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探索
2018-08-07谢辉连娇
谢辉 连娇
摘 要 林业高职院校是培养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阵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林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使命,是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林业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新使命。
关键词 林业高职院校 生态文明教育 新使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07
The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Forestry
XIE Hui, LIAN Jiao
(Hubei Ec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200)
Abstract The forestry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positions to train skilled talents in the industry. Develop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s the new miss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nd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promo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orestry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undertake the new miss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from aspec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al services and cultural heritage.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st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new mission
农林院校尤其是林业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具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特色资源,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上更具有自身优势,应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 新时代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1.1 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需要
1962年,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使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得以激发,成为为宣传维护生态平衡、推动环境保护的划时代经典之作。1972年,《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敲响了人类面临生态问题的警钟,提出在今后一百年内会因全球粮食问题及生态问题将会达到极限,该书也被誉为“绿色生态运动的圣经”。1987年,联合国环发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该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是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第一个国际文献。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公约》等三份文献,迈出了人类走出工业文明困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2012年巴西“里约+20”峰会明确提出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三者持续。至此,绿色经济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2015年巴黎峰会通过的《巴黎协定》要求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快速發展走到今天,正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和代价,需要来一场发展理念上的深刻革命,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革除工业文明时代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做法,必须在意识上、价值观上和行为方式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1.2 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新使命,职业院校则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弘扬生态文明的主阵地,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生态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时间生态文明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这些都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一项调查显示,在生态文明知识接受渠道方面,则显得比较单一,主要渠道依次是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而学校教育仅占32.2%。十九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对林业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成为林业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生态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客观要求
一份关于大学生生态素养的调研报告指出,当前大学生普遍呈现出生态环保知识高知晓度与低实践度并存的状态,对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等知晓度在90%以上,82%的同学在学校操场或图书馆看到过乱扔的垃圾并认为是不好的行为,但是还有43%的同学会扔垃圾或偷偷扔垃圾,通过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态意识及其生态道德素质,使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同和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 林业职业院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2.1 人才培养:营造人文生态,建立绿色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渠道,专任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除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开展课堂专题教学、校内体验教学、校外实地考察等三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时采用讨论、归纳讲授、实践活动、难点讲授,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专业课程中传授和普及生态文化知识,按照“课堂——田间——林间——车间”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思路,使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向技能型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集理论教学、实习实训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特点集中体现在“四个一体化”:第一,时间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融为一体;第二,空间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融为一体;第三,内容一体化——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融为一体;第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专业教师同时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教育教学的体验化,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有力助推。
做强做大林业生态类专业。本着“依托行业,打造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企业”的理念,以林业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针对林业行业发展和湖北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专业设置上,开设与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形成了生态特色鲜明的多门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良好体魄。从新型现代性主体意识培养、道德提升、人格塑造来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对所有专业都开设有关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公共必修课,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地渗透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其次,学校鼓励支持各种生态环保类社团建设,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积极主动地践行生态文明;学习课程后,大学生将所学的生态环保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生态文明素养。
2.2 科学研究:对接林业建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依托科技创新及服务团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重点参与了湖北省委组织的“生态支点”建设的调研工作,完成了《湖北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参与了湖北省组织的森防科技服务团,深入宜昌市等地开展有害生物防治专项科技服务;开展了“神农架大九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等20多项科考报告和规划编制工作;赴随县和京山县开展食用菌原料林优化栽培模式专项科技服务工作;组织了园林、林学、园艺等学科的多位专家多次到省教育厅“三万”活动驻点村孝昌县王店镇开展了乡村绿化技术指导工作;编制了麻城市铁门岗花卉苗木产业园的总体规划;编制了《四季花海国际花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湖北英山 中国情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了《红安县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方案》;成立了武穴市、麻城市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院士专家工作站;主持参与了《麻城市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总规划》、《麻城市林业产业发展总规划》及《麻城市树木志》的调查和编撰工作。
2.3 社会服务:输出生态服务,实现生态文明的传播与辐射
(1)开展行业培训。作为国家生态建设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开展行业培训,每年培训近5000人次。在培训项目上由技能类培训为主转向技能类、管理类培训项目并重,近两年共开发林业干部职工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湖北省森林病虫害测报技术培训、非涉林专业干部职工培訓班等培训项目20多个;在培训方式上,由学员来校培训为主,转变为上门服务,主动满足行业的培训需求。(2)开展区域培训。学校为湖北省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年均2000人次以上的培训服务,是“湖北林业人才培训基地”。(3)开展技能大赛。学校每年都举办或承办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以校级技能竞赛为基础、省级技能竞赛项目为重点、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项目参赛资格为核心,多层次推进了学校、省、国家、国际四级竞赛技能竞赛体系与机制建设,通过组织、承办或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所有专业技能竞赛全覆盖,所有学生技能竞赛全覆盖,全体专业教师技能竞赛全覆盖,学校被人社部发文表彰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其中指导教师获得突出贡献个人称号。(4)开展技术服务。学校根据“双师”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应用性科研优势的特点,积极鼓励他们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和横向课题研究,队伍的专业化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智力保障。
2.4 文化传承:构建生态校园文化,构筑文化传承的载体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有利于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
校园规划凸显出生态理念。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该校重点做好校园环境核心区域及主要楼栋的布局,进而形成教学区、文化特色区、产学结合区三大板块基本架构;利用花山余脉的地理特征,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开展了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绿化景观彰显出生态品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依山就势,把校园打造成为树木园植物园,既可以为在校生开展实习实训,又为社会公众认识树种、学习生态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文化供给展示出生态成果。利用各类设施为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提供场所外,建设了标本馆,收藏动植物标,集中展示生态文化;生态校报、生态校内广播、生态校园网等宣传阵地,拓展了生态文化建没的渠道和空间。此外,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固化(如出台学生行为六不准、教师行为六禁止),规范了师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师生良好的品质。
*通讯作者:连娇
本文是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4484号)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谢婷婷.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初探——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8).
[2] 杨帆.地方高校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探究[J].河南科技,2015(22).
[3] 林智理.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的实践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
[4] 陈洪,玄凌,林岩.农林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经济师,2017(10).
[5] 王康,何京玲.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机制创新[J].环境教育,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