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2.0: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

2018-08-04郑旭东

远程教育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信息化

郑旭东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 20006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把“办好网络教育”写入其中,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1],即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与过去传统信息技术推动的教育信息化1.0不同,教育信息化2.0是由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创新推动。为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培育教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教育部在2018年4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以下简称为《行动计划》),这也是继2016年6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3]之后,教育部时隔两年再次发布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性文件。这说明教育信息化在2.0阶段,不再仅仅是“可做或不可做”和“可多做或可少做”的选择,而是更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意义,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4],是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的主要引擎。

从《行动计划》来看,“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是其中一大亮点。“智慧教育”这一名词不仅首次出现在国家层面的规划文件中出现,更是被列为推动教育信息化2.0发展的“八大行动”之一。可见,智慧教育将不再仅限于1.0阶段少数发达省市层面的初步探索,而是将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施行。更值得关注的是,1.0阶段的智慧教育是由Web 2.0等传统信息技术所支持,而2.0阶段发展的智慧教育是由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推动。这也说明:智慧教育在发展形态和人才发展目标上,都将由网络化和信息化全面转向智能化和智慧化,即从智慧教育1.0迈向智慧教育2.0,也可称之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教育。发展智慧教育2.0或智能教育,一方面,反映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渐成熟,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型人才已经刻不容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亟需重构人工智能时代的的智慧教育新生态,以全面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的进程。

一、现状:智慧教育1.0的理解取向

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以来,以Web 2.0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开始对人类社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早在2008年,美国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uel Palmisano)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发展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开始为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所关注[5]。特别是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开始在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智慧教育1.0的研究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智慧教育1.0的内涵和发展方面,仍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行动方向。

(一)研究者所理解的智慧教育1.0

1.技术中介视角下的智慧教育

有研究者认为,智慧教育是高度信息化支持下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是适当而有效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新型显示、大数据、多维打印、虚拟仿真、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化教学、智慧化学习、智慧化评价、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以及增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教育[6]。也有研究者对技术中介视角下的智慧教育持审慎的态度,认为技术的智能和人类的智慧有着本质差异,技术不能改变教育的本质,技术不能变革出新的教育形态。因而,“智慧教育”的理想发展趋势和状态,是智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它会使师生在原来教/学中投入相同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7]。从该研究者对智慧教育内涵的分析来看,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信息技术对当前教育教学的影响和改变仍比较有限,对完全依靠智能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教育存有疑虑。

2.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智慧教育

一些学者认为,“智慧教育”源于钱学森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构想中“集大成、得智慧”的“大成智慧学”[8]。所以,有不少研究者是从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理解智慧教育。如有的研究者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以构建智慧学习环境,采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进而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它是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9]。也有研究者认为,智慧教育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形态,是在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过程中逐渐积累智慧,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发展做准备,在于如何通过内化而逐渐把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迎接未来的挑战[10]。

3.系统/生态视角下的智慧教育

有研究者从系统的视角来理解智慧教育,认为它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所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系统),不仅能向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差异化的支持和服务,还能通过所采集的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11]。也有研究者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来理解智慧教育,认为智慧教育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旨在提升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智慧养成与可持续发展[12]。

值得注意的是,系统/生态视角反映了在系统内外部的相互影响和动态平衡的复杂现象。以上研究者尽管从生态视角来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智慧教育,但其所言的“一种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指的还是信息化的教育环境(系统),只是复杂智慧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并非是人工智能时代所要发展的一个科学健康的智慧生态系统。所以,上述学者所言的智慧教育,仍是教育信息化1.0阶段的智慧教育1.0。

(二)实践者所理解的智慧教育1.0

1.IBM智慧地球体系中的智慧教育

IBM在2009年发布的《智慧地球的教育:未来的学习》(Education for a Smarter Planet:The Future of Learning)中,提出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并针对每一路标提出了对应的转型策略[13],如表1所示。

表1 IBM智慧教育路标与对应的教育转型策略

在2012年,IBM又从教育机构的科学研究、学生学习和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了图1所示的智慧教育框架[14],其主要由三个商业解决方案构成:

第一,优秀的研究存储(Research Storage Excellence)解决方案 ,既旨在对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并借助IBM的人工智能“沃森”进行分析、预测和可视化呈现;又旨在帮助研究者在协作研究和科研经费的竞争获取方面,提供有效支持。

