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8-08-06孙艺桓

魅力中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生态文化少数民族

孙艺桓

摘要: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因为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物产资源,所以贵州的文化生态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贵州省的成功转型,得益于其善加运用并合理开发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持续打造生态文化特色符号。

关键词: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善加应用;活态传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层面的销费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贵州省将自身文化生态多样性的特点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出了当地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西江千户苗寨、青岩古镇、荔波小七孔等景区。其中,贵州省的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民族文化浓厚,极富特色的古老村寨,也是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在西江千户苗寨有很多传统文化或者技艺是依靠口传心授和师徒传授传承下来的,然而,现在苗寨里的很多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西江千户苗寨的许多传统技艺的传承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因此对西江千户苗寨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刻不容缓的。

一、西江千户苗寨的文化传承现状

西江千户苗寨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民俗节庆和传统技艺上。传统习俗的节庆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一种认同感,西江千户苗寨素有“天下第一大苗寨”之称,其独特的民俗节庆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

(一)苗族古歌技艺传承处境艰难。

“苗族古歌”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在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的演唱者大都是寨中的老人,因为苗族没有自己的独立文字,“苗族古歌”的传承只能靠历代人口耳相传,所以传统技艺的传承十分艰难。同样,在西江千户苗寨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蜡染技艺也面临着传承困难的尴尬处境。

(二)手工蜡染技艺传承无法择优而授。

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蜡染手工艺制品被当作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而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和追求经济收益,很多粗劣的蜡染制品开始涌现,这对技艺的有序传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苗族蜡染技艺亟待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西江千户苗寨的传统技艺除了蜡染技艺,还有银饰锻造技艺,这种技艺一般是在家庭内部传承,无法择优而授,原有艺人多已年老,真正能继承银饰锻造这一精湛工艺的并不多。

这些传统工艺正在渐渐消失,面临着无人欣赏,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对于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已刻不容缓。

二、非遗传承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一)坚持“活态传承”的发展模式。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苗族最大的集聚村落,一直以来承载着传承苗族文化的使命。2008年6月7日,苗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是贵州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自己传统而隆重的节日——苗年。苗族人过苗年,就如同汉族人过春节一样,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丰富多彩民俗活动,如杀年猪、打糍粑、祭祖等,苗族的部分地区还举行斗牛、斗鸟、赛歌等活动。苗年并不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广为人知,却体现出了苗族人民生活常态化。

在苗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开发展现出独特的经营模式,苗族人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例如:千户苗寨非遗工艺店、芦笙制作体验中心、苗绣文化保护基地等,苗族人注重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不仅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保护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为活态遗产,强调文化遗产在历史进程中一直延续,未曾间断,且现在仍处于传承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传承人,有着“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说法,故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动态的遗产。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下,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已经开始动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

活态的传承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人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保护,只关注活动本身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民间艺人作为这个主体的其中一部分人群,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要知道,与节日仪式有关的观念、知识、技术、技巧等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很可能就会随着老艺人、老工匠的离世而消失殆尽。我们急需保护好这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并通过他们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三、善加应用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符号

“中国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实在太丰富了,这就面临着一个我们如何去善加应用、如何好好开发这些资源的问题。”贵州省在用西江千户苗寨自身特色打造文化“符号”,在旅游发展上,重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传统建筑的善加应用。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民族文化浓厚,极富特色的古老村寨,是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苗族的先人们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的考虑,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挡风遮雨和关风蓄气之用,所以这里的原始建筑景观和人文风貌都成为了最吸引游客的地方。现在保留下来的西江千户苗寨就是苗族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居住形态的集中展现,也展现出苗族人生活自然化的一种追求。

(二)传统节日的特色打造。

在西江千户苗寨每天都有充满当地苗族特色文化的民族歌舞节目,表演者都是当地的百姓;如苗族飞歌,原生态歌舞,传统芦笙舞以及美丽西江歌舞晚会等,极具当地文化特色的歌舞节目,给觀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在向观众传递着苗族的人文风情,让人们更加了解苗族的传统文化。良好的文化传统也需要与时俱进,当地民众还在苗寨里开设了和苗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农家乐、主题餐厅、工艺品店、特色酒吧等游客服务场所,使当地民族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播。

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近年来通过打造自身特色旅游品牌,使当地的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经济不断扩收。据统计,西江千户苗寨为当地人们的增收在逐年增加,旅游的“吃、住、行、娱、购、游”六要素在这里得到有效的结合和效益最大化,景区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民族风情+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当地政府为发掘和保护苗族传承文化,在景区内建立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苗族博物馆,很好的保护了当地的传统习俗、民族节日、特色服饰和文物等,传承和推广了苗族传统文化,也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勇.贵州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综论[A].贵州省民族研究所,2007.

[2]金光.艺术与社会[M].云南戏剧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生态文化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