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辟创意读写路径的教学策略

2018-08-07杨元娣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绘本生活

杨元娣

【摘要】小学生的写作资料藏于课本中、藏于生活、藏在绘本里,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读写资源,开辟创意读写的路径,让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

【关键词】创意读写 生活 绘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047-03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写作难、难写作”是每个语文教师都绕不开的话题。究其原因是学生怕写作,导致无话可写、无力写好,如果学生能把写作同吃饭、睡觉一样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需求,那么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难题。要让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種习惯,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寻找创意读写的路径,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写作。

一、寻找藏在课本中的资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材就是一个例子、一个范式,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习作的方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读写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续写等。

(一)句式相似处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课文中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还要及时为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指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新的表达。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清新雅致、不乏童真童趣的儿童诗,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句式一致,面对这样整齐的句式,教师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相机启发:“夏天来了,你还想变成什么,想干点什么呢?”出示句式:“我想变成(什么) ,(干什么) 。”诗意的语言在学生笔端流淌:“我想变成快乐的雨点,在江河里奔跑”“我想变成闪烁的星星,陪月亮姐姐聊天”“我想变成一只燕子,告诉花儿春天来了。”

课本中不乏类似的练笔资源,《雨点》《秋姑娘的信》《问银河》……教师利用文本中广阔的拓展空间,让学生在模仿中打开思维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超越文本去体验创作的乐趣,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

(二)内容留白处

课文中含蓄、简练处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挑选这些“空白”点,引领学生想象延伸,在丰富的画面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如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文结尾处,当凶恶的狼扑向可怜的小羊时,故事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究竟是羊入狼口,还是绝境逢生呢?学生们纷纷充满了好奇。好奇心是创造的前提,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故事发展的脉络。诸如此类的课文续写还有《会走路的树》《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此外,省略号也是教材中常见的艺术留白,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白,可谓锦上添花。教材插图资源中的图画细致入微地再现课文情境,给静止的画面增添了动感,让学生从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联想到无限的画外空间,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学生通过练习续写,将插图资源的功用无限延伸。

(三)典型段落处

小学生写作要经历一个模仿到会写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教师可以筛选教材中规范、典型的段式作为范例,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阅读这一表达方式的句段,再搭建起练笔的平台,在迁移实践中习法得法。比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第四自然段围绕第一句话“原野热闹非凡”,采用“总—分”的叙述方式,依次介绍了大豆、高粱、榛树的特点。这种典型的构段形式具有较强的可模仿性,特别是对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而言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在阅读理解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后,笔者引导学生小结作者的写法,再出示一幅“闹市图”,问道:“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学生一眼识别出图中画的是菜市场,有人说嘈杂,有人说臭气熏天,有人说品种齐全……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追问:“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发表见解,“闹市图”就慢慢“活”了起来。有了范文引路,就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学生,写起来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

二、寻找藏在生活中的资源

不少教师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感情不充沛,感觉细胞麻木,在学生的习作中看不到真实的感受,有的仅仅是一些空话、套话。艺术家罗素说:“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平时教师可以多留心,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精彩,引导学生发现美,将感受到的这份美好具体描绘出来。2018年初,扬州大雪纷飞,面对这样难得的机会,笔者停下教学和学生们一起静静地欣赏窗外的飞雪,感受雪花舞动的梦幻之美,放学后让他们走进冰天雪地里玩耍,享受冬雪带来的快乐。待学生们有了一系列体验之后,笔者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你什么时候发现下雪了?雪就一直这样下吗?你发现了什么变化?有谁盯着那一片片的雪花看了吗?在你眼里雪花是什么?有人想接住雪花吗?雪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在厚厚的雪地里,你最快乐或者难忘的是什么?……在冰雪童话世界里,学生们内在的灵魂被唤醒,这样的话题设计让学生们将切身感受转化成具体的语言,在交流分享中引发情感共鸣,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丰满了生活画面,丰富了习作语言。

生活每天都在上演新的剧本,但写的素材需要我们用心去捕捉,比如新学期换了新老师,转来新的同学,课上某位同学呕吐,还有课间活动中的某个场面等,都是学生可以捕捉的生活写作素材,教师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慢慢拥有一双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奇事、怪事、趣事等,并一一收入写作的资源库。

