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测”减轻学生阅读课业负担的尝试

2018-08-07苏里莉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6期

苏里莉

【摘要】教师在阅读课堂运用“三测”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有效减轻学生阅读课业的负担。“前测”设置关键项,落实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测”常用快速检测、精准检测和大数据检测的方法统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后测”通过统计布置作业量,达到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

【关键词】“三测” 阅读课业 负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116-02

在MS-EEPO有效教育的操作体系中,有一个监测工具叫“三测”,即前测、中测和后测,它是流程性评价中的主要检测指标。“前测”就是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对相关学科内容在此前的进展程度进行检测;“中测”是对本节课关键内容把握状况的检测;“后测”则是对课的后半部分以强化次数为主的统计,以及对课后作业数量的估计或部署的把控。教师运用好“三测”的监测方法调控课堂,真正落实了教学目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三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教学策略。

一、“前测”短、平、快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有一到三个关键项,关键项就是本节课主要落实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围绕关键项展开教学,教师采用“三测”进行自我监测,有助于实时监控课堂,并做好自我管理。上新课之前,教师需要快速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应有知识储备的情况,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按照备课教案授课。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这就是“前测”。当“前测”检查结果达到95%,即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时,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前测”因本节课的关键项不同而設置不同的测试内容。从知识点方面看,可以是上一节课学习过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以前的生活积累,还可以是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知识积累等;从学习能力方面看,可以对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进行检测,因为师生的学习方式相一致,就能有效快速地展开课堂。可见,前测是为了更顺利地开讲新课。

前测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是问答式,及各种形式的读、写,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拓宽思维,或是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互评等。用什么的形式进行检测,取决于本节课授课的内容以及想要达到的目标。以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为例,在教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窃读记》第二课时,笔者设计了本节课的两个关键项,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获得情感体验;二是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为了在课堂上达成这两个关键项,笔者设计了两个“前测”内容:一是本课的生字词是否掌握;另一个是能否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确定了检测内容,笔者是这样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的:课件出示有关词语让学生齐读、个别读。用多种形式的读,就可以知道学生掌握的大致情况了。检测学生对本课主要内容的了解情况,用的是随机提问学生的方法,如提问两到三个学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提问,同时让全班学生来评议,就可以检测到大致情况了。这个检测的过程时间不长,配合学习方式进行,能快速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

二、“中测”适、精、准

“前测”只是前奏,课堂教学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课堂是否做到师生互动,并在互动中产生思维碰撞,促进课堂的生成,这才是课堂的精彩所在,也是目标落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中测”进行自我检测。在实施“中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适、精、准几个问题。“适”即“中测”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适当检测,不是随便想测就测,而是看关键点适时进行,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判断,本着检测一个点是为下一个点做铺垫的思路来进行。“精”和“准”是说教师在中途的检测要精细、目标要准确,由于涉及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方法要针对问题要害,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助推课堂的有效开展。那么,中测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快速检测:举手检测法、巡堂检测法、小组统计检测法

一般来说,难度不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举手、教师巡堂、小组统计等方法进行快速检测,这样耗时短,又有助于教师迅速掌握“课情”。仍以《窃读记》一课教学为例,笔者在新授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并设计教学环节: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用“——”画出来。笔者先是提问一名学生,发现这名学生找到了一个中肯的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为了了解班级里有多少学生知道这个答案,笔者采用快速检测的方法:赞同这位同学的观点,同时也找到这句话的请举手!这样,笔者就知道了学生的认知情况,不必再来解释为什么是这一句话,而直接推进授课内容。有时候也结合教师的巡堂,大概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或是让小组快速统计数据,通过组长汇报掌握学情。

(二)精准检测:小组代表汇报检测法、组际互评检测法

一般来说,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才得出结论,这时教师就要安排学生进行互动检测。针对课堂生成的最佳时机,教师需要精准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快速准确做出反应,这样的课堂才真正体现思维张力,展现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步步落实教学目标关键项。这时的检测是通过组长汇报来考察小组的学习成果,而后通过组际互评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快速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适时点拨和引申,教师的聆听和判断就是检测的过程,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探究知识的情况,这也是精准检测带给课堂的精彩。

(三)大数据检测:互联网+智能检测法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检测,更加轻松、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只要在课前通过软件系统把需检测的题目设计好,然后讲课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用抢答器来做题,这样很快就能在教师的一体机上显示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迅速统计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对教学效果也能够了如指掌。

三、“后测”快、好、省

“快、好、省”就是在“后测”阶段快速帮助教师找出布置课外作业的量,有助于教师自我判断课堂的质量,省去或减少学生沉重的课外作业负担。在这个阶段,检测的方法也略有不同,除了使用“前测”“中测”的一些方法外,还要用上“统计”这一检测法。比如《窃读记》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为了检测这个关键项是否已达成,笔者设计了写的环节,“运用抓住心理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写完以后,笔者采用个别汇报加点评的方法,先让发言的学生讲一讲自己写的句子,然后请其他同学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笔者知道有几个同学已经掌握了;然后扩大检测范围,让写得好的同学评改其他同学写的句子,这样很快就知道大概有多少学生掌握了这一写作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迅速地回忆自己是否对关键项的强化次数达到了一定的量,这要求教师熟悉自己的上课流程,分别对应强化了哪个知识点,如果达到就可以不布置作业或少布置作业。一节课假如95%的学生掌握了关键项,教师就可以少布置课外作业,具体情况则要看各年级段的学生而定。

总之,“三测”是利用人力资源、肢体语言、板卡、表达呈现、观测等手段,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需要对关键项进行调控,布署课堂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