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教师的幸福
2018-08-07劳浩勋
劳浩勋
2006 - 2017年,我连续11年带领学生参加“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以下简称“飞北”)。说到这些年来参与航模运动的感受,可用一句话来概括:航模带给我和孩子们许多快乐、许多幸福,我们共同享受着教与学中的乐趣。回顾从事航模运动11年的探索过程,我经历了跟着感觉走、抬起头张望和按自己的想法走3个阶段。
跟着感觉走
我任教的学校于1998年被命名为广州市八一希望学校。学校继承红色文化传统,致力于培养阳光自信、充满希望的学生。早在1998年,我校学生就曾获得过“飞北”全国总决赛的冠军,开启了校园科技活动的新起点。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四模一电”,尤其是其中的航空航天科普活动,先后被评为“全国航模优秀基层组织单位”、“广东省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点学校”、“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广州市陆海空模型运动先进单位”、“广州市青少年科技体育比赛贡献单位奖”、“广州市科技特色项目(航模)”、“越秀区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单位”、“越秀区科技特色项目(航模)学校”等。
我很清楚科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开发科技教育项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和体魄,提高整体素质。并入广州市八一希望学校后不久,我被分配到管理科技教育的岗位上。当时我想,既然积极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是学校的传统,何不尝试一下“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理念,探寻一条有科技特色的发展之路呢?
迄今为止,我已经以教练、领队、工作人员、裁判等身份参加了31次国家级、省市级以及区级的航模教育竞赛活动。而且非常幸运,第一次带队参加的就是2006年的“飞北”全国总决赛。赛后,我对这项诞生于1992年的航模赛事进行了总结,认为它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科技体育运动之一。而该赛事之所以会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因为它既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运动,又涉及到国防教育。航模运动的实践不仅有利于学习航模理论,对将来航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工作也有诸多裨益。有了这个认识,我决心把“飞北”赛事作为学校的特色科技活动进行推广,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最近几年,“飞北”赛项目不仅大大促进了青少年科技体育活动的开展,还衍生了航模类的分支——纸飞机教育竞赛,在丰富孩子课外生活的同时,引导他们爱科学、爱劳动,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
科技教育活动的成功,直接带动了我校德育、智育、艺术、体育等各学科的发展。学校每年都举办一次科技节,让同学们能感受科技带来的快乐,成长为科技小达人。
抬起头张望
随着“五一一”培养目标在科技教育中得到落实与体现,我也在教育实践中感受到希望与成长并存。在这个阶段,为让希望看得见,让成长看得见,我着力于总结和交流经验。
作为一名科技教师,秉持“一切为孩子健康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我一直以“学会+特长”的理念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在16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共辅导了1 207名学生获得区级以上科技类奖项。仔细研读对这些学生们的采访报道,发现他们曾多次提到我的教学风格。曾获“飞北”全国总决赛金牌的余同学说:“劳老师平时会和我们说笑、谈心或者玩耍,平易近人”。曾获“放飞梦想”全国纸飞机大赛一等奖的同学谈到:“劳老师是一位与众不同,可爱又严肃的老师,他风趣幽默,使活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我在撰写的《科技教育活动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特色建设发展学校科技教育——以广州市八一希望学校为例》等论文中,都曾提到这一点。
为了以科研促课改,近5年来我主持、参与了11个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含重点项目1个),先后在市区交流会上做了题为《放飞希望梦想 展翅成就未来》等多个航模讲座。荣誉接踵而来,像是一面面旗帜,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被选为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科技体育专委副秘书长与泛珠三角科技教育学会理事后,我有了更多对外交流的机会。因为担任科技体育教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我多次被选为越秀区科普志愿者。在广州市青年科技协会和越秀区少年宫支持下,我作为主要负责人承办了“创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校长培训班”、“追梦起航——全国航空科普文化月航空科普进校园活动”、“广州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交流暨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展(演)示活动”等,还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除了“飞北”赛,我校还有没有开展其他同类科技体育活动?答案是肯定的。通过与其他地区的科技辅导老师积极交流,我校围绕科普覆盖面大的纸飞机开发了各类新项目,并陆续引进了车模、海模等相关科普项目。2015年,我校3名学生组队参加了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海陆空模型争霸赛。当同学们发现少儿频道播出了比赛全程,别提有多兴奋了。以“飞北”赛为支点,科技体育活动无论给老师还是学生,都带来了无限可能。
按自己的想法走
在十几年的航模教师生涯中,我喜欢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航模训练、竞赛来思考和总结,然后利用所发现的创新点,完善个人的施教思想。认真研读“科教兴国”的国策以及在青少年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后,我认识到要做好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模型类科技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学习航空航天知识、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还需提高他们的逻辑分析、动手制作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造就大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为此,在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越秀区教育局综合科的支持下,我尝试开展了STEM+教育体验系列活动:选取部分“飞北”、“放飞梦想”的比赛项目作为市赛和区赛内容,并特别设计了系列评价表,首创性地将STEM+评价融入科技体育活动中。该评价系统秉承了“赛中玩、评中学”的创新理念,突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与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不只注重比赛成绩,而是综合考察学生在整个比赛活动中思维开发的情况,展示学生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以及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的体现。最终,我希望能创建出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参赛体验。
近年来,我还致力于整合广州市少年宫科技部、越秀区少年宫科技部和学校的科技教育资源,主持立项了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科技教育援助从化吕田镇合作项目》、《希望启航,共筑童夢》。项目结合广州市“百校扶百校”活动,由我带队、多单位联动,对从化吕田镇辖内5所中小学、花都花山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将城区优质科技教育资源推广辐射到边远山区。短短几年,与我校对接的吕田中学就获得了广州市航模教育竞赛优秀组织奖,花都花山学校的学生获得了区航模比赛二等奖……我也因此被评为吕田支教先进个人。
2018年,我成为新一轮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这是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和信任,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继续探索如何将教师职业理念与航模运动更好地结合,让航模运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肥沃土壤。
最后,衷心希望能与同行一起潜心航模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飞行的种子,给他们的蓝天梦插上翅膀,成为一名幸福的航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