第二,优秀的学生体验(Exceptional Student Experience)解决方案,旨在将和学生相关的若干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学生数据的联通、汇聚和分析,进而对他们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提供建议,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提供干预;另外,该方案也旨在提供云课堂服务,通过统一的门户系统,降低不同设备的使用门槛,丰富学习平台的功能,以提高学习数据的安全性。

第三,机构管理的优化(Institutional Optimisation)解决方案,一方面,旨在将系统平台、教育设备甚至是建筑,实现标准化的整合;另一方面,旨在通过云计算和虚拟技术,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向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的数据信息和自动化服务,以实现对管理工作的优化。

图1 IBM 2012智慧教育框架

2.韩国政府系统性推动的智慧教育

韩国在2011年提出的“智慧教育战略”(SMART Education Strategy)中指出,智慧教育是培养21世纪技能的智能化、且可定制的学习系统,是推动教育系统创新的驱动力[15]。“智慧教育”中“智慧”一词(SMART)是 Self-directed(自我导向),Motivated(激励),Adaptive(自适应),Resource-enriched(丰富的资源)和Technology embedded learning(技术融入学习)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此外,韩国还通过实施七大任务来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1)开发和应用数字教科书;(2)振兴在线课程,打造在线评估系统;(3)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共利用,加强ICT伦理道德来解决与ICT相关的社会问题;(4)增强教师实施智慧教育的能力;(5)建立基于计算的教育服务;(6)升级智慧教育推动体系;(7)宣传、扩大韩国智慧教育政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从以上韩国关于智慧教育的内涵和实施的推进任务来看,韩国推进的智慧教育有以下特点:其一,将智慧教育视为一个系统来整体推进,不仅包括了数字教育资源、教育服务和教/学平台系统等子系统的建设,还包括了推动智慧教育的相关制度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其二,将智慧教育视为国家整体战略发展的一部分,要服务于社会、经济、法律和国际影响等发展。如:打造智慧教育产业链[16],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长;服务于韩国智慧教育的国际引领地位;服务于相关知识产权和隐私保护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制定等。

3.国内智慧城市体系中的智慧教育

浙江省宁波市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智慧教育建设,并在2014年成为“宁波市智慧城市”重点智慧应用体系建设的四大工程之一。截至目前,宁波的智慧教育已建成了一个门户(宁波智慧教育门户网站)、三大平台(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智慧教育云平台、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五大体系(常态运营维护体系、资源供给交易体系、基础数据共享体系、多元经费保障体系、政府合作推进体系)[17]。

上海市在2014年印发的《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中,“智慧教育”被列为重点专项,主要是推进建设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支撑系统、建设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建设上海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上海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智慧校园和建设网络服务平台。

江苏省在2015年印发的《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通过重点实施智慧教育环境提升工程、智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智慧教育应用融合工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和智慧决策)和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到2016年基本建成智慧教育环境,能够实施智慧教学和智慧管理,培养一大批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智慧教育人才。

从以上省市开展智慧教育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其一,智慧教育被视为智慧城市(省)的一部分来投入建设;其二,智慧教育的建设重点集中在信息化层面的环境设施、系统平台、数字资源和智慧校园等“硬件”建设,且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尚不足;其三,与智慧教育相匹配的体系机制尚未充分得到重视,只有宁波明确提出了此方面的建设;其四,对实现智慧教育的计划时间都非常短,上海为三年,江苏为两年,不可能系统性完成智慧教育建设和实现智慧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其五,以上省市的智慧教育建设主要聚焦于正规的学校教育,对更广泛的非正规教育有所忽视。

以上反映了这些省市对智慧教育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还主要停留在建设基于信息化的环境和资源层面,忽视了智慧教育建设的系统性、复杂性和智能性。因此,笔者认为,发展智慧教育应具有“系统”思维,可借鉴生态系统的运行特点,并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构建智慧教育生态,从而实现智慧教育系统内外部的相互影响和动态平衡。

