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综艺节目主持中的社会表演和演艺表演

2018-08-06敬霁晴

魅力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综艺节目

敬霁晴

摘要:关于主持人是否应当在主持过程中运用表演技巧,是否应当借鉴演员的表演经验,一直以来都是饱受争议的话题。许多人认为,主持人是“社会角色”,以真实身份出现在受众面前,主持过程不应加入表演成分;同时,也有许多人认为,主持人不仅是一种“社会角色”,更在工作中扮演着“媒体角色”和“自我角色”。因此,如何扮演好主持人这一角色,恰如其分地将表演技巧运用到主持当中去,是当今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应当注重和学习的。

关键词:综艺节目;主持;社会表演;演艺表演

一、综艺节目主持中的社会表演

电视节目发展至今,早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新闻节目、政教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等实效性较强的类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更具娱乐性的电视综艺节目应运而生。吴郁在《实用播音学教程(第四册)》中在第六章“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开篇就有这样的表述,“文艺欣赏、消遣娱乐、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提高人们审美的趣味和水平,是广播电视传媒的重要功能之一。文艺娱乐类节目这种面向大众的精神产品,应坚定不移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肩负起提高民族素质、优化民族生存环境、陶冶民族情感、培养民族文化修养的神圣使命;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人同样肩负重大的社会责任。”①

无论电视综艺节目中综合了哪些艺术形式和不同内容,必须具备娱乐性、艺术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等四大特性,其中“娱乐性”最为突出。为了满足观众放松精神、娱乐身心的需求,综艺节目往往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将其娱乐功能发挥到极致。 “真人秀”节目甚至还会特意突出参与者们——或嘉宾、主持人,或现场观众出丑、搞怪的片段来达到节目的娱乐效果。比如浙江卫视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第三集中,演员郑恺在剧中唱歌的时候因为用力过猛不慎放屁,这一举动原本应当是有损演员形象,需被剪辑掉的“失误”,然而《奔跑吧兄弟》节目却以此为看点,将这一搞笑而真实的瞬间保留了下来,观众们也十分买账,因此对郑恺幽默接地气、没有“偶像包袱”的印象更加深刻。而郑恺也在一次采访中坦言,朋友开玩笑说他拍了许多影视剧,宣传度和知名度却不如一档综艺节目中的“无心插柳”,郑恺则表示“真人秀的宗旨就是放开了玩,首先就是要真,其次才是秀”②。郑恺的这番言论的确道出了真人秀节目的“宗旨”。客观纪实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作秀”成分,有助于制造“节目效果”,增强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二、综艺节目主持中表演的“恰切”问题

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了一门崭新的学科——“Performance Studies”,这门学科可以翻译为“表演研究”或“表演学”,但它所研究的并非狭义的“传统表演”或“舞台艺术”,而是着眼于广义的“人类表演”。1979年,时任纽约大学戏剧导演的理查·谢克纳教授成立了人类表演学系,该学科是其倡导的戏剧研究和人类学相结合的产物,“人类表演学”也因此得名。几年后,现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的孙惠柱教授进入纽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谢克纳学习人类表演学,他结合社会学的内容,并将研究重心放在现代城市,创立了“社会表演学”这个新学科。“社会表演学”将整个人类社会都当作一个大舞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当作表演。下文将从社会表演学的角度研究综艺节目主持中的表演。

(一)失去了社会表演的本质——过火的表演

提及“播音腔”,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认为是贬义词,但事实上“播音腔”并非完全代表播音创作过程中的“固定腔调”。“固定腔调”是播音技巧使用过度的表现,“以固定不变的声音形式应万变的播音内容”④。“保险调”“唱调”“主持人调”“念调”等“固定腔调”会带来诸多危害,须明确其形成原因及克服办法。

之所以“播音腔”会给观众夸张做作,不自然、不真诚的感觉,是因为这样的范式化的表演所呈现出的不是真实社会当中会出现的状态,脱离了现实生活的依托,失去社会人的定位,是只存在于演艺舞台的表演。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若出现脱离生活的过火的表演,也会引起观众不适,即使一时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或收听率,也并非长久之计。

不论是嬉笑、愤怒、感动、钦佩等各样情绪,都是建立在主持人对自己角色充分认知和对节目和观眾负责的基础上而自然生发的。主持人不能任自己的感情放任自流,莎士比亚曾借用哈姆雷特的话说:“接受你自己常识的指导”,符合“自然的常道”才能有分寸恰当的表演。合乎常理,遵循一定的角色和情境设定以及人物关系,才能“演”好一个主持人。

(二)表演能力不足——缺乏观赏性、吸引力、观众缘

表演能力不足的问题常常发生在传统主持人向新兴综艺节目主持人转型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定位判断不足,或表演能力不足导致“综艺感”“艺能感”缺失,往往会出现“综艺节目不适症”,自己主持得别扭,观众看着也尴尬。

