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
2018-08-06冉津宇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成果的提出和形成坚持了实践需要与理论形成、一脉相承与创新应用辩证统一的原则。党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继承性与创新性、实践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人民性等特征,其中最核心的特征在于坚持理论创新的实践性与时代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时代性
回顾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经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向强起来迈进的发展历程,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追根溯源仍在于党坚持理论创新,在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中敢于突破旧理念的束缚和制约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变化提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形成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的理论成果。体现了党在推动理论创新中坚持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代性特征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发展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辩证原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坚持理论与具体的事实、时代背景及中国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并在解决具体问题、矛盾和冲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形成新的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此时的中国早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国家四分五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人民痛苦不堪,整个民族仍在黑暗与困苦中摸索,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各位仁人志士的共同期许,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定时代背景。在中国革命急需先进、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坚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具体事实为根据,坚决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认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更是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注重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解决中国问题,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形成新的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问题。在革命实际中毛泽东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纲领以及指导革命的政策、策略、方针。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更是提出了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时代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静止不变的“死理论”,而是发展着的“活理论”,会随着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新的理论,解决新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与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此时中国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是生产力极度落后、人民生活极度贫穷,因此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解决温饱问题是以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面临的主要时代性任务和社会难题。面对国民僵化顽固的旧思想和贫困不堪的社会现实,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在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原则始终贯穿于邓小平的策略、方针和政策中。他提出和阐明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特定时代背景。这一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果,但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发展的不平衡、不可持续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胡锦涛大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性课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习近平立足于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于我国国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新动态,审时度势的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认真调研和分析我国社会基本情况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我国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新理论。总之习近平紧紧的把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国际格局的调整变化,围绕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任务进行战略谋划,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
综上所得,党在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不断根据现实需要和发展状况的变化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来源和方向指導。党的理论成果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实践原则;坚持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创新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更是立足于中国发展的社会实际及其实践需要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与各种错误理论作斗争的必然结果。既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为出发点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又体现了党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特点,既要坚持做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又要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原则,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初心,以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理论创新。
作者简介:冉津宇(1996—),男,土家,重庆酉阳人,硕士在读,西华师范大学637000,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522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