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

2018-08-07杨文美

科教导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杨文美

摘 要 目前,大学生学术失信、网络言行失范等问题屡见不鲜且日趋严重,加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如何对大学生开展信息道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信息道德教育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 信息道德 信息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41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Ethics Educati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YANG Wenmei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dishonesty and dereliction of words and deeds on the Internet are not uncommon and increasingly serious,it is imminent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carry out the information moral education to the undergraduates and how to cultivate their good informational moral qualities have become the topics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information moral education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formation ethics; information literac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moral education

隨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被视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进步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大学生作为信息的使用者、处理者、传播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充分地享有信息资源,其成长也更多地受到了形形色色信息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接受有益信息、屏蔽不良信息,对其开展信息道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1 信息道德教育的内涵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变更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使人际交往由现实世界的直接接触变为虚拟世界的间接接触,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在网络世界中,人际交往归根到底依然是机器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道德的规范与制约,而这种规范和制约我们可以称其为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递者以及信息使用者开展各种信息活动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特殊性表现为人们在网络环境中的精神追求以及对虚拟世界的认知与评判。

信息道德教育是指以全社会所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及道德规范对人们的人格塑造、品德形成施加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的活动。其独特的适用领域在于规约人们网络上的行为,使其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旧坚守道德底线,形成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始终如一的高贵品质。[1] 信息道德教育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之一应当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 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现状及问题

2.1 大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现状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中间独生子女较多,相比于七零后八零后,他们更崇尚自由,更崇尚个性,也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作为数字时代的原著民,他们较早地接触到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新兴事物,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环境,但也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有研究对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9.5%的同学在网上抄袭过论文;有24%的同学在网上发表过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言论;有14.1%的同学在网上发表过虚假信息;有22.7%的同学“登陆过”或 “比较经常登录”色情网站;还有1.8%的同学发表过色情等粗俗信息。[2]更有甚者,诸如盗取他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大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学术失信、网络言行失范等问题屡见不鲜且有日趋严重之势,加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2.2 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现状

(1)从学校层面来看,首先,长期以来,教育的各个阶段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一直存在;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西方文化为首的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对高校的渗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给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再次,高校将思想道德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割裂开来,没有很好地融为一体。

(2)从教师层面来看,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缺乏信息道德教育相关的理念、技术和素养,不懂得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具体表现有三:教学内容滞后,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活力;教学理念保守,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3]

(3)从学生层面来看,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大学里面学好专业课就行了,轻视思政类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强,不注重自身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

3 开展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途径

3.1 将信息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高校应将信息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首先,将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贯穿始终,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次,进一步修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在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课程内容中增加信息道德教育的比重;再次,制定操作性强的考核及评价体系,将注重结果评价向注重过程评价转变。

3.2 创新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第一,高校官方网站应当弘扬主旋律,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可由思想政治教育部牵头建立相关门户网站,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低俗、暴力、不良信息彻底丧失其生存的土壤,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4]

第二,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以及管控。一方面,高校应加大投入用于相关硬件、软件的开发,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对校园网进行即时监控,对不良网站进行及时屏蔽,对大学生的上网时间进行限制;另一方面,高校网络监管部门应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进行过滤、筛选,传播有益信息,剔除不良信息,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三,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微时代,学生主要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获取、交流、分享信息,藉此,高校可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这些大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3.3 高校教师需提升自身的信息道德素养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扮演着引导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在信息时代,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线上的交流互动,甚至还能通过微课、慕课等新形式对网络上的学生进行授课。这些新兴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还是在真实的现实世界,教师都应注重自己的品行,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合一,用自己的优秀品行去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3.4 大学生要主动培养信息道德素养

信息道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即大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道德水平要自觉自发地学习信息道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信息道德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重点不是信息的使用能力,而是对信息的反思和批判能力,对大学生而言,知识、技术层面的问题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具備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在网络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让学生主动地去识别、分析、判断信息,主动地建构其信息道德知识体系,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应过分地干预,而是应扮演好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5]

参考文献

[1][2] 王渊.基于科技伦理视角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3] 黄云.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J].科技信息,2012(20).

[4] 刘彦新.论信息素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学术交流,2012(4).

[5] 马宁.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