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政治风险防范与应对
2018-08-06刘自卫
摘要:“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政局不稳,矛盾突出,中国企业在这些地区开展投资面临着更高的政治风险,比如战争动乱、恐怖袭击等方面。中国政府和“走出去”企业应该各司其职,从政策法规、日常防控、善后处理等方面主动作为,来减少政治因素带来的投资风险。
关键词:“一带一路”;政治风险;防范应对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向世界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四年多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倡议合作中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以此为契机,中国企业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开展境外经营,“走出去”战略迎来了新机遇。然而,“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倡议与主张,涉及到世界格局的重新调整和话语权的再分配,引起了一些国家的不满和恐慌。因此,相对其他区域和国家来讲,“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政治风险。如何有效规避和应对政治风险,保障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利益,是中国政府和“走出去”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风险特征
“一带一路”沿线共包含66个国家,除波兰、捷克等12个东欧国家是发达经济体以外,其他54个国家均属于发展中或转型中经济体。从区域来看,中东欧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好,社会比较稳定,较少出现地缘政治问题,整体政治风险较低。西亚地区国家较多,各国环境差异较大,比如阿联酋、以色列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较强,财政和金融系统健全,投资风险较低,而伊朗、伊拉克等地区,常年动乱不断,社会不稳定,经济基础较弱,投资风险较高。獨联体和中亚地区的投资环境相对较差,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风险、偿债能力较差,政治风险加大。然而,就目前而言,中资企业“走出去”还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政治风险往往高于发达国家。
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多数国家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稳定性差;部分国家地缘政治复杂,政权更迭频繁,相关政策容易遭遇洗改,对于外国公司的态度往往随着政府的更迭而发生变化;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的立场、态度、战略认知存在偏差,有的甚至依然存有偏见;更为关键的是,目前世界主要大国对“一带一路”缺乏广泛共识,甚至心存疑虑。由于 “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区域,地缘位置重要,发展潜力大,部分传统大国甚至因此而加大在沿线地区的军力部署。
二、“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面临政治风险的表现
政治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结合中国企业近年来的经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战争动乱风险。所在国与别国发生战争,或者内部政权争夺、民族纠纷、宗教矛盾等因素而引发战争和动乱,而给我方投资行为带来风险和威胁。在中东和北非地区,长期以来因为宗教矛盾、民族矛盾、领土纠纷、资源争夺等原因战火不断,投资环境恶化,原本执行的项目可能会取消推迟甚至取消,给投资人造成巨额损失。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给中国企业造成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复工和索赔工作目前还都遥遥无期。
(二)恐怖袭击风险。主要是指恐怖分子在东道国进行恐怖活动给企业投资带来的风险。“伊斯兰国”在中东站场受重挫后向世界各地转移力量,与当地恐怖势力融合,危害加深;东南亚恐怖势力内外勾结,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巴基斯坦、阿富汗恐怖活动保持高频率和强烈度。此外,近年来,部分恐怖分子也开始针对中资机构和人员进行恐怖活动,直接威胁我方人员和资产的安全。比如,2004年阿富汗中铁11名工人遇袭身亡,2015年11月中铁建三名员工在马里洽谈项目期间遇袭身亡,2018年2月中远海运集运巴基斯坦分公司总经理卡拉奇遇袭身亡。
(三)政权更迭风险。“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多处于政治转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阶段,政局复杂,民族宗教矛盾多发,政治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换届大选、政权更迭以后,新官不理旧账,打破了上届政府政策的连续性,或者认为外国投资企业存在明显或潜在的不利于本国的行为,在政策上有意作出调整,导致投资利益受损。比如:近年来泰国政权的反复更迭,导致多个中泰合作项目被搁浅。
(四)外交风险。两国政治出现纷争时,经济措施会成为双方对垒的必要手段,而跨国公司往往会首当其冲,成为主要的攻击目标。比如,由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政治矛盾,印度政府对于中国企业采取了较为严厉的限制措施,2009年,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便遭到印度官方的封杀,政府相关部门禁止各运营商采购中兴与华为两家中国公司的通信设备。
(五)大国博弈风险。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很多国家的警觉和防备。中国与英美、日本、印度等大国之间的博弈在一些特定区域和国家更为加剧,小国家往往会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或者保持中立。中国企业在与外国企业进行竞争的背后,往往牵扯到两个国家的博弈。比如,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企业争夺能源、铁路、港口等大项目;印度基于地缘战略考虑,阻扰南亚国家和部分非洲国家同中国企业合作。
(六)政府干预风险。所在国政府非正常地使用本国政策、法律,甚至行政手段干预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给企业境外投资带来的风险。由于“中国威胁论”,“经济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等原因,一些外国政府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企业,给原本正常的境外投资活动带来阻力。