三、藏在绘本中的资源

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随着绘本的普及,很多教师会用绘本中的某个句式引导学生练习写话,这样的练笔局限于低年段学生的起步学习,而绘本创意读写可以从“文字”“图画”以及“两者结合所产生的故事”三个层面去挖掘,以适应不同年段学生的需求。

(一)观察图画,丰富故事情节

绘本一般是由文字和图画组成,也有无字图画书。绘本往往以图画为主体,“惜墨如金”。精妙绝伦的图画是对文字故事的补充,教师可以运用图画的张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静态的画面活动起来,写出文字未能表达的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文中寥寥数语讲述了母鸡萝丝在农场散步的情形,故事平淡无奇。但图画里有一只狐狸一直跟在母鸡后面,虎视眈眈,伺机要吃了这只母鸡,可是它偷鸡不成却处处遭罪。文字的简练与画面的丰富形成强烈对比,学生们完全被画面吸引住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他们选择其中一组场景,把狐狸当时的心理活动、动作、神情一一描绘出来。因为有了画面的烘托,学生们沉浸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入情入境,表达畅通无阻、趣味盎然。

有的绘本甚至蕴藏着另一个奇妙的故事。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疯狂星期二》《鸭子骑车记》等,这些绘本文字简洁,但图画里又有趣味十足的故事。借助图画为学生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他们定能展现出别样的写作精彩。

(二)转换角色,扩写故事情节

绘本故事一般是围绕主人公讲述故事,主角的喜怒哀乐牵动着孩子的情绪变化,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融入故事,与主人公同呼吸共患难。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角色迁移,让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一员。例如在《我要大蜥蜴》这本图画书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转换角度,扩写故事情节。

师:阿力写了三封信向妈妈说明了要养大蜥蜴的理由,说说看分别是什么理由?

生1:阿力担心史汀基的狗狗洛奇把大蜥蜴吃了,他为大蜥蜴的生命安危担忧。

生2:他告诉妈妈大蜥蜴其实很安静,也很可爱,是讨人喜欢的动物。

生3:阿力向妈妈保证不让她看见大蜥蜴,保证不打扰妈妈。

师:除了这三条理由,再仔细看看三封信,还从哪里可以看出阿力特别想要大蜥蜴。

生4:每次阿力署名都不一样。

师:阿力一连写了三封信给妈妈,说了不同的理由,也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愿望,可妈妈还是没有答应。换作你是阿力,你还会写信告诉妈妈什么样的理由要养大蜥蜴呢?

学生转换角色,切身体会阿力的渴求,借助图画书中的角色学习通过书信与人交流,学会了沟通与尊重,在一封封书信中走向作品深处,促进想象的迁移和故事情节的推进。

(三)链接生活,创编故事情节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好的图画书,首先重视的是那些能理解孩子们的世界,并用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情去绘画的图画书。”绘本中的故事贴近孩子,他们能从故事里找到自己、找到亲人,找到很多熟悉的体验。在创意读写中,由书本走向学生的生活,自然无痕,学生的表达既是在讲故事,又是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绘本《风喜欢和我玩》以一个男孩的视角观察风,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风的性格特点,绘本里的风更像一个孩子顽皮淘气,讨人厌又惹人爱。绘本里的风来到生活中,在不同地方做着不一样的游戏,表现出不一样的性情。课始,笔者采用大声讲述的方式,让学生边看图画边听故事,讲完两幅图画,再邀请学生合作讲述后面的三幅图画,引导学生说清楚“我”在干什么,风来了做什么,怎么做的?最后出示一张空白画框,启发学生们回忆:生活中你在玩什么的时候风也跑来了,风是怎么和你玩的,你们会说些什么?图画场景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唤醒生活体验。在故事讲述中,学生自身的细腻情感有了抒发的途径,他们似乎又回到和风玩耍的日子,写作成了情感的倾诉、甜美的回味。

无论课本还是生活中都蕴藏着源源不断的读写资源,只要我们教师用心探索,开辟创意读写的一条条新路径,学生将会愿意写作、乐于写作。

【参考文献】

[1]松居直.幸福的种子[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3(9)

[2]曹爱卫.玩转绘本创意读写[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10)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绘本生活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