例如《奇葩说(第三季)》中罗振宇的表现,虽然他是辩论赛的导师,但他没有抓住《奇葩说》观众的心理和观看习惯,扮演了一个“教导主任式”的导师,“说教式”的语言引得一片反对的声音。虽然他此前在自己的节目《罗辑思维》上可以侃侃而谈,运筹帷幄,但作为奇葩说导师的他却失去了有利阵地。《罗辑思维》是一个闭合式场域的节目,他可以一直自说自话,而《奇葩说》的开放式场域使得罗振宇需要面对不同的挑战和交锋,其言论常常失去说服力和还击力,给人貌似一本正经,实则无理无趣之感。

(三)主持人与其“角色”相互脱节

主持人必须配合节目的内容风格、思想主旨,而进行与之相匹配的“形象改造”和“角色塑造”。具备迅速调整状态,适应媒体节奏,配合节目内容,自如展现自我的能力。然而,主持人作为个人角色,其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和人生经历等都会给自身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形成其丰富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性格特点,如果这些特点或职业习惯与节目定位风格不符,则需要时刻警惕出现不合时宜的“本性流露”,继而造成角色错位或越位。

三、针对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演艺表演训练

(一)借助“心象说”实现主持技巧的提升

戏剧表演中有“心象说”的理论,指的是演员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形象通过想象具体呈现在自己脑海中,播音主持中则有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叫“对象感”——“主持人把节目所定位的固定受眾对象设想为具体的形象,与其在镜头前进行一对一交流,而获得一种犹如真实存在又有机反应的并贯穿始终的感觉。”⑥

两者不同的是,心象说想象的是演员自身的角色,而对象感则是依靠想象跟受众的形象进行“拟态交流”,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想象力的运用。“心象说”和“对象感”的结合,可以帮助主持人更好地进入角色,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配合录制环境、搭档和观众。表演中的动作思维可以帮助主持人解放天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情况下,迅速找到最有表现力的体态、手势和表情,做出最恰当的反应,增加综艺节目的活泼感。而不是不顾对方反应,进入“自说自话”的尴尬模式。

(二)小品练习对综艺节目主持的帮助

小品训练常常出现在演员的综合能力训练中,同样可以运用在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能力提升中。小品训练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物,而扮演人物时需要调动真情实感去体会剧中人物的心理,对情节发展和台词交流带来的刺激做出反应,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生活情趣,并通过自己的表现将其传达给观众。在演对手戏时,要集中注意力进行倾听和判断,还要当众运用肢体语言完成表演,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镜头和话筒前状态的积极调动、语言和副语言的使用都得到了锻炼,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还可以积累表演素材、生活气息,培养幽默感,以及与搭档的默契度。

小品表演不仅可以培养主持能力,还可直接作为演艺表演穿插在综艺节目中,作为单独的环节。将小品作为情景再现式的开场引入主题,主持人可以化身演员演出,丰富节目形式,增添节目内容的趣味性。

(四)游戏感的培养

表演应该是充满欢乐即愉悦享受的创造活动,而游戏也是综艺节目中常常出现的内容。综艺节目主持人们可以在节目之外多积累游戏素材,一起配合玩游戏,增进感情和默契度,继而在节目中得心应手。当主持人真的进入到游戏场中,才能切身感受并传递快乐。艺术的起源是游戏,艺术与游戏之间存在这天然的联系。学习表演时,树立“表演即游戏”的观念有助于我们释放天性,轻松自如地进入创作状态,如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孩子一般尽情投入玩耍,而这种有利于演员自由发挥的状态就是“游戏感”。

对于综艺节目主持人来说,游戏感的代入更有利于其提升节目的互动性和娱乐性,主持人不再是隔着电视屏幕或者只存在于舞台之上的明星。主持人自带游戏感,也会让观众有更多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感觉,仿佛与主持人一起参与了节目。正如歌手唱歌如果过分注重技巧或唱功不佳,总会让听歌的人无法全情投入其中,有看歌手炫技或担心其发挥失常的心理负担,影响了受众欣赏作品时的心情。而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若能在节目之外增加游戏感的练习,也能帮助观众加入主持人“玩”的行列,发自内心地笑。

结语:

主持人作为一种媒体职业,有其特殊的职业属性,“社会表演”和“演艺表演”虽然属于不同的表演概念,但二者的研究和运用都对主持人在生活中、舞台上,塑造出符合其节目定位和观众审美的角色有所帮助,也对主持人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

综艺节目的类型日渐丰富,形式更加自由,主持人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也随之产生相应变化,主持人有责任由表及里地培养自己,以期达到理想化的状态。观众更加期待主持人的即兴表演,在结合脚本、符合节目定位的前提下,主持人可适当进行“个性化”的表演,与幕后的编导团队合作并加入展现自身独特魅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罗莉主编 《实用播音学教程(第四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256页

[2]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24858162264541404.html?fr=ala&word;=%E9%83%91%E6%81%BA%20%E6%94%BE%E5%B1%81

[3]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页

[4]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362页

[5]罗伯特·蒂勒尔 电视新闻的采制方法[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6]吴洪林《主持艺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第326页

猜你喜欢

综艺节目
舞台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境外电视综艺节目的引进与本土化创新
关于我国模式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的研究与思考
主持人在当下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转变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
综艺节目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