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巴莱多定律”的房价过热对苏南高校毕业生择业地意愿的影响研究

2018-08-06汤宇晨王盈霏姚武宁王雨璇薛榕榕丁绪辉

商情 2018年33期

汤宇晨 王盈霏 姚武宁 王雨璇 薛榕榕 丁绪辉

【摘要】现如今,苏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高昂的房价使高校密集的苏南地区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文着重以苏南地区对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南地区毕业生的调查,了解房价对高校毕业生择业地选择的影响,从而给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巴莱多定律” 房价过热 苏南高校毕业生择业地

一、背景介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则进一步指出要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这揭示了我国房价在城市化进程和资本需求过旺下的非正常狂热现象。这种投机现象造成了企业人才外流和毕业生人才闲置并存的就业难题。这往往能反映出大学生在房价持续走高下的择业心理和顺应形势的选择。苏南作为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位的国家经济示范区,其发达的资本市场使房价走势一直居高不下;同时作为国内高校的密集区,在培养出大量人才的同时大学生择业相关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正确把握大学生在特定经济背景下的择业选择,对解决人才逆向流动,减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城市消费水平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高房价对大学生择业地的影响,是近年来伴随着资本大幅度升值而产生的微观选择。对这样的现象,不少学者在房价初显其不正常升值的时候,就做出了此种升值会带来实质面危害的相关探讨;另一方面,大学生择业的选择也一直是学者研讨的话题;此外,近年来不少新近研究是针对两者联系做出的。以上三方面内容的研究成果均构成了本次调查实际参考。

冯鼐、王洋教授在2014年提出了“以苏南为例的东部城市地价迅猛上涨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财政推动,需求拉动,以及地域经济领先地位带来优势资源流动”;余秀娣教授2016年提出“这会造成了财富分配失衡,消费水平的抑制,进而造成了企业人才外流和毕业生人才闲置并存的就业难题”;李灿认为“随着一线城市收入优势的减弱,消费劣势的逐渐显现,二三线城市人才机制的完善,迁移成本对于大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

以上研究成果体现了房价对大学生就业的强烈相关性影响。

三、理论分析

巴莱多定律又称二八定律,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于1897年,偶然问发现于对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的调查。他发现绝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入手中。同时,他还从众多的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地区与国家,这种微妙关系也一再出现,并且在数学上也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即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财富在社会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伴随着诸多研究领域的深入人们发现巴莱多定律早已不在局限于经济领域,并且适用于管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本篇文章立足于房价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大背景下巴莱多定律对苏南地区高校毕业生择业地选择的影响,探讨对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地选择时具有诸多影响的因素房价是如何占据主导地位的,找准对择业地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形成原因动机和机制。

四、研究内容

在关于“随着苏南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您对未来择业地房价水平的预测”问题中,大部分应届学生对于房价稳定持悲观态度,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特别J是他们毕业后的时间内,苏南地区房价仍会持续走高,持这一观点的人数比例高达64.1%。而认为房价已趋于平稳,未来不会有较大波动的学生比例为17.09%;另有8.55%的人已有房产,不关心房价趋势。

对于未来是否有购房打算的问题,大多数应届生认为,是否购房还将将视未来房价状况做决定,持这一观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88%;而25.64%的应届生已确定毕业后将在择业地购房;17.09%的应届生没有毕业后购房的打算,更倾向于租房。

在苏南地区应届大学生择业地选择影响因素的比例中,房价因素与物价水平占比最高,为58.97%;父母家庭影响紧随其后占比10.26%;而专业对口性及爱情因素分别占比10.26%,5.13%。由此可见,房价在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众多因素中占据首要地位,不同房价就业地域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择业地意向,大学生对此十分重视。在毕业后预算购房的前提下,问卷提出了“毕业后您可接受的房價区问范围”一题。收到的调查结果显示,45.300的大学生的理想购房价位为每平方米5000-10000元,这也是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心理诉求。选择一万至两万选项的紧随其后,占比35.9%,这个价格约为一二线城市的普通房产价格。选择两万以上的仅有4.27%,表明大学生对高房价的接受程度较低。

纵观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大部分并没有已购房产(8.55%已有房产),且因刚性需求(94.87%)对房价密切关注。理想中未来择业地选择一线城市和沿海高新发达城市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但他们的心理可接受房价却远远低于当地的平均房价,并且预计当地房价很有可能持续性上涨。

五、结论与建议

自2004年起,商品房销售价格的轮番上涨引起国人注意。在影响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的诸多因素当中,房价因素虽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却对大学生择业地的选择造成了一系列影响,由此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及工作选择。

以苏南为例的东部城市地价迅猛上涨的原因主要是财政推动,需求拉动,以及地域经济领先地位带来优势资源流动等。房价收入比过高、投机性需求过大,造成了财富分配失衡,消费水平的抑制,进而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城市化特征,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的就业岗位并不适合知识密集型大学生群体,高涌入高房价大大快于大学生就业速度。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准就业政策,推进就业制度创新。完善大学生择业的配套政策,促进就业政策系统与其他政策系统的相互协调,积极构建有利的整体性制度环境。另外,政府应房价调控。政府需对房价进行政策引导与调控,如“限购”等,严厉打击恶意哄抬房价、炒房行为。同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城市经济发展靠消费及内需带动而不是靠房价上升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