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应急救援 :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安全观
2018-08-06林芊芊
□ 文/本刊记者 林芊芊
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其“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已把国际人道与发展的概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成为引领国际主流的前瞻思想。灾害管理、应急救援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人道主义视角下一个相对“年轻”的单元课题,正为世界所聚焦。
国际联合演练:切磋应急救援技能
两名马来西亚消防员协同扛起一把大型冲击钻,欲对一块水泥障碍物进行破拆,然而几番尝试,钻头老是在水泥板上打转。中国消防救援人员见状,上前亲手示范,教对方如何握稳、冲击。中马双方救援队伍通过展示各自的救援工具,互相手把手传授破拆经验,圆满完成了“孤岛救援”项目的联合交流演练。
在“地震救援行动”的联合演练中,整个救援过程更是在短短的10分钟内完成。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马来西亚等地的消防员们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不仅在救援时要使用坚固材料制成支撑架进行支撑,另外还得采取对建筑构建影响最小的切割破拆方式。
这是发生在第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技术交流课程中的一幕。2018年7月9~13日,此次研讨班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8个省市自治区的消防总队派出精英,与来自东盟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共约600人,就超高层建筑灭火、地铁与地下工程救援等城市应急救援课题进行专项研讨,并合作开展应急处置联合演练、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以提升城市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研讨和交流演练,中国的应急救援水平得到各国救援专家纷纷称赞。专家学员们表示,参与此次研讨班的交流、学习,将加深各方在灾难管理和演练方面的紧密合作,对今后各自国家的应急救援,将起到互补的作用。
“灾害预防、应急救援和备灾重建,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此次研讨班上,联合国减灾署项目管理官蒂莫西·威尔科克斯说,“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具体救援,如何让救援与救护衔接畅通,如何动员更多社会组织参与救援,这些问题都要求具备更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能力。”
中国应急管理部:年轻的“国际范”
“中国应急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与世界各国应急救援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承办并参与了亚洲减灾大会、上海合作组织联合救灾演习、东盟地区论坛联合救灾演习等,学习借鉴了世界各国城市应急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益做法。东盟地区论坛一直致力于推动人道主义救援和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救灾合作是近年来该框架下各方最活跃的领域。”
在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中国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副局长魏捍东的发言,把中国应急管理部这个新成立的部门带进大家的视野。
2018年4月16日,中国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明确将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和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此次机构改革将应急力量统一到一个部,使应急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在应对复杂的紧急情况时也会游刃有余,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应急反应速度。同时,整合、集中调度应急力量,亦顺应了国际发展趋势。
第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技术交流环节
“在中国,以前救援不是武警的主业,现在变成主业,训练、装备、知识体系等都将改变,将更强调科学技术,将更适合救灾,有利于救援专业化,形成一支专业精湛的救援力量。”中国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李京此前曾指出,应急管理部的组建,对于在国际救援中日益壮大的中国民间救援力量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纵观中国民间救援组织开展国际人道救援存在的现实困难,具体有几方面:一是资金筹措方面,人道救援作为一项投入巨大、产出不能量化和可视化的领域,在筹款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二是救援志愿者的自身保障不足,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承保救援险,目前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法规为志愿者提供足够的保障;三是国际人道救援行动中的救援队员快速投送能力存在短板等。
中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恰是以一个顺畅的体系对接了中国民间救援组织开展救援的这些现实困难,民间救援力量可以请应急管理部门来指导日常训练;灾害发生后,民间救援力量则能及时与应急管理部门联系。可以说,中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符合应急管理工作需要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要求。
应急救援新课题: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以生动的比喻阐释共建共享的安全观。无论是国际救援、国际维和,还是对外援助、反恐合作,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不单是为了提升影响力与话语权,更旨在提高风险共担能力,构建互利合作格局,携手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泰国北部清菜府美赛县一处国家公园的洞穴,被称为“睡美人洞”。 近期,泰国12名少年足球运动员和一名教练进入该洞穴内探险后失踪。经过包括中国与老、缅、泰等东盟国家在内的多支救援队历时18天的昼夜搜救,失踪人员全部成功获救。目前,泰国政府当局已提出计划,将把“睡美人洞”开发为观光景点,展示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命运转折和多国合作的营救任务过程。未来还会设置交互式数据库,将 “睡美人洞” 变成一座记录国际救援的活史博物馆。
可见,提升国与国之间的应急救援合作和能力已越来越为各国重视。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人道主义视角来看,东盟灾难管理和应急协议签署以来,东盟成员国承诺共同准备,来应对区域的灾难,同时也承诺进行协作,有效利用东盟应急备用安排,加速获得援助和人道主义救援。
而相应地,应急救援作为新增内容,也首次被纳入2018年第15届东博会将举办的37个高层论坛中,将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激发更多增长点,进一步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中国—东盟高层对话平台。
正如参与此次研讨班的马来西亚代表团团长、国家灾害管理局副局长扎因所说:“每一场灾难都深刻提醒我们要以更好的方式做好准备。”
·联系编辑:2533430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