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在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公开中的运用浅述

2018-08-06孟繁衍

商情 2018年33期
关键词:政务信息机构编制门户网站

孟繁衍

【摘要】近年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就是推进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公开,同时也是提升机构编制内在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将机构编制协调配合机制健全的保障。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要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客观上就要让社会各界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更多地参与,使改革获得更大的动力以及更多的认同。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必然要求逐步公开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一定的信息载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体现出机构、编制、人员和领导职数等方面的数据,能够为某政府和各部门进行决策提供支持,能够为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依据。通过信息公开,将有效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实现智能化、精确化管理,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效能。

【关键词】信息化 机构编制 政务信息 门户网站

1 当前机构编制部门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问题

第一,信息公开的全面性不充分。当前,大部分的机构对公开内容的编制仍在机构职能、政策法规和工作动态等方面停留,虽然涉及各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办事流程,但不能详细的体现办理机构编制事项的具体环节、所需文件以及编制部门的内部运转程序。据调查,除一些少数省区外,大多数省份都没有公开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信息。第二,信息公开及时性不充分。包括“实名制”信息公开的等省份,其“实名制管理系统”也没有实现全省联网管理,数据来源普遍采用由省级编办汇总市县上传的数据包来实现,数据存在延迟现象。例如某机构编制网上公开的人员信息还是4个月以前的数据。第三,信息公开互动性不充分。目前,信息公开、透明实现得比较好,反馈、互动还有待于加强。公众在浏览机构编制信息时,无法针对具体机构或人员信息进行意见反馈或举报投诉,换句话说公开主体与受众群体之间,不能针对具体事项建立完备的申请、受理、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流程。

2 某省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现状

某省机构编制网于2009年开通,现已设置20个固定栏目,3个专题栏目,集信息服务、网上办事和公众监督于一身,初步发挥了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的阵地作用。《省机构编制公开制度》(编(2009)9号,以下简称《制度》)第五条规定“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将本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主要职责、编制、单位领导职数、经费形式和隶属关系等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政府公告公示、机构编制管理情况通报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第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将本单位的编制和实有人员、内设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等信息,通过内部网站、设立机构编制及执行情况公示栏、公示牌和公示墙等方式向单位领导及其工作人员公开。”从当前情况看,各机关事业单位结合机构编制核查,多数采取“内部上墙”的形式公开了本单位的实有人员情况,但该方式的长效性和可验证性不强。

3 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的技术实现

2009年某省开通了全省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从技术上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管理这种“大集中”模式,利用平台数据交换,统一将全省机构编制信息对社会公众开放。

首先,要有效实现反馈、互动,根据信息公开的不同受众,将其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具体在编人员和社会公众三类。按照授权方式的不同,上述三类群体可以实现不同信息内容的查询、申请、提交、跟踪和接收回复。例如,某在编人员的学历已经由本科升为硕士研究生,但公开系统显示还未更新,该人员可以在公开系统中提出申请,本单位人事部门审核无误后,通过电子编制证向本级编办提交“信息修改介绍信”,经编制部门核准,在公开系统发布最新数据。其次,设立内、外网2个公开服务器,内网公开服务器的受众群体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和具体在编人员,其访问内容为单位和人员全部信息;外网公开服务器的受众群体为社会公众,其访问内容为单位概要和人员的在编任职情况。上述功能设计有2个特点,一是通过在内、外网部署物理隔离网闸的方式实现;二是通过在内、外网之间设置中间件服务器的技术可以实现。目前这种交换方式和技术已广泛用于网上银行、医保支付等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4 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公开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政务信息公开的责任分工问题。公开政务信息前,部门职责要分工明确,包括工作标准、公开程序、监督奖惩措施、有关纪律要求,以及具体承担咨询投诉和回复处理等。其次是政务信息公开的硬件保障间题。政务信息门户网站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公务员招录等考试类网站,比较容易受到恶意攻击甚至被窃取数据。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公开也面临同样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在政务公开之前增加防火墙、入侵防护和网站防护等设备设施,以进一步提高安全等级,有效阻止门户网站遭受恶意攻击。最后是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的有机统一问题。要严格坚持“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因此,某省在門户网站公开机构编制信息时,要把握好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界限,在公开内容上,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若其中没有包含机构编制部门的办事程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管理制度、工作纪律、服务承诺等应通过政策规定加以明确。对涉密文件以及与之有关的机构编制信息要严格控制,不予公开,并履行审核备案程序。当“实名制管理系统”涉及到人员信息时,应从个人隐私权的角度予以保护,公开时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范围执行。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系统分析了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的背景、必要性和现状,对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某省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对推进某省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尤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对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省“电子政务公开系统”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张亚斌.创新管理方式,践行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公开[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208.

[2]沈洪子.我国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立法探析[D].延吉:延边大学,2009.

[3]马金祥.《党务公开条例》制定问题刍议[J].理论导刊,2016(12):41-45.

[4]纪中强.党内监督的必要性、难点与路径分析[J].岭南学刊,2017(1):53-59.

猜你喜欢

政务信息机构编制门户网站
重大疫情期间政务信息报送应突出“快、准、实”
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形成动态更新的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YouTube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