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学习时代

2018-08-07山西交通技师学院段钟礼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工智能技能

山西交通技师学院 段钟礼

1 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应该始于对现实情况的详细了解,笔者通过参与工信部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划的重大课题,对全国195所职业院校进行了调查和走访,笔者认为我国职业院校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定位模糊、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落后于行业发展、教学评价与管理滞后等方面。

1.1 教学定位模糊

职业教育的教学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培养”“如何培养”,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及发展。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在这3个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很多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及教师认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综合类人才”“管理类人才”“复合型人才”等,可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明确。而在“为什么要培养”这一问题上,很多职业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完善、专业技能与行业发展匹配性差等问题。调查还发现,毕业生在就业1年~2年跳槽现象严重,这说明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同时存在。在“如何培养”的问题上,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处理好学科性、应用性、职业性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应侧重于应用性和职业性,重视技术性、工具性和经济性,而现实中,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依然以学科性为主导,其结果只能是技能的缺失,这显然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

1.2 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

从调查报告来看,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以理实一体、订单教学为主,针对某一专业或某一企业培养人才,这种“专业本位教学模式”短期来看实现了小范围的精准就业,但长期来看培养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如此便会出现因能力不足而引起的间歇性失业,相反,“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则强调对学生适应市场、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通过调查和走访全国各地区的职业院校,笔者发现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教学条件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部分职业教育滞后的地区仅限于教材讲授和实训室的简单培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忽视了“学生应该如何学”。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过程中仍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缺少科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极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这一点在对学生的调查访问中体现得极为明显。

1.3 教学内容落后于行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大行业面临着新的就业方式的调整。国家人社部编制的2015版《职业分类大典》与1999版相比,新增了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职业的更替速度加快,这正是时代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反观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仍以传统的“印刷品”教材和教学实训软件为主,这些教材和教学软件更新周期较长,早已落后于行业发展。作为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局限于“三尺讲台”,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对市场变化不能及时捕捉,更不要说将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带给学生。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的指导下,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教师可利用资源不断扩大。然深究其中,职业院校教学资源仅满足于教学层面的可视化,动画、微课等新的知识呈现形式层出不穷,但缺乏与课程深层次的融合,优质课程资源和仿真模拟教学软件也未能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同时,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不高,未能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有限性和滞后性。

1.4 教学评价与管理滞后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直观而集中地体现了职业院校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然而,期末考试仍是众多职业院校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面对过于理论化的纸笔考试,职业院校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和优势无处发挥,还要再次承受分数等级的不合理评价。众所周知,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然,应试评价远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水平的考核。在走访中,笔者发现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认真负责地在讲台上忘我地投入着,而台下的学生却大多昏昏欲睡,如此尴尬的学习情境值得我们深思。在教学管理方面,大多数职业院校仍然依靠繁杂冗余的规章制度管理教师和学生,部分教师忙着应付各种考核,而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疏于研究,譬如很多教师上课期间硬性要求学生交手机,而学生只要完成出勤率、作业、考试等便可以顺利毕业。长此以往,不仅学生没有获得知识技能,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也失去了教学工作的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

2 职业教育的归本溯源

职业教育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升级,由此对人的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笔者将职业教育学习时代划分为师带徒学习时代、理实一体学习时代、模块化学习时代、信息化学习时代、人工智能学习时代等5个时代,其发展历程和典型特征如图1和图2所示。

2.1 职业教育师带徒学习时代

上世纪70年代,我国产业布局呈现一种小而全的形式,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方式主要是师带徒。由于教学条件、硬件设施有限,教师只能通过板书、课件、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无论是技能还是文化知识,都以理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师带徒学习时代以子弟学校为主,职业院校专门为某一企业培养人才,服务于小而全的经济。这种“精英式”人才培养方式以教材为本位,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对实际操作训练有所忽视,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方法技能也尚未得到重视。同时,教师数量和整体水平有限,其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行业和学生的水平,培养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受到限制。

2.2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学习时代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小而全的经济布局转化为区域化经济发展布局,师带徒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职业院校的培养范围由企业扩大到区域。由此出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典型特征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注重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区域内企业类型众多,职业院校针对于各个专业的实训室应运而生,成为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场所。同时,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绝大多数教师动手能力较弱,虽然认同教学做一体化的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有意或无意地将理论传授和实践操作分离开来,不注重方法技能的传授,在教学评价方面也很难意识到学生认知能力、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重要性,由此削弱了理实一体化的实质性功能。

图1 职业教育学习时代发展历程

图2 职业教育学习时代的典型特征

2.3 职业教育模块化学习时代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聚集于城市,亟需大量物资。由于大量的社会和行业需求,职业院校开始扩大招生,通过劳务输出型教育为社会规模化生产提供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才要求相对较低,加之人才缺口较大,职业院校大多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将岗位所需技能划分为若干技能教学模块进行讲授,利用实训软件模拟真实场景,将工作任务流程化、模式化、标准化,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快速复制。为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职业院校开始注重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职业院校一味地追求人才培养的速度和数量,忽视了培养质量,但实际上模块化教学模式不利于对学生方法技能、发散思维的培养,一旦工作环境发生技术性革新,这些人恐将面临失业的危机。

