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分析
2018-08-06李姗蔚
摘要:上古时代,我国已有较完备的礼仪文明。然而,当今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尽如人意。重新认识我国古代的礼仪文明,分析其当代价值,对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第一部分对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内涵,第二部分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内涵;当代价值
“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一直被统治者作为“正统”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仍然存在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礼仪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一、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内涵研究
(一)“礼”的起源。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反映,分析一个字的字源,往往可以了解它产生的渊源。“礼”字是“禮”的简化字。“禮”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的解释是:“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由此可知,“礼”的产生与祭祀密切相关。具体来说,礼的产生主要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社會从野蛮走向文明需要“礼”。人类经过漫长的经验总结,才发现近亲结婚的危害,而且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混乱的婚姻关系带来的混乱的伦理关系,往往使人崩溃。《俄狄浦斯王》就描写了混乱的婚姻对个人世界的坐标系的毁坏,使种种社会危机的爆发。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安提格涅注定长期面对父亲带来的“孽债”:“你们能参加什么社会生活,能参加什么节日典礼呢?等你们到了结婚年龄,孩儿们,有谁来冒挨骂的危险呢?什么耻辱你们少得了呢?显然你们命中注定不结婚,不生育,憔悴而死。”这种境地足以毁灭人类,因而需要“礼”去规范人类的行为。
第二,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礼”的产生。周公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纲领即“礼乐制度”。礼从此成为全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礼乐崩坏,原先的礼仪文化丧失了内在精神,仅仅剩下繁复的仪式。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经过孔子的提倡和荀子的发挥,礼形成了一个博大的体系,不仅包括政治制度,而且包括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礼”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二)“礼”的功能。
首先,礼仪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礼作为一种品格,反映士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如果人人能有理想人格,那么社会矛盾自然会减少。第二,礼仪是表达尊敬的方式。古人重视渲染庄严的氛围,其目的就是要让人懂得尊敬。尊敬,就是—种谦虚的品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既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要求,也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第三,礼仪是维护社会诚信的方式。礼仪如枷锁限制人们的行动,让人们不敢肆意妄为,做任何事都需要慎重考虑自己的位置。人就好比是机器上的齿轮,每走一步都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信守承诺。
(三)“礼”的特点。
古代的法制离不开礼制,因而,从礼法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礼依赖自觉而实施、依据风俗而规定、惩戒力度小的特点。
法与礼的联系紧密,“礼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即,礼是法的总纲,而法是礼的派生,是从礼分化出去的。 “法源于礼”,但和礼仪相比,法律更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严厉性。法律是被强制执行的,而礼主要靠自觉。法律有明确的条文,而礼与社会风俗相融合,没有明确的规定。触犯法律的代价极大,而触犯礼仪更多的是“隐形的损失”。
二、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当代价值
具有生命力的先进文化,才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文化。明辨臧否,在批判中继承,才是对待传统礼仪文明的正确态度。本文将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价值进行分析。
(一)政治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具有政治上的借鉴价值。礼,是中国古代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礼,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上至宫廷下至宗族祠堂,从乡村私塾的经典阅读到民间精英示范,无处没有“礼”的存在。它全面规范着社会关系,即便在今天,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启发意义。
社会的进步使森严的社会等级日渐瓦解。但人与人之间辈分、主次、职业、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就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不妨学习中国古代的礼制,在社会生活渗透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公民,提高公民素质。这有利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化解社会矛盾冲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经济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传统礼仪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元素,文化产品中许多地方都能寻觅到礼仪文化的踪迹,如: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古装礼器等体现礼仪的物品;各种古代礼服、礼器的挖掘、研究、展出、保护;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中的首饰、礼仪服饰;印刷包装、乐器制造、焰火生产等,都与礼仪文化有关。因而,礼仪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善加利用,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更重视文化产品的品质。在挖掘礼仪文化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做好市场定位,重视质量,使国际友人也能够慕名而来,使传统礼仪文明“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竞争力。这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文化上,提振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礼仪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符号。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传统礼仪文化体系完备,内涵丰富,是宝贵的文化资源。礼仪文化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部分,历来受统治者重视,并且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民间教育中,它又以生动的形式得到百姓的广泛认同,是团结中国人民的重要纽带。因而,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与象征,是我国的文化符号,理应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应当采用更有感染力、更生动活泼的方式,阐发精深的礼仪文明,使其更易理解、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公民文化素质。最终实现我国精神层面现代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礼仪文明需要我们在批判中继承和发扬,它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政治层面,它为我们提供借鉴,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经济层面,可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化上有利于提振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向奎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古希腊] 索福克勒斯《奥狄浦斯王》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彭林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中华书局,2004年版。
作者简介:李姗蔚(1999年12月15日—),女,民族:汉,籍贯:河南商丘夏邑,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