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干部队伍的一些思考
2018-08-06中共忻府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东云
■ 中共忻府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东云
忻府区是一个全方位欠发达的地区,既有经济总量小的问题,又有发展质量差的问题,既有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又有产业层次低的问题,既有资金不足的问题,又有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诸多的问题中,最突出的还是基层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与转型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我们从乡镇换届以来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干部个人履职情况入手,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调查、多层面座谈、针对性走访等方式,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并就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区基层干部在转型发展的能力和作风方面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够强。一些基层干部奉行一种机械、被动执行上级的决定、“让我干啥,我干啥”的工作态度,而不是主动地去思考谋划如何去推动全区的发展,如何把上级的政策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更没有把个人的工作与全区的发展大局联系起来,缺少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2、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不够强。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一些基层干部怕被追责问责,奉行“少干事,没不是”、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遇到复杂的问题、矛盾多的事情绕道走,不担当,该基层决策的事项不决策,上交矛盾;大事小事都签责任状,签了很多“推责任状”。在问卷调查中,有不少的干部有着类似的看法。
3、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少数干部面对基层农村艰苦的条件、面对基层复杂的矛盾,不是沉下身子解决问题,而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欺上瞒下,华而不实,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甚至夸夸其谈,只说不做,消极应付,得过且过,混过一天是一天。
4、有心无力,本领不足。一些年轻干部,特别是新录用的基层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出生在农村还是城市,家中父母溺爱有加,从小到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面对基层艰苦而复杂的局面,缺乏应对的本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一知半解,把握不准,相关的业务知识储备不足,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会和群众沟通,处理不了复杂的矛盾。在问卷调查中,68%的人认为当务之急是基层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
二、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不外乎这么几点:
一是干部个人“三观”低标准与教育培训不得力的矛盾。一些人把当干部当做光宗耀祖、追名逐利的途径,或者只是当做就业谋生的手段来对待,政治站位不高,人生没有追求,没有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兴旺、当地的发展联系起来,没有把自己的作为与应尽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所以事事处处考虑自己的得失较多。而我们对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的不够、措施不多,收效也不太理想。
二是高学历与低能力的错位。现在不少年轻干部不缺乏高的学历文凭,但在工作中往往是有想法没办法,有干劲无韧劲,有活力无定力,甚至是有思想却无情感。所以在基层工作中不接地气,而且受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叫苦连天。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刚刚被招录为乡镇公务员一两年,就迫不及待托人说情请求调动、逃离基层的情况,这就充分说明了问题。
三是正向激励与反向追责的失衡。尽管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政治激励、榜样激励、情绪激励以及物质激励,但正面激励在干部选任的过程中周期较长,激励的政策比较宏观,操作性不强。比如对一些年轻有为的干部,尽管已经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突出的能力,但组织部门觉得这些干部还太年轻,对其在重要岗位能不能服众不太放心,有意让其墩墩苗,因而不能及时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贻误了干部快速成长的时机。相比之下,反向追责无论在程序上还是政策上都要简便快捷的多,只要认定一个干部犯了错,处理起来就很迅速,加之我们容错纠错的机制和办法还不具体、不明确,导致一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相当不错的干部,有可能因一些小的工作失误受到追责问责,这样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陷入了“前怕干错被追责,后怕不干被问责”的怪圈。
四是压力大与待遇偏低的反差。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前基层干部承担着产业调整、脱贫攻坚、土地确权、乡村治理、环境保护等诸多重大任务,担负的压力很大。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保持适度的压力和焦虑对工作创新是有利的。为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给予一定的工作压力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不能只靠精神鼓励,还得辅以物质手段。但基层干部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按照中国的干部工资制度来讲,越是基层干部,越是年轻干部,其收入相对也就越低,基层干部的待遇和其工作的付出、环境的艰苦是不相称的。特别是乡镇基层干部基本没有双休日的概念,做工作大多要利用午间、晚上、雨雪天气等群众不生产的时段进行,生活上没有规律,比机关干部的八小时工作制要辛苦得多。尽管近年来我们给基层干部增加了乡镇补贴、伙食补贴,今年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又实施了大规模的乡镇配套设施“五小建设”,但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生活条件艰苦的问题仍然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基层干部提升能力转变作风要着力破解以下几方面的难题。
1、要破解思想教育针对性不强的难题,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政绩观。
要在如何加强思想教育上动脑筋。认准干部理想信念这条主线,坚持正面激励。当前特别是要抓好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政绩观牢牢树立起来,把“四个意识”牢牢树立起来。同时要正反两方面教育并重,正面引导和反面问责并举,要善用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法,教育干部把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价值放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考量,把政绩大小放到履行职责任务的角度去考量,把个人得失放到服务群众的成效中去考量,做到为官有为,廉洁作为。
2、要破解激励机制不优的难题,激发干部抓转型发展、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要在细化具体化激励措施上下功夫。要建立正反两方面的激励“双向清单”。首先,要改变以往正向激励措施概念化、模糊化、宏观化的弊端,建立切实可行的正向激励清单,运用好测评、考核、项目建设、中心工作目标考核等考核结果,建立包括政治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榜样激励、兴趣激励在内的立体化的激励机制,简化激励兑现程序,最大限度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其次,要探索建立具体、合理、可操作的纠错、容错机制,制定合理容错的清单,把主观故意和客观风险、消极腐败和工作失误、胡乱作为和尽职失误区分开来,规范免责的认定程序,细化操作流程,保护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和改革创新,为干部大胆创新,放心干事解决后顾之忧。容错清单要体现“守住底线”的要求。
3、要破解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条件艰苦的难题,体现党委政府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
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生活上关爱,同样是我们干部队伍建设主题中的应有之意,我们要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坚持从严管理的同时,必须在生活上予以关心关爱,使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区委政府领导和组织部领导同基层干部“双向约谈”的谈心谈话制度,一方面及时了解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另一方面也能适时为干部身心减压,释放情绪上的焦虑。其次,要加大投入,在完善基层设施建设,改善干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功能,为基层干部营造一个温暖、温馨的生活环境。第三,要逐步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要落实好乡镇补贴、伙食补贴,还要制定合理的加班补贴、合理的福利待遇等规章制度,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4、要破解干部教育师资不优,时间不足,效果不好的难题,实施多方位立体式的干部培训模式。
首先,培训师资要多元化。要进一步开发、整合、优化师资资源,加大聘请优秀领导干部、成功企业家、科技专家、优秀专业人士和基层一线优秀干部为基层干部授课的力度。要探索聘请客座教授、委托专业机构培训、网络授课等多种模式解决本地师资不足的问题。其次,培训内容要精准化。要采用“菜单”式培训,了解基层干部的实际需求,在职业资格、专题业务、政策理论等培训内容上下功夫,根据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部门要注重会同多个部门就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创新驱动、政策理论、法律科技等专题开展综合培训。第三,培训方式要多样化。要把组织部门集中轮训、行业系统专题培训、单位自主业务培训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要加强对干部在线学习的管理,提高网络培训实效。要善用会用新兴媒体开展教育培训,结合主题教育的深化拓展,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推送各类培训内容。最后,要建立干部教育考核制度。建立干部年度述学、考学制度,把干部参加培训的情况列入考核、考察内容,通过一些刚性的制度约束来促进干部素能的提升和作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