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探
2018-08-06赵玉婵
赵玉婵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这一问题,教师常常会头疼。其实,教学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得当,才能快速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文章从情境法、讨论法、发现法这三种教学方法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效率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利用情境法、讨论法、发现法这三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利用情境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采取适合的导课有利于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增强他们的兴趣,还可调动学生思维,使他们积极进行思考,从而大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若要增强学生的课堂兴趣,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有趣”的内容,将一些有趣的内容恰当地融进课堂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因为求知欲,才会积极思考,进行创新,因此,教师在导课时,可结合课本的内容,加进一些有趣的笑话、故事等等。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蓝猫。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教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二)创设操作情境
考虑到小学生喜好活动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结合遇到的问题,来安排学生做一些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亲身操作、测量与演示,这样可加深他们對于问题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能提高分析能力,及拓展思维。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小学生通常都是在动手活动中进行思考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参与了对知识的整个分析过程,明白了探索知识的步骤。掌握了适合的学习方法,而且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还会积极的思考,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学习,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二、利用讨论法
讨论法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交流看法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它是由教师给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都讲出自己对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讨论法的本质在于经由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在交流的同时,自己运用思维来思索。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认知能力接近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易于提升热情和积极性,使思维得到活跃,有助于他们根据获取的不同见解与看法进行分析与思考。另外,运用这一方法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讲出自己对于问题的见解,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水平。这一方法的不足是:由于学生自身认知能力与学习经验方面的限制,易使讨论偏离主旨或者难以深入。因此,教师在采取讨论法时,须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慎重确定讨论的问题。首先,要使给出的问题具有讨论意义,通常来讲,讨论的问题应当与课本中比较重要的定义、原理有密切的联系。其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掌握好,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则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问题太简单,则会减弱学生探讨的积极性。二是对学生讲出的各种看法给予鼓励。学生能够对未知的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他们常常以自己的逻辑来进行分析问题,所以讲出的各种不同看法虽然与真正的答案偏离很大,但却是学生内心见解的如实体现。因此,无论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以让学生畅谈所想,在热烈的讨论中明白问题的正确答案,以及知晓错误答案究竟错在哪里。三是及时点拨。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旁耐心倾听每一名学生的发言。在同学们的发言偏离问题主旨,或者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而且在讨论过后,要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上几点对提高讨论法的运用效果有很大作用。
三、利用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将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课本内容给出相关的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对问题展开思考,进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在教学应用中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发现法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找出问题,自己去分析与思索问题,以及自己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第二,发现法注重调动学生内在的兴趣。学生内在的兴趣对于他们主动学习知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常来讲,小学生在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会迫切想知道答案,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会激发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来思索问题。基于此,教师在讲课时要从新奇感与兴趣入手,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答案,其效果要强于以往教学中所采取的外部激励法。第三,发现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为这一方法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相关学习材料、教具,及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归纳、判断,从而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是扮演间接指导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