三、“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政治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从根本上讲,企业作为经营活动主体,是应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责任主体。同时,“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国家倡议并付诸实施,中国企业的境外资产也是国家利益,因此,维护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利益是中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政府和企业应该各司其职,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和应对政治风险。
(一)政府层面
1.加强国家层面的政策沟通。外交部、商务部以及驻外使馆等主要涉外工作部门要加大经济外交力度,充分发挥磋商机制作用,推动投资保护、司法协助、领事保护、社会保险等政府间双边、多边协定的签订,营造良好的对外投资保护环境。
2.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支撑。协调驻外机构、涉外企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专业研究机构等各方力量,加强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风险的研究,搭建政治风险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及时、准确、专业、权威的决策信息。针对中国企业的海外资产利益保护问题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责分工,形成畅通的高层沟通协调机制。
3.提高国家处置海外风险能力。中国企业海外利益受到侵害后,政府部门应加强高层次的协调沟通,采用外交、军事、经济等手段全方位保护中国企业的海外资产和公民安全。加强与友好国家的军事合作,一旦所在国生乱,军事硬实力可以成为护航海外安全的利剑。
4.提升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主动发声,向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倡导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方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民间沟通,加强与所在国友善媒体的合作,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真心实意引导国际舆论。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展现大国风采。
(二)企业层面
1.投资前的政治风险评估决策
在决策重大的海外投资前,通过多种方式对所在国的政治风险分析研判,严格履行投资审批决策程序。对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减少资金性投入,缩短投资回收期,或者要求所在国政府进行实物性担保。还可以向中国信保购买海外投资保险或利用其他金融工具,由保险公司与企业一起共担风险。
2.经营过程中的政治风险预防
一是严格依法合规经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体不同,法律环境相差较大。进入市场时,首先要研究所在国的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开展经营活动,避免授人以柄。一旦发生变故,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可以依法向政府进行申诉。二是开展本土化经营。尽可能使用所在国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劳动力等资源,与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既能促进东道国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其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把所在国经济社会各方面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三是坚决避免政治捐献。在开展海外业务的工程中,所在国各种政治势力可能会邀请中资企业资助或服务政治活动。为避免陷入所在国的政治纷争,不要向各政党、政治性组织、政治家、候选人提供相关的资助。四是做好日常安全防范。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体系,通过开展应急演习演练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本领。
3.危机发生后的政治风险应对
“一带一路”沿线的政治风险危机,给投资企业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危及我方人员的生命安全。一是要时刻关注所在国政治风向的变化,广泛利用各种渠道扩大日常信息的来源,判断政治事件造成的紧急状态。如所在国大选时,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及时关注事态发展,根据情况采取应对措施。二是企业要对境外舆情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企业负面舆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负面舆情发酵。三是驻外机构要经常与大使馆和国家有关部委保持通畅的沟通,出现问题及时汇报,请求帮助协调解决。出现战争动乱等重大危机以后,及时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组织人员撤离,在首先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封永平,中国企业境外投資的政治风险及规避策略,《学术论坛》,2013,(2)
[2] 唐昊,关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战略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1,(6)
[3]程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防范:利比亚危机的启示,《改革与战略》,2012,(2)
[4]王永中 宋爽 李曦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分析及政策建议,《中国财政》,2017,(16)
作者简介:刘自卫,1985年出生,男,籍贯安徽阜阳,现供职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主要从事党政思想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