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8-06刘静

魅力中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下功夫课标习惯

刘静

一、新课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

新课程中老师普遍反映学生的计算速度慢,在听课调研中,发现有些中高年级的学生乘法口诀还不熟练,《大纲》中对计算的要求分三个层次:熟练、较熟练、会。新《课程标准》对计算的要求是熟练、正确、会。虽然没有速度上的要求,但速度太慢是达不到熟练的。

二、部分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

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过程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难以达成。特别是课前研读了课标,吃透了教材,根据学情,制定了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了教学方法,编写了教案,选择(或制作)了教具(包括课件)等方面做得不够好,上课时难以做到胸有成竹,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

现在的教材许多题目非常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六年级有一道试题,:某校六年级有190名师生外出参加夏令营活动,运输公司有两种车辆可供选择:一是限坐40人的大客车,每人票价5元,如满坐票价可按原价的80%;二是限坐15人的面包车,每人票价6元,如满坐票价可按原价的75%。请你根据这两条信息为六年级师生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算出总租金(写出计算过程)。有些学生不能综合处理呈现的信息,有些学生分别算出了两种车辆的实际价格,认为第二种车辆省钱,没有把两种车辆综合起来设计最佳租车方案,不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些题目从二年级就有了,可是我们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特别弱,所以这些题目错误高,影响了数学成绩。

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够。

从试卷中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书写零乱、计算粗心、不按要求答题、操作不规范、应用题不写单位和答语,缺乏慎重思考、独立分析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督。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学业状况参差不齐,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中后进生比例偏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学习,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课标是方向,教材是基础,学生是根本,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做到脑中有书,心中有生。因为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是教师自由驾驭课堂的基础,对学生的了解是决定教学方法的关键,曾经有一位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情大于天”,课标中也指出:“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研究学生、激励学生是教师永远的工作”,只有这样步步扎实到位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情,在“学法引导”上下功夫。

课标中要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数学,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落实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为什么呢?因为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跟学生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只有在他们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又能解决,又能上手,但解决似乎又有困难,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意义的,最有效的,最有价值的,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什么叫最近發展区、什么叫跳一跳够得着,实际上都是在做这件事情,都是在试图把数学跟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背景建立一些联系,让学生一看这件事挺熟悉的,似乎并不难,但是用原来的方法又解决不了,这时新方法就要产生,新知识就要出现,怎么办?大家共同去探讨。真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是最有深度的。这也是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原因。

(三)精心设计,在“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数学是抽象学科,抽象又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根源,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性,这是一对矛盾,加之新教材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较高,课时任务繁重,探索、操作的问题较多又抽象,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首先要优化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数学实验、数学制作等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使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在动中感知、动中感悟、动中创造。更重要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静为动,化难为易,架起直观发展与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特别是概念教学更具有抽象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感知表象,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四)深思熟虑,在“优化教法”上下功夫。

我认为在使用教材和选择教法上要做到三个优化:一是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是优化练习设计。 三是优化计算方法。

(五)加强反思,在“自我反省”上下功夫。

教师不但要备好课、上好课,还要有不断反思的精神和意识,没有反思,人是不可能获得体质上进步的。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成功的做法,二是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并认真分析原因之后,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还要把对当堂反思中得到的启示,延伸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考试后也要进行反思,比如单元测试、月考、抽考等,面对学生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试卷情况进行正确评价,要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进一步明确教学检测的导教、导学的作用,并在不断的反思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升。

(六)持之一恒,在“养成习惯”上下功夫。

播种习惯,收获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的基本素养,新课标中提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和态度,良好的习惯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学习环节中。数学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课堂上培养学生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和学生发言,积极思考,课标中指出思维能力提高和培养的基础是语言,所以引导学生说算理、说顺序、说思路、说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有读题、审题要细心,认真作业从写好每一个数字、 点好每一个小数点开始,画图要规范,计算要仔细,老师首先要从整洁、工正的板书做起,学生的模访能力是非常强的。

只有思维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才表现出必须要边做边说。只有达到有内容可说的时候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形成思维与语言发展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下功夫课标习惯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习惯
最简单的字最难写
上课好习惯
从“三有青年”到六个“下功夫”谈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
好习惯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半裙时代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