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急救干预在急重左心衰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2018-08-06于新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心源性心衰心率

于新凤,勾 洋,王 颖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

临床研究证实,急重左心衰是因机体心脏负荷突然增加或者心肌损伤,进一步在短时间内造成左心室排出量缩减,组织灌流下降及肺部急性淤血所致[1]。调查显示,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工作状态的变化,急重左心衰发生率明显增加,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2]。一旦发生急重左心衰,短时间病情发展迅猛可转为心源性休克,严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干预措施十分重要[3]。以往基础护理措施存在护理缺陷,无针对性、系统性,影响急救效果,本研究则对患者采取了系统急救干预,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合理有效的方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急重左心衰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左心衰诊断标准[4],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突发性胸闷、平卧困难、烦躁、焦虑、皮肤湿冷、大汗、可见红色泡沫痰;②查体可见肺部湿啰音、心率快;③一般资料齐全,对本次研究知情,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院部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其他严重慢性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9~85(69.38±6.89)岁。干预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7~86(68.27±6.65)岁。2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 给予基础护理措施,流程为传统急救干预流程,具体为:护理人员遵医嘱为患者安排卧床休息,辅助医生做好急救前相关准备工作,如心电监护、吸氧、取样化验及建立静脉通道等,在确诊后送入急救室抢救。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护理措施上予以患者系统的急救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监护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如精神状态、面色、血压、心率、体温变化、脉搏以及呼吸等,密切监护同时要做好相应记录,一旦发现患者的各项体征异常,必须及时向医生汇报,并紧急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②体位干预,确保患者保持最佳体位,合理舒适的体位对患者的身体指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患者静脉回流的影响较大,合理舒适的体位应该取患者端坐位、四肢放松、双腿下垂以减少压力,同时也可以降低静脉回流,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③呼吸道干预,要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多数急重左心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及呼吸急促等临床表现,出现喘息、尿量少或四肢乏力等,部分患者也可以出现心率加快或者急性肺水肿等,一旦出现呼吸道阻塞,若不能及时干预,保持呼吸的通畅,很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干预,根据情况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改善通气状况,也可酌情采用呼吸机加压给氧或者面罩送氧等。④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要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保证内部血流的畅通,对于合并有冠心病或者高血压患者,输液速度不可过快,否则会增加患者不适感,甚至造成病情恶化,因此要控制滴注速度,确保急救时患者无不适反应。⑤心理干预,护理中严密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加强干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急,恶化快,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或紧张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不良情绪会加重病情,因此加强心理干预对于患者十分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急救的效果,护理人员要态度诚恳、和蔼、热情,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起强大的信心,心理上战胜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待病情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活动,防止过度疲累,情绪要保持稳定,饮食要规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证心绪的平稳。⑥药物干预,a. 镇静药物可以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在注射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情况,部分患者已经出现意识障碍、肺水肿合并颅内出血、肺部慢性疾病等,杜绝使用吗啡,老年患者要酌情使用;b. 血管扩张药物的使用,给予患者泵入药物时,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并根据血压情况积极做出调整,同时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变化;c. 利尿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利尿剂可以缓解肺水肿,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因此要掌握用药方法,用药不当会造成电解质紊乱,因此要严格检测患者心率、呼吸、尿量等情况后酌情使用;d. 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该类药物可以缓解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率,用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对于长期使用过洋地黄制剂的患者要检查其胃肠道以及神经系统,防止用药不当引发不良反应;e. 平喘药物的使用,在行静脉滴注时要注意控制滴速,防止因为过分刺激所产生的眩晕、呕吐、胸闷或者心律失常等,例如在给予患者使用氨茶碱静脉滴注时,剂量及给药速度要严格控制,每日用量不可超过1 g,一次滴注量需小于0.5 g,滴注速度以0.25 mg/(kg·h)为宜。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干预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率、SDS评分、血压、心率(HR)、左室短轴缩率(FS)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做好记录。

2 结 果

2.1 2组干预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15%(1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38,P<0.05)。

2.2 2组干预后SDS评分比较 干预后SDS评分干预组为(30.98±5.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67±6.28)分(P<0.05)。

2.3 2组干预前后血压、心率比较 干预前,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SBP、DBP、HR均改善(P均<0.05),且干预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血压、心率比较±s)

2.4 2组干预前后LVEF及FS比较 2组干预前LVEF、FS比较差异均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P均<0.05),干预组LVEF、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3 讨 论

急重左心衰是临床急危重症疾病之一,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5]。患者发病骤急,病情凶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在临床治疗中,若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病情一旦快速进展,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6-7]。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取利尿、扩张血管以及强心等方法,而合理、快速、有效的急救干预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前提保障,也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干预方法。

在对急重左心衰患者的救治中,必须要重视急救干预的规范化、标准化及程序化,只有开启标准的心力衰竭急救干预模式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评估,通过积极的护理程序将急救措施落实,从而提高急重左心衰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促进患者康复[8-9]。在常规基础干预方案中,在对急重左心衰患者进行救治时,护理人员对于每一项抢救措施的处理均需要严格遵照医师要求进行,在工作中,存在着急救干预措施目标不明确以及干预规范等问题,同时护理人员各自专业素养以及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差异的问题,导致了基础护理措施不灵活,不系统化,救治效果不理想[10]。

表2 2组干预前后LVEF及FS比较±s)

在该次研究中,笔者选择对急重左心衰患者采取系统急救干预,这是一种规范化、系统化且具有详细方案策略的急救干预模式。笔者从患者生命体征、舒适体位、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心理、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通过这种系统急救干预模式,旨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抢救急重左心衰患者的质量。

在本研究中,通过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患者调整积极舒服的体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发作时的生理需求,不同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压力,有效维持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通过快速建立起静脉通道,并积极落实心理干预,为医生的诊断及抢救争取了有效的时间,而严密观察监测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患者积极的安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给予患者强大的心理支持,缓解了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调整了患者的心态,有助于后续医生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11]。同时在干预中积极予以药物干预,护理中严格记录了每一位患者用药后的身体反应,严密监测患者呼吸、意识、心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并进行准确的记录备案,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向医生汇报并给予相应处理,从而为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并提高了救治效果[12-13]。患者病情稳定后积极对其进行健康指导,纠正患者以往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这为预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干预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患者的SDS评分、HR、血压变化、LVEF及FS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系统急救干预后,急重左心衰患者的生命体征、身体状况均明显好转,均优于基础干预。这一结果与文献[14-15]相关报道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对急重左心衰患者实施系统急救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有助于临床对急重左心衰的救治,患者临床各指标均有恢复,可见系统急救干预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源性心衰心率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率多少才健康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