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A的光伏MPPT变加速扰动法的研究*

2018-08-07李圣清吴文凤张煜文明瑶

电测与仪表 2018年8期
关键词:步长扰动遗传算法

李圣清,吴文凤,张煜文,明瑶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0 引言

太阳能作为最清洁能源之一,已广泛应用到生活、生产中。光伏发电因其安全、便利、清洁,而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热门的新能源产业,但因其成本高、效率低使光伏发电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各国学者都在致力于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器决定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大小。通过几十年的研究,MPPT控制策略由最初的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INC)、恒电压法(Constant Voltage Method,CV)和扰动观测法法(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P&O),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方法[1-4]。

针对传统扰动法的功耗大,易振荡的缺点,文献[5]提出了一种变步长控制方式,根据功率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步长,减小了因电压变化而造成的功率损失,但在光强变化时,无法做出快速判断。文献[6]提出了变步长弱振荡法,对扰动法进行改进,提高了精度并消除系统振荡,但两级步长降低了系统跟踪速度。近年来,智能算法在优化控制方面显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国内外许多学者将智能算法应用到MPPT中[7-9]。文献[7]提出了传统扰动法与粒子群的混合算法,将MPPT分为两步控制,第一步用定步长扰动法搜索局部最大点,第二步使用粒子群算法搜索全局最优点,粒子群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的搜索时间加快收敛速度,但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附近仍存在许多振荡。文献[9]提出了模糊逻辑、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与小信号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新型MPPT控制技术,通过遗传算法优化模糊逻辑控制器的参数来减少系统搜索时间,提高搜索精度,但在MPP附近振荡没有明显改善。为了减少MPP附近的振荡,提出了变加速扰动法,为了进一步减少搜索时间,引入GA辅助系统建立初始搜索范围。

1 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1.1 光伏电池工作原理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阵列、MPPT控制器、逆变器、电网四部分构成。光伏电池工作原理可等效为如图1所示电路[5]。

图1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图Fig.1 Equivalent circuit of photovoltaic cell

图1 中Iph为单块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ID为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Rsh为并联电阻,Rs为串联电阻,I、U分别为电路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由于光伏阵列是光伏电池串并联的组合,因此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q为电荷量,其大小是1.602 9×10-19C;K是玻尔兹曼常数,大小为1.381 9×10-23J/K;U为空载电压;EG为电池半导体材料的能量函数;n为二极管拟合系数;np、ns分别为光伏电池并、串联个数。

1.2 MPPT 原理

标准条件下(T=25℃,S=1 000 W/m2),光伏电池P-U输出特性如图2所示。其中,点M对应于MPP,记其电压为UM、功率为PM,则M点两侧的电压对应的功率均小于PM。

图2 P-U特性曲线Fig.2 P-U characteristic curve

对图2光伏P-U特性曲线进行分段分析。在AB及C-D段,输出功率P随电压U的变化比较明显(近似线性变化),在B-C区域内,功率P随U的增加而变化的趋势逐渐减小。传统扰动法采用固定步长改变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从而改变DC-DC转换器的占空比,变步长扰动法则根据光伏阵列电导变化率,选择合适的步长改变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这两种方法易在E-F区域产生振荡。与传统扰动法相比,变步长扰动法在MPP附近振荡和跟踪时间都有所减少。由于A-B和C-D段呈现“线性关系”,在该两段采用GA进行智能搜索,以便建立精确的初始搜索范围,确定搜索方向;同时采用改进变步长扰动即加速扰动法搜索B-C区域,以便缩短搜索时间、减少系统振荡。

2 MPPT控制策略的优化

2.1 步长优化

文献[10]提出的变步长扰动法的步长扰动因子更新规则如下:

式中dP、dU、dI分别为相邻时刻功率、电压及电流的变化量;ΔUref为固定的扰动电压值;Uref(k)为k时刻的参考电压值;Uref(k-1)为k-1时刻的参考电压值;De(k)为k时刻的占空比。

该方法没有充分考虑BM段和CM段之间的倾斜角度的差异,若使用同一标准扰动,CM段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段加速度扰动方法,其基于采样dU的值将扰动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dU|≤ ε 且 |dI|≤ μ

当|dU|≤ε且|dI|≤μ时,即|dP|< e0,可近似认为U(k+1)=U(k)、I(k+1)=I(k)。由于|dP|=|dU·dI|≤ε·μ是一个极小的范围,所以可认为该点为MPP。

(2)dU=0

若dU=0,即Uk=UMPP,则只需改变电流,引入步长缩放因子记为α(α=0.000 1),扰动步长记为Δl,此时扰动步长 Δl=αdI,则:

I(k+1)=I(k)+Δl=I(k)+αdI (3)

dI的符号决定了扰动方向,dI<0扰动向左进行,dI>0扰动向右进行。

(3)若dU≠0,则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当|dP/dU|<e时,如图2:EF段,此时搜索离MPP处较近,因此采用较小的加速度,使扰动缓慢向最大功率点进行,记步长缩放因子记为 β(β=0.1α ),扰动步长记为 Δl,则:

