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教学资源的方法设计及应用研究

2018-08-07陈琼邢希周扬

科教导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微课

陈琼 邢希 周扬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已是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微课是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的诞生时基于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不断普及。知识架构体系的数字化有着快节奏高效率、多终端大众化、快捷性扁平化、平民化多形式的基本特点。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开展教学,成为新时代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微课的特点及分类,剖析微课教学资源的方法设计及应用,进一步为微课课程结构模式及增强课程互动性的方法,提升课程的合理性、趣味性和使用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微课 教学资源 方法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11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sourc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Course

CHEN Qiong[1], XING Xi[1], ZHOU Yang[2]

([1] School of Art and Creativity,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2]School of Tourism,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the informat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future and have been reforming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Micro-course is a indispensable part of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The rise of micro-courses was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ed popularity of online media. The digit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architecture system h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ast-paced, high-efficiency, multichannel, and flexibil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imperative. How to use education information to develop teaching has become a topic for scholars in recently yea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micro-course, then analyzes the design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teaching resources. The research makes a further conclusion tha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icro-curricular structure model and applies methods to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interest and usage of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micro-course; teaching resource; method design

0 前言

“微課”课程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Educause 将微课定义为“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主题的短小的教学视音频”。微课在被用作在线、混合或面对面教学的一部分时,这些简短的课程就成为学习活动的点缀,这些活动有利于增强课程主题的学习。

“微课”的概念于2011年国内首次提出,其“课程主题突出、内容短小精炼、交互性好、教育覆盖面广”等优点,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迅速传播。相较于常规课程,微课对于师生及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微课可以作为移动课题,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对难点疑点进行查漏补缺,学生自主选择性强,故进一步提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对教师而言,可以更自由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讲授,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对学科而言,能使其从繁冗、重复、机械的概念讲授、实验任务中解放,使师生更好地专注于学科发展。此外,微课也为线上教学、移动课堂学习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建设,加强教育智能化建设并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由此可见,微课的出现为未来的教育领域带来了更多新的发展空间。

1 “微课”的特点

1.1 授課时间短

微课的核心即课堂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一般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持续10~15分钟。其中还包括授课内容,课堂设计,课后测试,课程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时长,微课授课更加精简灵活。

1.2 内容精

相比较与传统课堂,微课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更加精简,通常对主题进行高度凝练,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具体问题从而得出具体结论的模式,更加符合现代教师和学生碎片化精准化学习的需求。在微课的课程设计中,着手将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细分,再就每一个模块着重突出该模块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最后再进行统一的梳理。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时长,微课的内容更加简练精确,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吸收。

1.3 资源交互性强

微课的授课时长通常为10-15分钟,从微课视频的容量上来说,一个普通的微课视频容量一般在80兆左右,高清的格式也就300兆左右。师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流畅地观看在线视频,查看教案等。同时也可以将视频下载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实现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非常适合新一代师生观摩、评教、反思和研究。

1.4 授课内容情景化

微课的授课内容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完整、思路清晰。整个微课视频的设计包括教案、教学反思、学科专家的头脑风暴等相关教学资源,构建出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教学”单元,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为便捷的、真实的碎片化学习的环境。教师通过长时间在这种便捷、真实、具体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并实现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的提升,从而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 微课的分类

(1)按照教学方法分类:讲授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2)按照教学环节分类: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巩固练习类、知识拓展类。

(3)按使用技术分类:课件(PPT)类、录屏类、白板类、录像类、快课类等。

3 微课资源的设计及应用

3.1 明确主题

微课资源设计理念应贴近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创新理念。在微课制作的选题上,选择一个适合制作微课的主题依据课程内容的热点、重点、难点等作为制作微课的主题。呈现形式和内容要适用于多媒体手段。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育传播载体,内容的制定和设计要适合贴近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往往是徒劳的,同时也会使整个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使目标受众失去学习动力。因此,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结合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进行渲染,才能制作出教学效果佳的微课资源。同时,设计微课主题时还要把握一个主旋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应力求知识点的快捷精炼,讲解过程应该清晰透彻,知识点教学要精细。在题目的选定过程中要始终紧扣“小”、“新”、“精”等特点,切实做到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提高新授课的上课效率,同时促进教师业务成长。

3.2合理的设计

微课的课程内容仅有短短的10~15分钟,需要进行精确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内容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内容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重适合教授对象、符合学生认知过程、教授内容应精炼、科学、严谨。微课教学效果针对性强,教学过程科学合理,教学策略选择正确,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正确选择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教学辅助效果好。

3.3 灵活的形式

微课课程在实际传播的过程中,相比较与传统的课堂,微课更具有灵活性。在进行微课教学资源方法设计和学习者分析过程中,微课可以关注到不同个体的差异,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要分析学习者的工作性质,根据工作性质来确定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微课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要分析目标受众的年龄,根据学习者年龄段不同,该年龄段的学习特点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确定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不同性别、心理特征、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学习者,知识架构都大有不同,所能接受的范围也不一样,学习的特点也不同,对于知识的需求也大相庭径。因此,微课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可以具体细分到学习者的性别、工作场所、学习环境,教学指向性强,精确性高,效果好。

3.4组织内容设计

微课课程内容的设计可以具体呈现人物、时间、知识架构、逻辑体系等。传统课程的课程表达形式大多是按照章节的顺序进行逐一的展开,但微课课程的设计,清晰的课程主线显得尤为关键。例如:介绍某公司实际运行的课程案例,可以通过以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元素,公司中,员工的工作场地,员工的工作内容,员工之间的交流等等细节。课程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设计一个元素的主线或复合元素的主线,但不会影响到课程结构的清晰。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正确的教学策略选择、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情境化、案例化、问题化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需求选用幽默、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呈现,正确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辅助,才能制作一节优质微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 总结

总之,微课能支持学生随时随地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具有先进微课教学资源设计理念指导的微课教学作品仍然缺乏,微课教学资源的方法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努力提升微课教学资源的质量。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适合教学对象,符合认知过程,内容精炼、科学、严谨的微课才能吸引学习者驻足观看。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网页设计基础》课程的“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Hnjg2016-4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扬,陈若愚.社交媒体广告营销策略分析——以爱问平台为例[J].出版广角,2017(23):77-79.

[2] 周扬,付娆,许文娟.海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研究[J].山西档案,2016(5):186-188.

[3] 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13.

[4] EDUCAUSE.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lectures[EB/OL]..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微课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职教学翻转课堂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微课:支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