二、生态: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智慧教育2.0的系统考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理念、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推动了以“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校园建设,使学校教育的各项业务正从管理转向治理[18];而且还面向教学,发展出了基于情绪感知的智能教学系统、自动化教学测评、智能教育助理和智能化应用[19-21],已开始支撑个性化学习和适应性学习等新学习方式。已有研究表明,以人工智能所赋能的这类教育教学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22]。可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极大地推动教育形态走向智能化和智慧化,即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2.0。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教育形态,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2.0,才能更好地协调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关系、各项教育业务之间的关系、不同阶段(类型)的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2.0是信息化社会系统中的一种教育形态,其不仅能够与社会系统紧密融合并促进相互发展,而且能够稳定地维持整个教育系统的平衡发展,以无缝和泛在方式培养终身化的学习者。一方面,智慧教育2.0是整个社会生态“大系统”的子生态系统。相较于以往工业时代的教育系统,它对当前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更大地推动和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智慧教育2.0自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思维理念的驱动下[23],智慧教育2.0内部生态,将更好地建立起协同进化和良性循环的内部平衡系统。

(一)社会生态中的智慧教育2.0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农耕时代到工业化生产时代,再到信息时代和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系统对整个社会系统发展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因此,从生态观的角度来看,构建智慧教育2.0的生态不只是服务于教育资源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发展,更是在服务整个社会系统。从“生态”着眼,智慧教育2.0就具有服务社会系统和服务教育系统自身这两重属性。

1.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人才”

发展智慧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所谓的“智慧人才”。智慧教育1.0研究领域所认为的“智慧人才”,基本上是以“21世纪技能”、“高级思维能力”和“高智能”等能力素养来定义的。而智慧教育2.0所要培养的智慧人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1)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创造人才,即培养他们能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社会化生产,并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向创新创造的“生产者”。(2)发展具备计算思维的终身学习者,即能够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利用智能化教育资源,以无缝式的泛在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智慧教育2.0作为社会子系统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承担的重要责任。(3)帮助教育贫困者“脱贫”,不再仅是关注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还要利用智能教育技术帮助更多孩子解决“学不好”的问题,而这种“新学习危机”已成为当前发达国家的教育“新贫困”[24]。

2.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社会经济发展

由于智慧教育2.0是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起来的教育新形态,其具有智能技术所蕴含的智能化和数据化等技术特征。因而,智慧教育2.0的服务作用也不再限于服务自身系统的发展,而将在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释放出更大潜能:(1)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一方面,可通过物联网等“可见”的技术设备和“不可见”的制度机制,实现与雄安和上海等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融合;另一方面,智慧教育2.0将围绕和配合“精准扶贫”、“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智能制造的创新人才培养,带动“一带一路”沿线的智慧教育发展,服务国家在国际外交中的话语权提升[25]。(2)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构建智慧教育2.0的生态体系,将进一步释放教育信息化与市场融合的经济效能,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和“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以催生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新业态。

3.实现教育系统自身的现代化治理

教育治理既是构建智慧教育2.0生态的基础,也是促进整个教育系统平衡高效和良性运行的关键。事实亦如此,智慧教育2.0生态体系中的“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正不断推动着教育治理的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教育大数据技术将改变教育治理工作中的顶层设计,数据驱动下的宏观教育决策和评估将有据可依,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施策精准化,以提升智慧教育2.0不同子系统的有效运行,在整体上协调和保障智慧教育2.0生态的协同发展。(2)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将推动教育工作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流动,推动以教育数据流优化教育工作流,通过这种动态发展的生态闭环,推进智慧教育2.0各项工作的扁平化管理,厘清各教育部门和教育环节的权责利,实现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管办评分离。

4.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新教育制度

智慧教育2.0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形态,发展智慧教育2.0,也将推动我国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逐步确立起符合人工智能社会所需求的智慧教育制度[26]:(1)教育体系结构将从以往的学校教育拓展至人工智能支持的终身教育,时空对教育阶段或形式的限制变小,无缝式或泛在性的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人人都将成为终生教育体系下的学习者。(2)教育的评价评估将主要依靠数据驱动的伴随式评价和综合性评估为主,挖掘每一位学习者的专长和潜力,人人都将是某一领域的知识生产者,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3)教育的制度或机制将更加创新和完善,比如,智慧教育2.0的供需机制将动态调节社会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动态平衡;各类教育部门将建立起符合开展智慧教育2.0业务的制度或机制;智慧教育2.0中的教育数据伦理和人工智能伦理等道德伦理机制,将逐步得到健全。

