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2018-08-06
2000年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北京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北京市总人口数的8.4%,北京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1]。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中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14.3%,预计到2050年,该比例将超过30%,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因此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提倡“健康老龄化”越来越引起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3]。我国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居家养老一直是绝大部分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本文选取居家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资料,对其QOL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老年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1~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北京老年市民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 北京市区常住居民;(2) 年龄≥60周岁,能完成问卷调查;(3) 在社区居家养老。本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3894例,年龄60~88岁,平均(64.95±4.45)岁;其中60~69岁3334例,70~79岁491例,≥80岁69例;男性占51.50%,女性占48.50%;已婚(含再婚)占92.50%,未婚(含离婚)占7.5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22.20%,高中及中专占50.20%,大专及以上占27.60%;家庭人均月收入<1500元占18.3%,家庭人均月收入1500~2500元占32.00%,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占49.7%。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调查员经过培训,使用统一的问卷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习惯、慢性病情况等。
1.2.2 身体测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标准技术方法进行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kg)/身高2(m2)。
1.2.3 QOL调查:采用SF-36量表(medical outcome short-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SF-36)[4]从生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和心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 2个领域全面评估被调查者的QOL。其中,PCS包括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MCS包括精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 motional,RE)以及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问卷先计算原始分数,再计算转化分数。每一方面,各个领域最大可能评分为100分,最小可能评分为0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的QOL越好。
2 结果
2.1 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与一般人群及养老机构老年人SF-36各领域评分的比较 与中国一般人群[4]比较,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PF、RP、BP、GH、VT、SF的评分均较低,MH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1]比较,居家老年人PF、RP、SF评分较高,BP、GH、VT、RE、MH的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老年人SF-36各领域评分分)
注:与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比较,*P<0.05
2.2 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QOL的单因素分析 采用人口学特征、生活背景资料及疾病的临床情况将老年人进行分组,评价不同情况下老年人QOL的差异,结果发现,老年人PCS和MCS评分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运动习惯、睡眠习惯、家庭人均月收入、慢性病史、BMI分级9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QOL的单因素分析分)
续表2:
项目nPCSMCS 家庭人均收入(元/月) <150071369.18±21.6472.00±21.15 1500~2500124773.09±20.1474.86±19.70 ≥2500193475.33±18.38**78.59±17.77** 慢性病史 是237170.01±19.8974.68±19.47 否151578.88±18.16**78.53±18.59** BMI <18.518566.71±22.0569.97±21.63 18.5~23.9208673.68±19.7375.76±19.17 24~27.9130874.43±19.0077.64±18.77 ≥2831572.27±20.29**76.62±19.16**
注:组内比较,**P<0.01
2.3 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QOL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引入多因素分析。回归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逐步回归方式建立。分析结果显示,PCS评分模型中慢性病史、年龄、运动习惯、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平均月收入7个因素纳入方程,该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决定系数R2为0.134(F=85.660,P<0.001);MCS评分模型中运动习惯、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慢病史、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睡眠习惯、BMI 8个因素纳入方程,该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决定系数R2为0.076(F=39.842,P<0.001)。见表3。
表3 老年人QOL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QOL普遍受到影响,不论是生理领域还是心理领域均低于一般人群[5]。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一方面还有部分自护行为能力,故在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方面高于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另一方面因为生活在社区,老人们尚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故社会功能高于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但在VT、GH、VT、RE和MH方面,居家老年人评分低于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
研究显示对PCS和MCS有影响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婚姻状况、运动习惯、慢性病史。老年人由于情感生活的缺乏,血压、心率、机体免疫力降低,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害物质,进而影响其QOL[6]。文化程度高是老年人QOL的保护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善于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健康保健知识,热衷社会活动,业余爱好广泛,加上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和医疗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从而提高了QOL。
老年人的慢性病与QOL有关,高血压、冠心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肢体麻木、糖尿病等对QOL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慢性病的合并症或并发症也可导致QOL各方面的损害,并随着病症数量的增加而愈加严重[7]。Van der Heijden等[8]对运动训练与QOL关系进行了系统综述,发现无氧运动、无氧与有氧运动联合可显著改善QOL,相反,单纯有氧运动对QOL未见影响。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胰岛素释放面积缩小和糖耐量改善,有利于老年人血糖的稳定。长期系统的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可以改善病人体内的能量代谢,降低血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增加肌肉。停止运动后,不断丢失的肌糖原会导致糖原的浓度降低,肝脏细胞内的糖原合成被激活,肝脏通过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来提供原料合成糖原,血糖浓度仍可保持较低的水平,稳定的血糖状态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糖尿病治疗有利。运动对QOL的改善亦与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密切相关[9]。
本研究中BMI作为一项保护因素进入了MCS的模型方程,对体质量与QOL的关系,目前存在很大争议,超重甚至是肥胖的人群MCS领域并不受影响,有时得分还会升高,当超重或肥胖导致了严重合并症,如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肺气肿等[10],才会出现PCS领域的下降。低体质量始终是老年人QOL下降的影响因素,超重及肥胖对老年人QOL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故对超重和肥胖老年人的体质量控制应针对老年人自身情况,加强医患交流,树立科学控制体质量的信念,而不是盲目减重。
影响居家老年人QOL的因素较多,如何提高老年人的QOL,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本研究为居家老年人提高QOL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社区健康工作者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