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政治思想走向
2018-08-06曲建林
摘要:新时期中国的政治思想将始终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不动摇,不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中国在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将更加重视教育,更加重视文化自信的建设和弘扬,做好新时代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全面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此外,新时期的中国在政治思想上将更加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断践行24字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序言
中国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即将要到来,截止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带领下,中国正在朝着繁荣富强的中国梦而努力进发。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代,我国的思想政治走向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
一、始终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政治思想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中国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具体实践证明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毫不动摇的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几十年来,中国从半殖民地走向独立自主,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贯穿于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历史证明中国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也决定了中国在未来的新时期中,也将始终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国将结合中国不断发展的新国情,新特点,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强化对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充分调动人们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将思想政治科学理论的学习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完善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用科学的发展观和理论系统来指导日常生活实践,解决国家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指导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
中国在新时期中,政治思想将始终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用这一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在过去将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历了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大事,中国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了繁荣富強,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摸索中逐步前进,中国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也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和问题。
二、更加重视教育 弘扬文化自信
在新时期中国的思想政治走向中,中国将更加重视教育,不断弘扬中国的文化自信,坚持道路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道路不动摇。如何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更加重视教育是必然的出路。所以以习近平为首的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祖国的教育工作。习近平强调:教育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水平,往往由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来决定。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也高,说明国民的综合素质也越高,国民的文化水平也越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越强,发展潜力也越大。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中国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在我国未来的政治思想中,将越发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不止一次的强调,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这和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独特性,同时中国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国情。我们国家的国情要求中国不能够照抄照搬外国的教育发展经验,我国的教育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扎扎实实的做好中国特色高校,做好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有德行,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一流人才,是我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另外,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有着自己的独特发展背景和文化,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树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认识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引导全国人民要树立体制自信,不要盲目崇拜,做好中国优秀文化思想的传播者,守护者。所以说在新时期中国的政治思想发展中,我国将更加重视教育,更加重视文化自信的弘扬。
三、更加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报告中提出的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特色社会主义面貌的一种期待性描绘。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凝练,并且操作性很强的将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概括了出来,是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方向。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国家努力的方向提出了新标准和新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社会层面的状态和面貌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对社会个人提出的新要求和标准。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彻底践行,那么就能够全面提升国家的整体形象,提升全民的幸福指数。核心价值观是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和要求融接为一体,是时代发展的精神产物,也是中国持续发展,稳定繁荣的一个重要保障。24字核心价值观,也是彰显一个国家文明、提升中国经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通过实践充分证明了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实现的道路上,发挥着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关键性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持续朝着“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将为了实现伟大的复兴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在新时期的中国,政治思想的内涵将更加丰富,更加符合新中国新时期的新特点。
参考文献:
[1]谢玉进,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1):92-98
[2]莫春菊.走向公共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江苏高教,2014(02):131-132
[3]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问题与走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11-14
[4]崔广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问题与走向[J].教育现代化,2017,4(14):217-218
[5]边慧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深入[J].中国高等教育,2017(17):37-40
作者简介:曲建林,男,1969年7月,河北省,本科,政工师,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乌尔其汉林业局五十九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