2.4 职业教育信息化学习时代

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各大产业迅速升级,市场需求和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行业裂变速度远超于职业教育思想裂变的速度,单一知识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由于职业院校的教师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感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慕课、微课、资源库等丰富的社会学习资源向大众开放,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交融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应运而生,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却难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这说明教师未能满足学生学习方法获得的需求。同时,信息化时代对知识型、创新型员工有较大的诉求,人力个性化要求有所提高,但是职业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却没有清晰的模式。

综上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由于缺乏教学方法论的系统研究,其思想和革新速度已经远远滞后于行业发展,表现在区域、学校、人群等的发展不均衡,大多数职业院校仍停留在前4个时代。当前,人工智能引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作支撑,培养适合新型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需要以新的思维和视角对职业教育进行再审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职业教育进行颠覆性的革新,打造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学习时代。

3 破题之道

2017年,人工智能被首次写进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Alphago的完胜更是加速了人们对机器、就业、教育的深度思考。职业教育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严峻的课题。笔者基于多年来教师和企业管理者的经验,构建了新时代的技能学习生态链(图3),由学生、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学习共同体,借助学习平台、智创空间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学习过程智能化,为学生持续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通过知识“白匣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最终实现终身学习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同时,企业发布项目和任务,由学习共同体合作完成,采取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方任务评价方式,实现师生双创、校企双创,促使校企深度融合。

3.1 用量子思维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需要知识的跃迁,而知识的跃迁离不开思维模式的转化。传统的职业教育基于客观、机械、精确的牛顿思维,适应于行业趋势变化慢、工作环境典型化、人才需求相对明确的时代。然而,伴随着互联网产生的新一轮技术变革,导致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断层,传统职业教育典型工作状态下的人才培养已经无法满足非典型性工作环境带来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因此我们应从量子思维的角度看待职业教育。量子思维认为事物的发展具有跳跃性、不连续性、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一方面,基于牛顿思维的职业教育的连续性、迭代化发展已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只有基于量子思维进行断代式、颠覆式、彻底化的教学革命,才能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另一方面,新技术带来了职业的产生、更替和消亡,职业本身的知识技能要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且个体的职业流动日益频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维、能力与习惯。

图3 人工智能学习时代的技能学习生态链

3.2 依托平台开展自适应学习

基于以上问题,职业教育应打造一体化、贯通式、全方位的开放学习平台,实现研究院、企业和学校的共建共享共赢,提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学习平台,应实现如下几点功能。

(1)促进资源互联互通,避免马太效应。通过资源共享,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实现职教领域教育公平。

(2)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师生双创和校企双创。校企双方各有资源优势,利用平台能够做到互动互补互融,形成学习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通过发布企业项目,在智创空间进行项目实施,达成师、生、校、企所有人员的共同发展目标。例如杭州技师学院的汽车医院,通过学生实习、教师兼职的方式共同完成企业项目,并从中发现实践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反哺教学,实现工学一体深度融合。

(3)利用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开展自适应学习。在数字化网络环境中,学生学习行为得到记录、挖掘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优势、不足及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服务,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客观全面地进行学习评价。

3.3 尊重自然规律,拥抱人工智能

纵观历史,几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动产业革命,都会在教育领域引起一场新的变革。未来互联网会无处不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会取代人类大部分的重复工作,只有拥抱新技术,才能利用新技术解决新的问题,这是人类与技术和谐共生的自然规律。在教学资源方面,可以利用VR、AR等技术重建人工智能学习时代的学习资源,让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让知识变得可视化、可交互,更接近知识的本来。在教学辅助方面,利用学习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模型构建、兴趣统计、分析评价,从而为教师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学习与技能的优化建议,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让教学变得更轻松。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实现游戏式学习,让学生如同进入异次元学习空间,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让学习变得更简单。

3.4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西方教育思想家卢梭曾提出“自然主义教育”,他认为教育应归于自然,重视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自然人”才是独立自主的,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历经200多年,我们所提倡的终身学习与自然主义教育其实是不谋而合的。通俗地讲,终身学习即是活到老学到老,细思,终身学习的前提应是热爱学习,而发自内心的热爱一定是本能的、释放天性的、具有浓厚兴趣的。让人痛心的是,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压制,职业院校学生大多已经对学习产生厌倦,因此职教改革的根本应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学习平台、有益游戏等让学生热爱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在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入深度学习,并甘愿为一件事付出持续的努力,为自身的职业生涯作出合理的规划,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即对技能的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不断升华的过程。如此便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获得了工匠精神的精髓,如果一件事能坚持1万h,就会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这也正是从平凡人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随着大数据、机器人、脑科学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互联网+”时代过渡到人工智能时代会出乎意料地加快,如何赶超新时代抢占先机,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问题。职业教育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变革时,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复杂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方法技能运用等高阶能力,在已知领域里预测未知并创造未来。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人工智能技能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劳动技能up up!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拼技能,享丰收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