(二)智慧教育2.0的内部生态系统

如果只从教育系统内部来看,智慧教育2.0的构成,可以简单理解为图2所示的智慧教育2.0生态结构,其具有以下的功能特征。

图2 “小系统”观下智慧教育2.0的生态结构

1.数据流驱动下的有序循环

智慧教育2.0生态构建的基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但实现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有序循环和不断进化,主要依靠动态流动的教育大数据。教育数据驱动下的智慧教育2.0生态系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和动态循环:(1)外环,即数据驱动下的“智慧环境—教育治理—制度机制”的循环。基于云计算、感知技术、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的信息化环境,可以实现教育宏观数据和教/学微观数据的伴随式搜集和分析。一方面,教育数据流改造了教育工作流,使得教育治理工作权责分明,推动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另一方面,教育制度与机制的创新,也保障了智慧环境的构建,促进了教育治理工作的流畅开展。(2)内环,即“资源服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评价评估—教育管理—科学研究”的循环。由于智慧环境的支持,每一部分动态生成的教育数据都能实时汇聚,并不断促进着整个内环的发展进化。如,教学活动产生的数据可用于资源服务的改进和开展教育研究,进而更好地促进着教学活动。(3)教育数据信息将内外环双向联通所形成的循环圈。内外环之间发生的数据、服务、制度和机制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内外环向更好的阶段发展,并不断达到新的有序平衡。

总之,上述三者互联、互通与循环,为教育内部的运行提供了外在环境条件。

2.开放促成的生态动态平衡

一个动态平衡的智慧教育2.0生态系统,除了要对大的社会生态系统有限开放,推动彼此不断进化与发展之外,在生态内部之间也需要彼此开放,以促成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平衡:(1)技术上的开放。开展智慧教育2.0主要依托智慧化的教育环境和动态流动的教育大数据。因此,智慧教育2.0生态在技术上的开放,一方面是体现在系统平台和技术设备的接口开放,即通过标准化的接口打通内部环境的各个环节,还支持不同资源服务的按需接入和撤出;另一方面是不同部分教育数据的按需开放和有限流动,让合理开放的教育数据成为智慧教育2.0生态的营养基。(2)教育理念上的开放。一方面,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等,开放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培养更具灵活、创新的多样化人才;另一方面,体现在教育治理和教育机制方面,在教育治理上实现开放透明和权责分明,在机制上能够开放吸纳,从“动态—整体”的视角向智慧教育2.0供给“营养”,维持教育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在技术上和工作理念上都做到开放,可以促进智慧教育2.0生态的良好运行和实现动态平衡。

3.不同教育类型的无缝衔接

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还体现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教育都能实现无缝衔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衔接发生在学校环境中的正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善的智慧教育2.0生态系统,应能将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正规教育中各类教育数据(包括认知风格、学习偏好、学业成绩和制品成果等),汇聚形成个性化的数字化档案,实现不同阶段教育的无缝衔接[27],为他们提供连续的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如推送教育资源和辅助发展就业等。(2)衔接发生在开放环境中的非正规教育。即发生在博物馆、科技馆和生活社区,甚至是交通工具上的非正规学习,在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和各类感知工具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学习情境的实时感知和学习数据的动态共享,实现各类非正规学习的无缝衔接。(3)每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各类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所有教育形式),都能通过学分等实现衔接,让每一个人成为终身学习者,能够无缝式参与未来社会发展活动,这也是从国家层面推动智慧教育2.0的重要目的。

4.种群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与传统的教育系统不同,智慧教育2.0生态系统内部的种群,呈现出更强的兼具“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身份的特征:(1)学生、教师、管理者等各类教育用户种群。一方面,智慧教育2.0环境为他们提供了资源开发门槛较低的软件工具和系统平台,而且提高了教育活动数据的累积和降低了交叉领域的协同合作难度,能让更多的教育用户成为教育资源服务的生产者,满足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育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从开展智慧教育2.0的目的和教学活动情况来看,将学习者从知识的“消费者”培养成为“产消者”(指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也是开展智慧教育2.0的目标之一。(2)人工智能技术所支持的教育资源智能化生产种群。随着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机器已经能够从教育数据和教育资源中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并智能化的开发出相关的教育资源产品,未来将成为生产教育资源的重要种群之一。如: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让“人工智能”观看了两分钟的《超级马里奥》游戏视频后,人工智能就能实现和重新制作一款新游戏[28]。可见,在今后的智慧教育2.0生态系统中,智能化的资源种群将更多的呈现双重性,既是教育数据的“消费者”,也是新的教育资源的“生产者”。