当|dP/dU|>e时,如图3:BE、FC段,该区域远离MPP,因此需增加扰动速度,记步长缩放因子记为λ ( λ =0.25α ),扰动步长记为 Δl,则:

因此整个系统的跟踪速度都在提高。

(4)扰动方向选取

若dI/dU>-I(k)/U(k),则说明U<UM,搜索在最大功率点左侧区域,因此扰动向右侧进行;

若dI/dU<-I(k)/U(k),此时U>UM,搜索已越过最大功率点,因此扰动应向反方向进行。

2.2 GA

遗传算法是一种智能仿生算法,有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收敛性好,鲁棒性高。本文中GA用于AB和CD段中建立初始搜索范围,变量S,T和U作为GA的输入,输出为占空比D。具体步骤如下:

2.2.1 初始化

首先对光伏系统进行输出采样,以实值编码的方式创建初始种群并确定种群(N)大小,将采样功率Pi作为个体i的适应度,并按照其大小进行排序求出平均适应度Fit(珔P)和最大采样功率Pmax,记Pmax为遗传搜索的初始父代。

2.2.2 遗传操作

(1)选择:选择:为避免遗传算法过早收敛,本文采用轮盘赌法对种群个体进行初步筛选,通过最佳保留策略,将当前适应度最高的个体直接复制到下一代,个体轮盘赌选择概率pi为:

(2)交叉:为提高GA搜索能力,本文采用均匀交叉方式对父代中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交叉概率Pc=0.9。

(3)变异:为保持种群多样性,引入放大因子A0,采用差分变异法,将种群中任意两个体的差分向量的结果与A0相乘加到当前t代第i个体Xi(t)上,经差分变异后的个体为:

Xi(t+1)=Xi(t)+A0(Xj(t)-Xk(t)) (8)

若外界环境变化,则采用均匀变异的方式产生初始种群。

2.2.3 终止条件

当GA达到最大迭代次数MaxT或|ΔP|<σ时,算法终止搜索。

2.3 控制系统流程图

图3 基于GA的光伏MPPT变加速扰动法流程图Fig.3 Flowchart of photovoltaic MPPT variable acceleration disturbance method based on GA

基于GA的光伏MPPT变加速型扰动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首先对光伏阵列进行输出采样产生初始种群并设定初始条件,计算出采样功率Pi(i=1,2,…,10)作为种群个体Hi的适应度,从中找出Pmax作为遗传搜索的初始值,判断遗传算法迭代次数是否达到最大,若迭代达到最大值,则改用加速扰动搜索来取代遗传搜索,否则仍采用遗传搜索。当扰动搜索连续几次功率变化接近于0,则系统搜寻到MPP。此时,判断外界环境是否发生剧变,若发生剧变则可对遗传算法进行均匀变异操作,使算法重新产生初始种群,若环境变化起伏较小,则采用保留精英策略,将上代中的精英个体替换到本次搜寻中适应度最差的个体。

3 仿真

对上述GA变加速扰动策略在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其中在Matlab中编写MPPT模块程序,设定目标函数φ(x)=2 500,种群大小N=30,MaxT=20,Pc=0.9,Pm=0.1,T=25 ℃,np=4,ns=10。

当光照强度从1 000 W/m2下降到600 W/m2再降至200 W/m2时,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的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方法下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Fig.4 Output power changes with time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图4 (a)是文献[10-12]中提出的变步长扰动法,可以看出变步长扰动法在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时,不能快速跟踪到最大功率点,且振荡较多。图4(b)是本文提出的变加速度扰动法。与图4(a)相比,图4(b)的跟踪速度显着提高,MPP附近的振荡也显着减少。图4(c)是基于GA的变加速度扰动法。与图4(b)相比图4(c)的最大功率点附近的跟踪速度和振荡均有所改善。

当S=600 W/m2,温度由15℃上升到20℃,再由20℃上升到25℃时,输出功率仿真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温度下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Fig.5 Output power changes with tim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5 (a)是变步长扰动方法,图5(b)是变加速度扰动方法,图5(c)是基于GA的可变加速扰动方法。从图5(a)和图5(b)可以看出,当温度变化时图5(a)中变步长扰动法的跟踪速度最慢,但振荡非常小,图5(b)中变加速扰动法的跟踪速度非常快,而振荡相当大,图5(c)中基于GA的变加速扰动法不仅振荡少,而且跟踪速度快。

4 结束语

在分析光伏电池模型、特性和比较各种扰动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GA的变加速扰动法.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仿真平台,由仿真结果得到以下结论:

(1)减少了系统在MPP附近的振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2)提高了系统的追踪速度;

(3)环境发生突变时,仍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快速并精确地追踪到最大功率点。

猜你喜欢

步长扰动遗传算法
Bernoulli泛函上典则酉对合的扰动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h)性质及其扰动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CSAMT一维反演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分析方法在DNA序列比较中的应用
基于遗传算法和LS-SVM的财务危机预测
小噪声扰动的二维扩散的极大似然估计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用于光伏MPPT中的模糊控制占空比扰动法
基于逐维改进的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