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美育教学探究
2018-08-06范宇
范宇
摘要:音乐教学过程中美育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欣赏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正确三观和真善美个性、人格的建立。那么如何做好音乐美育教学工作呢?本文中我将以高中音乐教学来具体谈谈我的经验,交流一下课堂教学的感受。
关键词:高中音乐;素质教育;美育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主要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为桥梁实现情感和的传递和表达。从音乐形式来说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个大类,声乐主要是依赖于人的发声器官,如声带配合舌鼻等进行气息的控制,发出不同节奏的声音,属于人声演唱的范畴。并且根据音域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音三种,根据演唱方式的不同分为美声、民族、通俗等三个大类。而器乐则是完全依赖于乐器进行声音的传递,根据演奏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吹奏类,如笛子、唢呐等;打击类,如锣、鼓等;弹拨类,如古琴、古筝;拉弦类,如二胡、小提琴等。而对于学校阶段的音乐教学来说,我们主要以声乐教学为主,因为相对于声乐来说,器乐涉及乐器所以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而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型学科,在教学时间上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安排,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所以太多复杂的音乐知识也不适合学生学习。
从音乐的本质来看,音乐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教学,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课本内容传输给学生既定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素养;另一方面,就是美育,相对于知识教学来说,美育包含的方面非常广泛,例如通过音乐欣赏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正确三观和真善美个性、人格的建立等等。并且在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我看来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相对于知识教学来说,美育工作似乎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音乐美育教学工作呢?本文中我将以高中音乐这门学科为例子,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来具体谈谈我的美育工作经验,交流一下课堂教学的感受,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审美思维,丰富学生审美情趣的效果。
一、利用老师自身魅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营造表面来看和实际的教学活动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能够发现,师生关系不仅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听课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更会对学生的审美思维的塑造产生影响。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因为专业素养和知识素养和学生存在差距性,所以人天生崇拜强者的心理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在乎教师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魅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首先,在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自身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来说,学生基本在身心发展方面都已经成熟,有了自己的思维和个性,所以在和教师相处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将教师当作强者崇拜,还会带有一定的挑战心理。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严谨或者经常犯错,就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信任心理,而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思维发散性的科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审美体悟,而学生在审美思维培养过程中如果走错路或者认识上出现明显偏差,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进行纠正和引导。如果教师有权威性那么学生则会信服并且认可;反之,则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甚至导致相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提高自身的权威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信服、认同。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树立平等、宽容的形象。我国的学校教育是采取班级制的教学模式,一个班级通常都是几十个学生组成,性格各异、喜好不同、思维层次也有差异,而教师作为一门科目的教授者,所面向的是班级的全体学生,所以教师要有大爱,且平等的爱每一个学生,肯定每个学生的努力。教师实践中发现,学生只是学习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教师的肯定,尤其是以音乐为例的艺术型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而教师的肯定不仅给了学生们持续想象的动力,也会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因为教师包容和平等的魅力而喜欢上教师,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音乐学科,进而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回应教师的期待而不断努力。
二、从课本内容出发,塑造学生的审美思维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课本内容是基础也是教师开展任何教学工作的凭借。所以对于高中音乐的美育工作开展来说也是如此,从课本本身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塑造学生的审美思维。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以课本内容为主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的存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于音乐相关知识的传输,以及对于音乐本身的教学,例如唱歌等,反而忽略了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所以即使是高中阶段,在音乐方面除了天赋异禀具有音乐艺术天赋的学生之外,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从音乐中感受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从课本本身设置的歌曲出发,让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存在。从课本中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结合音乐背景进行主观情感的剖析,例如《第六(悲怆)交响曲》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柴可夫斯基本人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一方面,柴可夫斯基本身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音乐家,所以他的音乐擅长描绘心理活动,细腻、优美却又真实;另一方面,《第六交响曲》创作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血腥统治时期,所以作品中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动荡不安。综合两方面音乐中体现的就是心理上的苦闷、彷徨,有一种浓浓的悲观之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作者个人风格和背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本质,进而探索音乐之美。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因为在我看来,艺术作为主观的感受和表达,那么更加需要素材和思维的累积,才能达到质变的效果。所以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针对一首歌曲给学生分析透彻,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不同的种类,例如高亢的、欢乐的、悲伤的、忧郁的等等风格的音乐带给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类型音乐的鉴赏中学会多角度的体会情感,形成立体性的审美思维。
总之,对于高中音乐这门学科,因为不受考试的限制,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相对自由,只要保證教学氛围融洽的前提下,结合课本基础内容基本能够顺利实现审美思维潜移默化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