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图景中的“秩序“与“人情”

2018-08-07刘娜

科教导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行动者人情秩序

刘娜

摘 要 在现代化生活中、在高度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作为社会中的行动者被符合现代化的秩序标准和固有的人情感所左右着、影响着,这种作用力即是显现着现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固有和新生的作用,又是現代性图景中感性与理性的作用。让行动者接受并遵守融入了人情味的秩序,是体现一种柔性生命力的生活图景,更是代表了现代文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现代化 秩序 人情 行动者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73

"Order" and "Human Feeling" in the Picture of Modernity

LIU Na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Party School of Qinghai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Xining, Qinghai 810001)

Abstract In modern life and in a high degree of modernization, human beings as actors in society are influenced by and influenced by modern standards of order and inherent human emotions. This kind of force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traditions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role of modernity, innateness, and new life is also the role of perceptual and rationality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Allowing actors to accept and observ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human order is a life picture that embodies a flexible vitality, and it also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Keywords modernization; order; human feeling; mover

1 现代生活中“坚固的”和“融化的”张力

生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人,被“固有的”和“新生的”事物和思想左右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克思、现代主义和现代化》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马克思的认识中,现代生活分别有一幅‘坚固的图景和一幅‘融化的图景 ,而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这种张力,是渗透、显现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坚固的”和“融化的”的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结构、组织、表现中的“坚固的”未实现现代化的内容和“融化的”现代化内容过程中的一种张力,一种相互的作用力量,人们又直面着、相互作用着这种力量。高度现代化意味着更高度的组织性和规则性,人要适应现代化、赶上现代化,要更适应高度组织化、秩序化的社会组成和结构。这样,现代性图景中的秩序和人情味便也有了“坚固的”和“融化的”张力作用显现。从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现代性,现代性是自然发展的过程。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的人、现代化的标准。理性逐渐超越感性,成为衡量现代化的标准,理性逐渐渗透和替代存在过度感情作用的内容和原则。“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性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①在理性之光的笼罩下,人们对现代社会充满了盲目的信心和崇拜之情,理性至高无上权威性的无限扩张和膨胀,使得人们产生一种臆想:即人类只要掌握理性化武器,尽可能多地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遵守自然界理性化规则,就可以改变自然界的运行法则和掌控未来。若理性是标准,理性是否能完全否定感性来衡量一切?若理性标准是全部,是否要理性秩序代替一切感性人情?是否只有完全理性化的标准和秩序才可以给人带来现代意义、实践意义和行动意义?理性不能与感性并存?是否完全对感性的批判,就如秩序和人情不能并存一样?这些都是面对现代生活的现代性应有的反思,反思符合更现代化的发展,是不是应该适应和接受一种把握了张力的现代性。

2 秩序与人情

现实生活,在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们容易听到和感受到的是“人情味淡薄”,城市发展程度越高,而越有规则是否就意味着人情味越淡?现代生活中为了规则化是不是就意味着人情味融化的图景?其实不然。映射在现实生活中,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现代化实现程度越高的区域,也是越有规则、规则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规则体现度越明显,但并不代表人情的完全消融。秩序与人情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关系,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也许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在现代化生活中,由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人情味”的表现形式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发生了变化,正是由于规则及组织制度越完备的地方和工作组织,人情味已经渗透在每一条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所以才产生了由于社会进步和发展不断修订的、完善的,为了人和组织更好生活和行动的规则,组织给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秩序行动保证,人才能有机会找到更适应自己发展的需求,人们的现代感、规则感成为我们印证现代文明性的方式。同样自己行动目的达到的同时会反作用于推动更完备的秩序、规章和制度的制定和实现,组织便会根据社会、结构以及在组织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需要修改新的行动指南和制度,这也是现代化秩序的变化,推动现代的制度变革。既然用人情温度存在其中的规则化组织行动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结构发生好的变化,那可以做到的行动支持就是默认、遵守并完善。

