不考虑增设游园步道。(图3)
3.4 南侧路段(C-F段)植物配置
通过前期在与规划组成员的沟通后,在道路南侧B-F段宽30米的绿化带中,贯穿整片红线范围内的绿地内,增设一条3.5米步行骑行综合道路的同时,利用该园路的走向重新塑造植物群落,以不同花色的红花风铃木(花期1-2月)、黄槐(几乎全年开花,但主要集中3-12月)、蓝花楹(花期5-6月)、凤凰木/红花楹(花期6-7月)、火焰木(花期4-9月)、美丽异木棉(花期10-12月)等赏花类乔木为主分别作为该道路南侧C-F段的沿路主题开花乔木,其中南侧F段对应上述“2.1.3漫步休闲段植物配置意图”的主题,在中层灌木及下木种增植黄兰、海南栀子、米仔兰等芳香植物,着重突出该段主题与最初设计意图相契合,以此为中心和主题再增植加配海南椰子、大王椰子等高大常绿乔木来丰富林冠线,林下则以花叶良姜、大叶龙船花、变叶木等色叶及观花地被来对植物的组团进行细化和丰富,一来通过色叶来丰富游人的下层视觉感官,二来选择与各段主题赏花乔木花期相匹配的赏花地被及灌木来丰富赏花植物,进一步提升绿化层次。以南侧D3段为例:该段以花期为10-12月的美丽异木棉(粉色花)及花期为1-2月的红花风铃木为主题树种,不间断疏密有致地植于漫步道两侧,以粉色与赤色为主要花色突出季相的变化及花期的连续性,紧随其后增加海南椰子、大王椰子、大叶杜英等常绿高杆乔木作为背景骨干群落并丰富该段的上木林冠线,中层则配置树形优美的狐尾葵、散尾葵、红车等常绿灌木与黄金香柳、花叶三角梅球、黄金榕球等落叶灌木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平衡常绿落叶之比,下层地被则以大叶龙船花、软枝黄蝉、红背桂、金脉爵床等赏花赏叶植物进一步层次提升。另外,考虑到漫步到的周边空间及游人的视线,配置原则为疏密结合,需密合的空间适量种植中层常绿灌木融入组团进行遮挡,开敞空间也非全敞开式,通过乔木+低矮地被的高低组团进行配置,通过大乔木的茎秆营造疏林灰空间,以借景的手法使游人的视线能够渗透够及道路对面北侧优美的绿化群落及林冠线,进行有章有法的配置。(图4、图5、图6)
4.雨水花園的应用
4.1雨水花园的作用及意义
在考虑美化道路,提升道路景观的同时,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还应考虑蓄积雨水,减少雨水对道路及周边坡地的冲刷等而带来的不便因素,因此,道路中的雨水花园应运而生,此项措施也是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开发建设中大力倡导的新模式,由于演丰镇长期处于热带海洋气候,常风较大,雨水较为频繁,雨水花园的应用对于此类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7)
4.2雨水花园的结构及施工工艺
雨水花园是具有储存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之一,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池内种植地被植物花灌木甚至乔木等植物的专类工程设施,是集雨水收集与净化于一体的雨水管理技术。而雨水花园的施工工艺的重点无外乎在于土壤、外形及植物配置三大要素的选定及斟酌:(1)其土壤要求具有一定的渗透率,沙土和壤土是御水花园土壤的理想土壤。(2)外形应以曲线为宜,造型以新月形、肾形、马蹄形、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为佳。(3)一个雨水花园就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植物配置应模拟自然生态群落的种植形式,充分考虑植物特性,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和种植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图8)
5.结语
道路景观工程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部分,道路景观设计应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要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司乘人员和行人的心理,通过合理的环境景观设计,使道路成为城市景观的新亮点。作为一种带状的景观,道路的区域跨度大,沿线的景观也不断变化,总的来说,道路景观包括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道路景观工程,必然会对原有的自然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我们可以将景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量减少,同时在公路建成后,形成新的外观优美,行车安全舒适的公路景观。
本次演丰镇漫步景观道的打造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公路功能的重新规划和景观再创造,而在于漫步道的加入丰富了现有道路景观层次和整体道路景观素质。以先有路后有城的规划理念来看,原有公路的存在确实为演丰的经济和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础,但随着经济旅游文化发展的要求和道路的品质、结构产生冲突,势必带来交通资源的紧张和局促,而此条漫步道景观系统的加入正是用道路空间感的营造将本来气韵单一的通路进行升级,重新焕发公路生命活力,它也势必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展示美兰演丰文化的一条重要生态通道。(图8、图9、图10)
【参考文献】:
[1]张天麟.园林树木1600种.2010
[2]屈海燕.园林种植设计.2016
[3]伍业钢.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2016
作者介绍:戴晓京,1989年生,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