三、行动:全面支撑智慧教育2.0的发展

《行动计划》中的“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拉开了全国发展智慧教育2.0的序幕。从该“行动”在整个计划中的发展定位和实施逻辑来看,其正体现着国家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发展智慧教育2.0的生态考量和系统逻辑。

(一)智慧教育2.0在《行动计划》中的发展定位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是《行动计划》提出的“八大行动”之一,也是“智慧教育”首次进入国家层面制定的政策文件中。智慧教育2.0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融合的新形态,它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在2.0阶段对教育全面和深度的变革作用。

从教育信息化2.0的内涵与特征来看[29],它主要体现在:(1)以“数据”为基础,教育行为和教育要素实现数据化;(2)以“联接”为要义,数据实现教育系统的内部联接,并使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联结更为紧密;(3)以“开放”为策略,充分开放各类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在全社会的共同挖掘和获益;(4)以“智能”为驱动,建设自动和智能的教育信息化,成为发展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而从上文以生态视角对智慧教育2.0的分析来看,智慧教育2.0生态具有:(1)以教育大数据为“营养基”;(2)促进教育阶段间以及教育与社会间的“衔接”;(3)有限的“开放”促成了教育生态的动态平衡;(4)“用户种群”转变为个性化的“产消者”,“资源种群”也具备智能生产和个性化推送能力。可见,教育信息化2.0与智慧教育2.0在内涵特征方面,是基本相近或完全一致的。因此,智慧教育2.0就是教育信息化2.0需要发展的新教育生态。

不仅如此,从“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与《行动计划》中其他“行动”的关系来看,实施其他几个“行动”也都旨在推进智慧教育2.0的创新发展:(1)“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是建设智慧教育2.0资源的基础;(2)“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是打造智慧教育2.0环境的支撑;(3)“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是缩小“数字鸿沟”和人人成为数字公民的前提;(4)“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发展目标也已接近于数据驱动的智慧教育治理;(5)“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旨在探索智慧教/学模式和智慧教育2.0的典型与示范作用;(6)“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是推进不同地区和不同教育阶段建设智慧校园的前奏;(7)“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与智慧教育2.0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智慧评价的理念也十分相近。

因此,从这七个“行动”来看,或体现了与智慧教育2.0的发展、承继关系,或体现了与智慧教育2.0发展类似的理念、举措,其所要实现的目标,都最终服务于智慧教育2.0的推进和建设。

(二)智慧教育从1.0向2.0发展的实施逻辑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主要包括:“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和“加强教育信息化学术共同体和学科建设”四方面的任务,将推动智慧教育从1.0向2.0发展。这四方面任务的设计逻辑和推进落实,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有重点、有步骤的稳步推进

虽然从《行动计划》的其他七个行动分析来看,都在不同视角和不同程度上服务于发展智慧教育2.0。但是从“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的四方面分析来看,智慧教育2.0的发展行动并没有采用冒进的方式,即在全国范围内大举推开,而是有步骤和有重点的稳步推进。一方面,体现在其他七个“行动”,仍然是按照教育信息化2.0初级阶段的教育发展现状,从不同的角度按需求和有计划的稳步开展;另一方面,当前的“行动”仍将学习环境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作为重点之一,旨在发展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智能化功能,及其在教育教学各项业务上的应用支持,也符合现阶段在“三通两平台”上的升级以及探索应用的现状。另外,教育信息化交叉学科和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也说明了对智慧教育2.0起决定作用的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也需要开始有计划的重点培养。

2.以示范典型助推全国性探索

从全国范围来看,关于智慧教育2.0的研究和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认为,应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典型示范区,供全国不同区域的智慧教育2.0提供借鉴:(1)技术层面的考量。智慧教育2.0是依托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教育形态,尚需要探索这些技术如何创新性的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2)投入层面的考量。由于东、中、西部和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需要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探索适宜的建设模式。(3)协同层面的考量。智慧教育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探索如何与城市其他智慧系统的有机衔接,以及探索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和各类企业的协同。(4)机制层面的考量。需要探索和完善新的机制或制度,为智慧教育2.0的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3.以高校的创新发展为突破口