秩序与人情,既是规则与行动者的关联,主要也是规则在实践基础上与社会以及行动者的相关联系及体现。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物质财富的支持,社会实践活动是物质财富积累的直接手段,而社会实践又是在一定的社会规则约束和引导下进行的,人为规则的约束和引导必然导致偏颇性的主观因素存在的规则形成,在当代,规则的形成和变化构成了行动者的生存和发展的背景。行动者的生存目的以及发展通过自身的行为、关系表现出来,人的行为、关系促成了制度的规范和引导。从本质意义上讲,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我,发展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程度如何,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说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情味越容易被人们所感受的程度低,而直接决定因素是社会制度约束下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现代化的过程,是变动的过程,代表的也是每一个人的生活变动和更新,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了社会机制有能力给人们更新出一个好生活的基础,有了生产力基础更需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社会机制。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历史的发展从侧面显示了人类欲望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力,欲望若不加以文明的控制和约束,历史也不会以进步的形式表现,主体的行动形式是多元的,实现自身需求的利益是多元的,这就导致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不同程度的因资源、人情投入和产出的不同产生摩擦冲突。这就意味着在人类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感情支撑、人情已经不能完全作为推动社会正常高度现代化、人和人相处关系的支撑,这是一种蜕变,也是一种进步。从传统社会来看人类发展的推动力,人类的需求就是要满足自身利益,人类正是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逐利行为和自我倾向使人类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而人情有时的偏颇,不仅置他人利益于不顾,甚至是损害他人利益而获利。规则、秩序和制度的变化,也使得社会关系的变化,社会关系认同的变化。社会关系认同过程中,规避人情的偏颇,但又不失人情的温度,是需求,更是方向。秩序和人情的“坚固”与“融化”也引向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实现形式,对人类需求的满足、价值的实现,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提供了现代性的思考。

3 “秩序“与“人情”中的行动者

行动者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人情味融入进了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成为又制约、又推進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作为一种可用量化标准所衡量和计算的程式化框架,秩序或多或少地、直接或间接地与可适应接受的或不能适应的生活标准有关,而有些秩序会被人们无法忍受,或者说是不能完全符合行动者的行动需要。新的运行规则、新的社会形态、新的全球秩序和新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正在逐步成熟,新的行动形式需要新的秩序形式,人们的生活应该受到更新的秩序形式的约束,以往的地域封闭性、人情模式面对全新的运行机制时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我们在面对现代化的很多事情时已经是无力招架了,对于人情的消减,我们不知所措,对于理性的控制,我们有时无能为力更是无所适从,人们只能从心理和思想上接受变化,更要积极找到适应变化的路,人们必须学会在变动中发展,依靠新的秩序,产生新生的心智和更新的行动,在相互作用实践中发展。任何行动者都不能脱离社会秩序而独立存在,秩序因人而生而又比现时代的任何人都存在久远,秩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规范和制约作用;具备和适应更现代化发展的人,只能产生于秩序规范和制约作用运行良好的社会之中,特别的是在高现代化标准社会中,秩序对人类的约束和引导作用更加突出,秩序的发展并不是静态化的,而是动态化的、适应化的。新的生活现状、新的生活图景,孕生出新的生活实践形式。现代社会中一些问题,都是潜藏在秩序之中的,当各种秩序开始相应的实施,在互动中实现其相应的作用时,问题便显现,场域内的不协调源于秩序本身,任何人都生活在某一社会秩序和规范之中,不仅越来越有规则的秩序标准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伴随现代化秩序而来的限定、规范也塑造着人的活动和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人的认知,它是一种既定的力量,它由此构成人的发展的现实生活世界,通往美好现代生活的方式,秩序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美好的行动成就了美好的生活,美好的行动实践创造在具人情味的规则秩序中,有秩序、有组织、有人情的一致规则,可以真正创造和改变生活。对人情关系产生张力的秩序,引导着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赋予了人对抗一切束缚的本质规定的消融并决定着行动者的思想认知和观念,给予了人们更具鲜活的行动力。“坚固的”和“融化的”图景本也有一种平衡的关系和状态,应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平衡好秩序和人情,适应现代化中的秩序,人们怕人情的消融,其实更是怕秩序的无情、秩序的控制,秩序并不完全是控制,新的秩序有一种生命感的创造力,将人情融化在秩序中的柔性生命力。秩序出自人的发展历史,目的也是为人的行动存在,由人类“制定”,也必须经由人以及人类社会作为承载体去认识和自主“实施”,即隐带着人情味的形式出现,离开了人,离开了载体和主体,秩序也变的毫无意义。“融化的”和“坚固的”图景都是为存在找到一个方向,为行动指引一个方向,秩序为这个方向赋予一种人情力量。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6.

参考文献

[1] [美]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M].徐大建,张辑,译.2003.

[2] 汪行福.复杂现代性与思想再解放[J].学术界,2015(10).

[3] 陈宗权.中国政党政治的现代性与“中国梦”的实现[J].社会科学研究,2016(3).

[4] 郭强.高度现代性条件下知识缺失与风险叠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1).

[5] 汪行福.复杂现代性与现代社会秩序重构[J].探索与争鸣,2014(6).

猜你喜欢

行动者人情秩序
倍er好用
欠人情
秩序
心灵秩序
人情
老师来审题
“反思社会学”,还是“反身社会学”
“老炮儿”:离轨者的自我放逐
人情练达即文章
行动主义视野中的社会治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