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8-05赵纪静
赵纪静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组织通过制度的制定、措施的实施和程序的执行来实现控制目标,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维权意识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能否做到对公共资源公平、公正及公开地进行分配,能否做到财政收支合理及透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实中,行政事业单位资源腐败和权利滥用等问题时有发生,既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又造成了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均。究其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失效。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建议,降低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未能被查出的风险。同时,能够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防范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单位活动合法合规性
合法合规性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标。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业务等活动时严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更好的履行国家、社会赋予的职责。
2.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预防腐败、防范舞弊
内部控制是保护资产安全、防范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廉政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完善,会导致贪污腐败等现象的发生,给社会、人民带来巨大伤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达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控,坚决抵制腐败、杜绝舞弊。
3.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其工作绩效要靠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覆盖面来评估。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内部控制方案,能够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引导和监督作用,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4.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
国有资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国有资产被非法挪用或者闲置浪费,将会对单位、社会乃至国家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而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
單位的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公开透明,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单位管理人员及其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提供重要支持。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到位,内控意识较淡薄
尽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因为一些单位领导重业务、重资金、轻内控管理,对内控知识了解不足,内控意识缺乏,认为单位只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办事即可,没必要另外搞一套内控制度,甚至认为内控工作束缚手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章不循,流于形式化,无法实现真正的内部控制。
2.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2012年,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旨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建设。2016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以评促建”督导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设。2017年,财政部又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于2017年年底前编制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对内控工作的定位和涉及的领域认识模糊。有的单位实行“拿来主义”,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内控制度,甚至直接通过网络下载、拼凑,没有结合单位的具体业务,可操作性不高;有的单位沿用原有的规章制度,没能将内部控制覆盖到单位的全部活动、业务环节和人员;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内容不全,仅局限于财务管理、票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针对性不强。有的单位执行效力低,受人手少、业务多等客观因素限制,关键岗位设置不够合理,轮岗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违章不究。
3.内外部监督机制不通畅,监督力度不够
内外部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的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内控目标能否实现。外部监督主要由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承担,他们侧重于传统的经济事项审计审查,重点检查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合法,主要是事后监督、个案监督,对被检查单位能否有效的实施内控制度的审查有限。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单位对自身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规模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大多设置了内控机构,但是主要针对日常运行经费、专项经费的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权威性、细致性不够,难免流于形式。而且内控部门大多挂靠在财务部门,财务自身业务琐碎,无法顾及内部控制业务,独立性不强,力量薄弱,无法有效发挥内部控制职能。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的认识
(1)重新定位内控职能。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宣传、培训力度,分期分批对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内控机构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等进行内控知识和内控能力的培训,增强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不断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2)坚持寓服务于监督。将内部控制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服务工作上,服务被检查部门完善管理,逐步树立良好形象,争取取得被检查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解,为内部控制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2.完善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明确要求,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和业务明细,制定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将决策权、实施权与监督权均衡、合理的实施,把日常管理和考核监督机制落到实处。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条例,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深入推进干部离岗审计责任制度和管理人员定期轮岗机制,保证不相容岗位和职务有效分离。
3.合理设置内控机构,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内控人员素质
(1)科学合理的设置内部控制机构,明确细化岗位职责和权限,保持其独立性。内部控制机构应与纪检、财务部门分设、独立行使内控、内审职能,直接对单位“一把手”负责。在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顶住压力,敢于硬拼,努力排除外界干扰和阻力,大胆开展各项工作,坚决维护政府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没有条件单独设置内控机构的单位,可单独设置内控、内审岗位。
(2)要建立健全内控人员奖惩、竞争、绩效考核等人才激励机制,因人而异,针对工作人员不同的需求实施适当的资金激励、信任激励、表扬激励等措施,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杜绝单纯按职务级别核定绩效工资和奖金等损伤工作积极性的做法。
(3)内控人员应熟练掌握财务、审计等基础知识和管理、法律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具备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等职业道德。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理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同时,要积极开展内控人员的日程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内控人员不断扩宽更新知识,提高内控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余维平.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审计[J].会计师,2014(01):47-48.
[2]张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评价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3):29-30.
[3]魏冬云.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构建途径[J].时代金融旬刊,2016(03):71-72.
[4]康晓娟.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路和建设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7(0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