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的四个任务中,“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和“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是关于建设模式和环境资源方面的任务;而“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和“加强教育信息化学术共同体和学科建设”,则是体系机制、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的任务。从后两者任务的直接责任对象来看,各类高校是创新突破和完成这些任务的主力,主要有以下原因:(1)各类高校是我国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主体,可以推进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创新,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应用。(2)高校具有多元化的学科建制和省部、国家层面的研究基地,便于开展学术研究的协同创新和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为智慧教育2.0的建设培养复合型教师和管理者。(3)高校具有相对先进、智能和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环境,相对于其他阶段的教育,能更容易建设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与体系。

四、对发展智慧教育2.0的相关建议

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2.0生态,需要对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进行升级改造,创新和重构当前的教育治理体系,并实现与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系统动态相融和相互促进。

(一)探索“三通两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和创新应用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是全面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开展信息化教与学活动和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在教育信息化2.0阶段的智慧教育2.0建设与发展中,应该重点依托“三通两平台”来推动教育环境的智能化升级和在智慧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一方面,应该在有条件的发达地区,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优质资源和教学工具的接入,将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环境,逐步升级为面向智慧教育2.0的智能化环境,用数据实现不同平台的联通应用甚至是完全整合;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三通两平台”在自适应学习、项目式学习、设计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新型教/学的方式中的创新性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教/学向智慧教/学的转变。

(二)探索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创新供给模式与机制

开展智慧教育2.0和培养多元创新的人才,需要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和高品质的教育资源服务提供支持。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2.0初级阶段,政府、教育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协同合作,对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的供给模式和供给进行改革创新。(1)对所沿用的1.0阶段的教育资源服务建设模式进行改革,推动政府向市场购买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30],提升智能化和个性化教育资源服务的精准供给和供需平衡。(2)政府要加大“人工智能+教育”和“互联网+教育”市场的培育,提升市场供给智能化和个性化教育资源服务的品质,并通过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技术和创新要素含量高的资源服务的价格。(3)政府部门要创新供给符合智慧教育2.0发展的机制,如资金投入机制、供需对接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教育数据保护机制等。

(三)坚持推动数据驱动的教育顶层设计和管理决策

在智慧教育2.0的发展中,应重点开展好各类教育数据的收集、联通、汇聚、存储、挖掘和保护等工作,推动教育大数据在各类教育系统、各个教育部门和各项教育业务中的应用,以教育数据来驱动教育治理工作。(1)智慧教育2.0的顶层设计,应从传统教育所依靠的经验判断和依据的小规模数据,转向以教育大数据的挖掘结果为依据,使智慧教育2.0的发展方向兼具先进性和科学性,使具体的落实推进过程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2)在智慧教育2.0的管理环节中,要坚持让教育数据“流”动起来,通过实时流动的数据促进管理工作走向扁平化,促使不同教育部门和教育环节厘清权责利,实现各项教育工作的管办评分离。(3)要通过教育数据辅助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决策,一方面,既要让各个层面的教育管理决策有据可依,也要让教育管理项目的实施在每一阶段都有迹可循;另一方面,既要让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数据,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进行选择与调整,也要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相关教育资源服务的选择提供建议。

(四)坚持智慧教育2.0与智慧城市系统的全向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已经在推动部分地区的城市交通实现智慧化,如,浙江杭州的“城市大脑”就是通过对海量的各类城市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实现了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控[31]。理想的教育系统也需要与所在的城市系统或社会系统完全融合,并且以动态平衡的方式促进彼此向前发展。智慧教育2.0作为智慧城市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一方面,应通过物联网和高速互联网技术,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让发生在学校内外的学习活动数据能够实时联通汇聚,让发生在校园内的正式学习和校园外的非正式学习实现无缝衔接;另一方面,要加强社区教育、企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的互联,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岗位中的教育需求,在新知识和新技能方面不断“充电”,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不断发展的城市社会系统,成为终身学习者。

五、结语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推进着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1.0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2.0发展。教育信息化2.0阶段的智慧教育2.0,也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推动的智能教育,其已逐步拉开重构教育生态的序幕,将推动智慧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落地。一方面,它将推进教育领域构建起协同进化和良性循环的新教育生态平衡系统,推动无缝式和泛在化的终身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2035”的实现进程;另一方面,它也将作为一个子系统,更好地融入未来的智能化城市系统,以更好地服务于未来智能化社会生活环境的构建。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智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